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景觀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景觀設計人工湖手繪(景觀設計人工湖手繪圖片)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景觀設計人工湖手繪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wǎng)頁版、PC客戶端
官網(wǎng):https://ai.de1919.com。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觀設計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園林依水景觀的設計有哪些形式?
水景觀概括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利用地勢或土建結構,仿照天然水景觀而成。如溪流、瀑布、人工湖、養(yǎng)魚池、泉涌、跌水等,這些在我國傳統(tǒng)園林中的有較多應用。近年來,水景的應用技術發(fā)展很快,許多技術已大量應用于實踐中,水藝景觀已逐漸形成相對獨立的工程分支,但在工程設計實踐中系統(tǒng)的指導理論尚不完善。
城市建設飛速發(fā)展,大量建筑物和道路等的建設使城市不透水地面面積快速增長。雨水徑流量將大大增加,如果不采取措施而單純考慮將雨水徑流快速排出,所需雨水管道、雨水泵站等設施的容量、輸送能力必將隨之增大,這對于城市建設是一個沉重的包袱。一個好的水景設計,必然是在優(yōu)秀的藝術效果設計的基礎上,上述各專業(yè)系統(tǒng)完美結合的產(chǎn)物,其設計要點如下:
1、水源與水質控制
目前水景所用水源大多數(shù)為自來水,少數(shù)以較為清潔的天然水體或地下水為水源。我國是一個缺水國,多數(shù)城市用水緊張,如何節(jié)省水資源,又保持景觀水質,越來越成為一重要課題。業(yè)內較為普遍的傾向是采用中水再處理后作為水景觀的水源。景觀水質首先要求清澈無色無異味。水景觀如果沒有良好的水質作保證,就談不上美感。為此,在夏季日照正常的地區(qū),一般7~15天需換水清理一次。其原因一是塵土飄落導致濁度升高,更重要的是因為藻類滋生使?jié)岫扰c色度影響觀感,以至達到感官難以接受的程度。
2、造型設計及噴頭選擇
進行水景的總體設計,應先分析環(huán)境氛圍的基本要求,再分析各種水景形式,分列不同的組合方案,繪制效果圖,從中選優(yōu)。
水景形態(tài)有靜水、流水、落水、噴水等幾種這幾種形態(tài)又可衍生出多姿多彩的變化形式,特別是由于噴頭技術的發(fā)展,噴水姿態(tài)更是變化萬千。有了這些素材,再通過專業(yè)人員的藝術設計,即可以勾畫出優(yōu)美的水藝景觀。
另外,不同的景觀形式適合不同的應用場景。比如音樂噴泉一般適用廣場等集會場所。它是以音樂、水形、燈光的有機組合來給人以視覺和聽覺上的美感;同時噴泉與廣場又融為一體,形成了建筑的一部分。而住宅區(qū)的樓宇間更適合設計溪流環(huán)繞,以體現(xiàn)靜謐悠然的氛圍,給人以平緩、松馳的視覺享受,從而營造宜人的生活休息空間。
3、水體建亭、水面建橋
水面開闊舒展,明朗,流動,有的幽深寧靜、有的碧波萬頃,情趣各異,為突出不同的景觀效果,一般在小水面建亭宜低鄰水面,以細察漣漪。而在大水面,碧波坦蕩,亭宜建在臨水高臺,或較高的石亟上,以觀遠山近水,舒展胸懷,各有其妙。
一般臨水建亭,有一邊臨水、多邊臨水或完全伸入水中,四周被水環(huán)繞等多種形式,在小島上、湖心臺基上、岸邊石磯上都是臨水建亭之所。在橋上建亭,更使水面景色錦上添花,并增加水面空間層次。
橋是人類跨越山河天塹的技術創(chuàng)造,給人帶來生活的進步與交通的方便,自然能引起人的美好聯(lián)想,固有人間彩虹的美稱。而在中國自然山水園林中,地形變化與水路相隔,非常需要橋來聯(lián)系交通,溝通景區(qū),組織游覽路線。而且更以其造型優(yōu)美形式多樣作為園林中重要造景建筑之一。因此小橋流水成為中國園林及風景繪畫的典型景色。在規(guī)劃設計橋時,橋應與園林道路系統(tǒng)配合、方便交通;聯(lián)系游覽路線與觀景點;注意水面的劃分與水路通行與通航;組織景區(qū)分隔與聯(lián)系的關系。
