-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品牌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徠卡相機vi設計分析(徠卡 vit)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徠卡相機vi設計分析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官網:https://ai.de1919.com
創(chuàng)意嶺專注品牌設計、策劃,為各大上市企業(yè)、個人提供一站式設計、策劃服務,服務客戶遍布全國,咨詢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徠卡相機為什么那么貴
徠卡相機為什么那么貴1、百年傳承品牌
徠卡相機為什么那么貴,徠卡相機已經具有上百年的歷史了,一路經歷了無數(shù)的風雨,一直堅持品質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徠卡相機原始的設計理念:小型、使用簡便、低調不顯眼、隨時可用的照相機,被一直延續(xù)到今天,因此徠卡相機的尺寸和外觀變化并不大,改變的只是性能。
2、旁軸獨特設計
小巧的體積可以輕松放入口袋,用于拍攝時也不會引起拍攝對象的不安,安靜的快門聲則不會引發(fā)周圍的注意。旁軸相機采用的是聯(lián)動測距模式,相機上的測距儀和鏡頭的對焦調動聯(lián)動使用,比手動單反的磨砂對焦、棱鏡對焦甚至裂像對焦都要更快速準確。
3、德國品質制造
徠卡相機始終堅持德國制造,選用過高品質的材料,全程大部分通過手工制作。徠卡引以為豪的鏡頭采用手工裝配,對機器生產的鏡片、鏡頭零件進行配對,組裝的時候再根據(jù)鏡片之間的微小差異,再進行人工微調,每一枚徠卡鏡頭,在拆卸后都無法復原到原來的光學性能,必須回原廠重新測試調整。
徠卡相機的優(yōu)點有哪些?
低調有味道,外形看著順眼,這是所有外貌協(xié)會選徠卡的關鍵,明白了這一點下面的可以不看了。
法蘭距短,廣角鏡有優(yōu)勢。對鏡頭設計來說,焦距越短越難設計,尤其是焦距短于法蘭距以后,基本要靠反望遠結構才能解決邊角問題,這也是單反的超廣角都巨大無比的原因。旁軸系統(tǒng)因為沒有反光板,法蘭距天生短,因此廣角鏡設計中可以采用對稱結構,不僅成像質量容易控制,而且鏡頭的體系一般較小。題主可以看下福倫達一代的12和15兩個頭,再和佳能尼康的16比下,就明白了。
鏡頭群。經過幾十年的積淀,徠卡各主要焦段各代產品基本都有各種風格的成熟代表作。尤其28,35,50這幾個焦段。其中11663號稱最優(yōu)秀的在產35mm鏡頭,沒有之一。50mm焦段11602號稱夜神至今未有出其右者。11891,11826兩只基本也是罕有對手的精品。此外,布列松為代表的標鏡派,說到底是以徠卡標鏡為標桿的,這面巨大的旗幟也為徠卡增色不少。
噪聲小,機震小。旁軸系統(tǒng)沒有反光板的天生優(yōu)勢。
體積小,相對較輕。適合拍人文,走天涯。
取景系統(tǒng)有余量,方便構圖,利于人文。
神話多。
萊卡相機系列:
先是LUX系列,其實屬于貼牌產品,松下代工產品線,規(guī)格等等和松下LX系列幾乎一樣,價格貴一倍多。5000-7000多數(shù)碼相機類型 消費數(shù)碼相機,有效像素數(shù) 320萬,最大像素數(shù) 334萬,光學變焦倍數(shù) 3.000倍。數(shù)碼變焦倍數(shù) 3.000倍,傳感器尺寸 1/2.5英寸,傳感器類型 CCD,發(fā)布日期 2003年05月。
X系列,萊卡的卡片系列。價格差不多等同日系的全畫幅
M系列,萊卡最高光的旁軸系列,新的有M9,M,MP在產。其中MP是膠片相機,產量很小。
S系列,萊卡的中畫幅單反系列。
徠卡相機系列的定位 誰幫我分析下?
憑什么用徠卡相機M系列相機摘錄自《攝影世界》2004年7期作者:宋剛明 標題
徠卡M系列相機幾乎是個神話,半個世紀不變的臉,極簡單的功能,絕不妥協(xié)的制作,它位居誰都想顛覆,但誰也沒有得逞的頂尖地位,它的優(yōu)點、它的不盡人意,說不盡道不完,以至于只要談徠卡,場面就熱鬧了。說它好的,聲情井茂,說它不怎的,也是振振有辭。據(jù)說在英國,一些紳士并不拍照,身上也常掛一臺徠卡,作為有身份的象征。日本是相機生產大國,卻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徠卡迷。在徠卡身上,蘊藏著大多的神話,以至有時失掉了一些真實感??梢哉f,徠卡早已超越了作為工具的地位,己上升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
有一種東西叫個性,要伺候好個性這個東西你得有點耐心
好東西的個性都很突出,也可以說是最不好侍候的,徠卡也不例外。
從1953年徠卡推出M3至今,50年過去了,那式樣就沒變過,這整個就是對人類喜新厭舊天性的一種“強暴”。在這全世界的相機都以自動化為訴求的時代,徠卡基本是個什么都不干的相機,侍候徠卡就如同侍候脾氣古怪的大家閨秀,侍候不好,你就等著瞧吧。
徠卡裝卸膠卷的方式在世界上獨一無二,上下膠卷就如同從生不下蛋的母雞屁股往下?lián)鸽u蛋。你如有地方坐下,又有時間從容干活,那還可以留點面子,慢慢取下底板,放在桌上,再摳出膠卷,推進另一個。但攝影人都是慌忙火急的主兒,不然怎么叫搶鏡頭呢?再者用徠卡多半是室外作業(yè),哪兒有坐的地方。這時換膠卷就有點犯難了,你的衣服有兜,那還可以先把底板存在兜里,雖然有時一急,你不知放哪個兜里了,但終究還是能找到。如果你穿的衣服沒兜兒,那就有點不雅了,你得用腋窩夾著,或者更狠狽地用腿夾著,時時小心,生怕掉落地上。往往是怕什么來什么,好在底板厚,摔幾次也沒大礙。
雖然徠卡號稱它的三叉式的上片軸是世界上最容易上膠片的,但你千萬不要以為把膠片往里一推就萬事大吉了。用徠卡如果沒拍過空卷,你就等于沒用過徠卡,望著沖出來的透亮的底片,你千萬要想得開,徠卡的卷片裝置確實太好了,好到上片沒上片,卷片的阻力如不仔細分辨,幾乎沒什么差別。這大概是你開始體會徠卡所必須付出的代價,膠片分明沒掛上,卷片的感覺一樣絲絲人扣,所以如果有人在悠閑地拿著未裝膠卷的徠卡相機,卷一張按一下快門,你千萬別以為他沒事干,那感覺與真實拍照沒什么兩樣,因為徠卡是可以把玩的。
雖然全世界的135相機都是后蓋全開裝片的,但是徠卡堅持不改,這種特立獨行的做法,換在其它廠家,不破產才怪了。結果是只要把膠卷往里一放,對焦都不用過多勞駕你雙手的年月里,什么都要親力親為的徠卡,反而越賣越火,越賣越貴。其實徠卡就是想改,徠卡迷們也未必答應。
背負著文化,對徠卡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負擔。徠卡擁有世界上最奇怪、最頑固的擁戴者。別的相機愛好者等待的是新功能、新款式,惟有徠卡迷,改一個小轉盤都認為是暴殮天物。徠卡M5是改動最大的一款M型相機,結果徠卡迷就根本不承認那也是徠卡,視M5為抱來的孩子。不信你看看談論徠卡的,談的最多的還是M3和M6,其次是M4、M7。 M2偶爾會被提起,那多半是為了夸M3的取景器,找出M2來損M6的,而M5基本進不了擺談的范圍。
徠卡M6再怎么也比M3好用,但徠卡迷至今還是認為徠卡M6不如M3,所以當你見到還有人拿著半個世紀前制造的徠卡M3擺弄,你千萬別大驚小怪,如果你看見投向他們身上的羨慕目光比你身上掛的最新機種還多的話,你千萬要心平氣和,這世上總有那么一些人不按常理出牌,不然這世界就太悶了。
相機的光圈優(yōu)先功能,是上世紀70年代的技術,現(xiàn)在都跨過世紀了,徠卡在剛推出不久的M7才用上這個功能。這如在其它廠家,招來非議且不說,嗤之以鼻是免不了的。但是出現(xiàn)在徠卡身上,就像有了多么偉大創(chuàng)舉似的,就這點技術的應用,徠卡迷也不高興,徠卡不得不同時推出一款MP相機來平息徠卡迷們的怒氣。