更多關于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wǎng)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二、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的立體語言
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的立體語言
立體語言在景觀設計中的影響不僅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間接的,不僅有同時代的平行影響,也有對后現(xiàn)代主義及當代建筑或明或潛的推波助瀾。隨著進一步的挖掘和探索,立體藝術的精髓定能夠為現(xiàn)代化景觀的規(guī)劃設計奏響更為華美的樂章。
1.概論
1.1 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立體語言的定義
景觀規(guī)劃設計過程中,通過其空間各種立體要素的尋找和研究,以獲得構建景觀空間立體結構的設計思路及方法的一個靈感來源。
1.2 立體語言在景觀空間中的作用
1.2.1 營造視覺美的新思路
現(xiàn)代藝術中的立體設計語言為現(xiàn)代景觀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創(chuàng)造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立體語言符號即為幾何符號。在立體景觀設計中,最常用的幾何符號有圓形、矩形和梯型等,這些幾何符號作為景觀造型的最基本要素,通過界定景觀的邊緣,營造景觀中各個建筑以及植物其位置與比例,支撐起了整個景觀的空間,描繪出了擁有內在結構的,符合形式美的圖像,為景觀的視覺美提供了新的思路。
1.2.2 滿足了園林景觀設計規(guī)劃過程中對視覺功能的要求
受立體主義影響的超現(xiàn)實主義,發(fā)展了立體景觀中的形式語言,如鋸齒線,鋼琴線,阿米巴
曲線,都帶給設計師新的語匯。
2.立體語言的具體內容
2.1 立體語言的本源
景觀其本身即為一個人為設計的空間形式,因此,為了在景觀規(guī)劃設計過程中融入更多的美,
應將其當做一門藝術來進行。從這個角度看,景觀其本身即為一門空間藝術。因此,景觀規(guī)劃過程中融入現(xiàn)代藝術為其本身創(chuàng)造美提供了思路和方法?,F(xiàn)代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語言符號即為幾
何形態(tài),在立體主義作品中,常用的幾何形態(tài)有圓形、矩形、梯型等,這些幾何形作為造型的基本要素,用以界定人物的邊緣、營造人體的比例與位置,并支撐起二維的平面空間,再根據(jù)畫面的需要和個人見解,描繪出具有內在結構、符合邏輯與形式美的圖像。
2.2 立體語言的界定
景觀的立體語言根據(jù)三維空間視覺的形式可以分為立面語言和豎向語言。立面主是反映景觀面貌的一個重要的特征,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延續(xù)性。見識過北京城的人們必然會被雄偉的帝都宮殿的建筑群以及其整體地立面對稱性所吸引住。景觀集中體現(xiàn)了城市的典型性、優(yōu)化性及其活躍性,是有
品味的城市的必須,也是人們生活的必須,因此景觀的立面設計相當重要。
2.3 立體語言的功能
傳統(tǒng)景觀的設計過程中,由于其時間的凝固性,而靜態(tài)、簡單,充其量為線性連續(xù)的空間給人以恒常、直接的空間感受,缺乏景觀空間的邊界、延伸和變化。而立體語言的出現(xiàn),使得景觀的立體空間得以延伸和變化,豐富了視覺感受。立體語言為了使景觀從傳統(tǒng)凝固的泥淖中掙脫出來,讓
時間流淌,讓景觀的空間呈現(xiàn)出更多的自由與變化,他們紛紛轉而利用種種行之有效的手段組織空間各構成要素——包括色彩、光影等,以使觀者獲得非恒常性的視覺效果。
2.4 立體語言的類型
從景觀設計的具體組成要素而言,其中的立體語言的類型有許多,如堆山、臺地、坡地、下沉庭院、景墻、景觀建筑物、植物群、植物帶等等。這些都是詮釋景觀立體空間結構的語言。堆山將景觀賦予豎向的視覺效果,臺地則從立面角度為景觀做鋪墊,而對于坡地來說,其不僅從立面,還
從豎向為景觀賦予空間多樣性,各種景墻、景觀建筑物、植物等都是景觀設計的空間立體語言。
2.5 立體語言的在傳統(tǒng)園林中的表現(xiàn)形式與應用
如中國傳統(tǒng)園林中的曲徑通幽,在那里,時間被延長,空間得以拓展。人只有從一個空間穿越至另一個空間,在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的位置切換中才能獲得連續(xù)、綜合的空間印象及隨時、完整的空間體驗。一方面大量運用了古木、幾何形狀的各種植被等有生命的景觀元素,透過物質性的亭臺、多樣性地中國傳統(tǒng)建筑,陽光穿過樹葉,在建筑、樹木間以及相互間“滲透”展現(xiàn)出來透明的效果。
2.6 立體語言的在現(xiàn)代景觀中的的發(fā)展與演化
2.6.1 產(chǎn)生及探索階段
立體語言最初產(chǎn)生于西方的一場藝術革新運動中,而到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隨著人們思維方式的改變以及新視點和方法的出現(xiàn),設計大師們又開始從空間的多個角度進行探索,并初步的于景觀設計中體現(xiàn)出來。
2.6.2 發(fā)展階段
立體語言真正的運用的標志是1907年立體主義繪畫的空前發(fā)展促使其波及到了景觀規(guī)劃領域中。例如1925年巴黎所展出的泰夏德庭院的平面照片中,設計師通過美術設計的應用,吸收了立體繪畫特點,從其中吸取了獨特的語言,例如三角、圓、方、鋸齒線等圖形,在景觀中形成了純粹飽
含立體語言的空間。隨后,雷格萊恩在園林設計中運用了立體語言,泰夏德花園鋸齒型草地即為象征,并掀起了立體景觀設計的高潮。
2.6.3 成熟階段
20世紀50年代,美國景觀設計大師托馬斯·丘奇于其展覽的小花園中,將全新的立體視覺形式運用于園林設計當中,并同時滿足了所有視覺功能的要求,由于立體思想的影響,通過多重視覺焦點的運用產(chǎn)生了無盡的視覺感受,而此時立體語言也成為了“加州學派”的標志。
2.7 無錫新城中央公園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的立體語言
無錫新城的.中央公園是新城分區(qū)的區(qū)級公園以及綠心。遺憾的是基地西北側有一座相當有礙觀瞻的變電站,為此設計在基地東南側將人工湖景引入到了地塊的中心,在變電站的外圍設計了一組山體狀建筑,同中心湖景構成了一體。
2.7.1 水、山、廣場以及街道空間的布局
中心的湖泊同周邊的綠地所形成的環(huán)湖濕地公園作為整個景觀的視覺中心??臻g景觀對水景的營造和水、建筑間關系處理相當重視。通過將水位標高的改變所設計的親水廊道、跌水渠等都確保了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觀。北側的中央公園挖湖填土立面來看形成的連綿的山勢呈“門”字形,同時還將水景同建筑區(qū)相環(huán)抱。這一區(qū)域的景觀設計特重于山勢的高程與山和建筑之間關系的處理。中央廣場位于湖泊和南延山體的交匯處。廣場的中央布置了城建展覽館其立體空間位皿同湖泊中心相呼應。對街道空間整體景觀的設計,使其具有相當?shù)淖R別性。
2.7.2 豎向設計
這里豎向的設計重點是對山體建筑主體山勢的處理,設計確定了如下豎向方案:在基地西北側圍繞變電站設計了一組高低起伏綿延的山體建筑群,模擬山形呈環(huán)繞之勢,主山體設在三處山峰間,南峰最矮,西峰最高而東峰略低。
2.7.3 立面設計
根據(jù)無錫的自然地貌特點,可將其立面設計抽象出山、水、田、澤、林等幾種不同形態(tài)。以此形成了風格各異的多個景觀區(qū)域:田:無錫素以“魚米之鄉(xiāng)”而聞名。綠浪翻滾、吁陌縱橫的水稻田為其獨特的景觀。設計將田放入山地公園的北側入口兩側的山洼中。形成了田園種植采摘區(qū)和野餐燒烤區(qū),提供了回歸自然,享受田園樂趣的一方桃源。澤:設計將“澤”區(qū)域放到了山地公園的東側和中心水景區(qū)的兩側,同原水系相互連接,形成了濕地生態(tài)示范區(qū)。水:水網(wǎng)在這里轉化為路網(wǎng)構架。主車道、攀山道和密布小徑都根據(jù)此而設,形成了疏密有致的交通網(wǎng)絡。山地公園西側,
水系似毛細血管網(wǎng),形成了一片植物觀賞區(qū)?;ň澈突ǖ氐戎参锞坝^強化了該山地公園的主題。山、林:“山”、“林“主要是通過山勢的起伏及其山體部分的種植設計進行展開的。大片綠色背景的形成強調了山體的整體性。植物設計以常綠喬木為主,間植部分落葉喬木以增加山體的巍峨感。主峰四周種植大量的楓樹、杉樹等色葉喬木來突出景觀的季相層次,營造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氣氛。
;三、西湖是人工湖還是天然湖