徠卡MP是用來取代M6的,按理說技術更先進,但你又想錯了,MP是M6和M3的雜交產品,不過未必很好吸收兩者的優(yōu)點。M6相機的TTL測光系統(tǒng)操作起來雖然有點慢,也還算順手,一根手指就可以搞定;而MP卻把調速盤改成M3式的小盤,調動快門速度得使兩個手指,這樣右手必須離開機身,再按快門肯定要比M6慢半拍。糟糕的是調速度的方向與取景器中的指示箭頭是相反的,用慣了M6的TTL,再用MP就有點不那么順手了,甚至有些痛苦,你得反著想:“前進原來是后退?!睆瓶ㄗ龃诉x擇,只是因為M3的調速盤是從一整塊料上加工出來的,徠卡迷們只認這個,好用不好用無所謂。徠卡相機無疑是現(xiàn)今制作工藝最講究的相機,但徠卡的講究從來就是自身的講究,而不是為使用者的講究,如果使用性與徠卡的講究原則相沖突,徠卡一般不會屈就使用者的。
現(xiàn)在相機的倒片功能早已自動化了,但M6、M7還是用搖把的。你就是加上電動轉片器也白搭,倒片還得慢慢搖,千萬急不得。MP就更極端了,把卷片鈕也改成了M3上一樣的旋鈕。過去徠卡M6只是上卷不容易,現(xiàn)在MP倒片也不容易了,這也許就是你體驗日耳曼民族精密機械必須付出的代價。MP比M7賣得還貴,據(jù)說是制造更精密,其實不過是把用在M6上下蓋的合金,換成了更古老的黃銅,鍍鉻機身還較耐磨,50年前的M3銀白機身,至今還閃閃發(fā)光就是最好的佐證。黑色機身就有點慘了,一臺嶄新的MP,我只帶它去了一趟西藏,回來后就傷痕累累,銹跡斑斑。當然你若想展現(xiàn)自己的牛仔風格,這倒是一個優(yōu)點,現(xiàn)如今不就時興把新褲子打磨做舊,甚至挖上兩洞扮酷。你還別說,真有這號人,我的一個朋友買了一臺白機身徠卡,用了很久,還和新的一樣,他后悔說:“當初買黑的機身就好了,我這徠卡到哪年月才能有那種蒼桑感呢?”有了上面這些不如意,你還會用徠卡嗎?
我曾設想,面前放上所有現(xiàn)在流行的135相機,只讓我從中選擇一臺,會選那一臺呢?即使除去價格因素,僅就使用而言,我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徠卡。世界上沒有一部相機是完美的,徠卡存在不足,并不意味其它相機就沒有問題,只是廠家的選擇或者使用者的看法不一樣而已。徠卡的不盡人意,都是可以克服的,而它所能達到的高度,是其它相機無法企及的。把徠卡從神壇上請下來,它仍是一部最好的相機。評價一部相機,無非涉及機身、取景器、快門、鏡頭等幾方面。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徠卡魅力何在?從這幾方面入手,應該最能看清楚。
什么樣的機身才是好機身,這也許是個哲學問題。
徠卡的傳奇,徠卡的手感,被人渲染得神乎其神。但一臺相機那種絲絲人扣的過片手感,是唬不住人的。轉動徠卡的鏡頭,或者過片搬手,固然是一種享受,然而能拍出好照片才是硬道理,徠卡首先是一部杰出的相機。
徠卡半個世紀前推出M3至今,式樣就沒有變過,這正是徠卡的過人之處。實踐證明,徠卡的設計充滿前瞻性,具備成為經典的一切元素。徠卡M機身的長高之比非常接近黃金比,古希臘人認為世界上最美的長寬比例是1:0.618,徠卡的長寬比是1:0.58。徠卡的外形簡潔,柔中帶剛,樸實中透著優(yōu)雅。不像當代的一些自動化相機,往往是把簡單的事復雜化了,有些事不過是舉手之勞,為了省那點事,相機被制造得異常繁瑣,在提高使用方便性的同時,也使相機的結構復雜化。望著自動相機滿身的按鈕,就是老資格的攝影師也不知從何下手,要學會操作這些按鈕,必須讀近百頁的說明書。
但是,徠卡絕無可有可無的冗件?!傲悴考钌倩保箯瓶ㄕ嬲_到了增一分覺得多,而減一分又覺得少的地步,任何使用過相機的人拿起徠卡都不會有操作上的困惑。
以上就是關于徠卡相機vi設計分析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