杭州的西湖是天然湖。西湖匯水面積為21.22平方千米,流域內年徑流量為1400萬立方米,蓄水量近1400萬立方米,水的自然交替為1次/年。西湖的湖體輪廓呈近橢圓形,湖底部較為平坦。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澗、龍泓澗、赤山澗(慧因澗)、長橋溪四條溪流。
湖泊水位保持在黃海標高7.15米,±0.05米,最高水位7.70米,最低水位6.92米,高低相差50厘米。庫容量約1429.4萬立方米。湖泊平均水深為2.27米,最深約5米,最淺不到1米。湖泊年均湖面降水量562.9萬立方米。水系沖刷系數(shù)為1.49,當枯水季節(jié)閘門封閉時,流速等于0,即使是洪水時期,一般流速也只在0.05米/秒以下。西湖引錢塘江水,量約為1.2億立方米/年。)
西湖地處中國東南丘陵邊緣和亞熱帶北緣,年均太陽總幅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間,日照時數(shù)1800—2100小時,光照充足,年均氣溫16.2℃,年均無霜期245天。常年四季分明,晴雨相間,冬、夏季風交替顯著,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約1500毫米,空氣濕潤。西湖生態(tài)系統(tǒng)可分為三個子系統(tǒng):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及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以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主。
擴展資料
西湖傍杭州而盛,杭州因西湖而名。自古以來,“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以西湖為中心的西湖景區(qū),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也是全國首批十大文明風景旅游區(qū)和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她三面云山,中涵碧水,面積約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在第35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昂贾菸骱幕坝^”由分布于3322.88公頃范圍內的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間特征、“兩堤三島”景觀格局、“西湖十景”題名景觀、西湖文化史跡和西湖特色植物六大要素組成。肇始于9世紀、成形于13世紀、興盛于18世紀、并傳承發(fā)展至今。
該景觀在10個多世紀的持續(xù)演變中日臻完善,成為景觀元素特別豐富、設計手法極為獨特、歷史發(fā)展特別悠久、文化含量特別厚重的“東方文化名湖”。
她是中國歷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中國山水美學理論下景觀設計的杰出典范,展現(xiàn)了東方景觀設計自南宋以來講求“詩情畫意”的藝術風格,在世界景觀設計史上擁有重要地位,為中國傳衍至今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以及忠孝、隱逸、藏書、印學等中國古老悠久的文化與傳統(tǒng)的發(fā)展與傳承提供了特殊的見證。
參考資料來源:西湖官網(wǎng)-西湖概況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湖
四、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
人工湖,一般是人們有計劃、有目的挖掘出來的一種湖泊。那么,世界上的人工湖是怎么形成的呢?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又位于何處呢?
人工湖簡介
人工湖,一般是人們有計劃、有目的挖掘出來的一種湖泊,非自然環(huán)境下產(chǎn)生的,也包括日常生活經(jīng)常提到的水庫。包括景觀湖和大型的水庫,如北京大學的未名湖,水庫則是用于攔洪蓄水和調節(jié)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可以用來灌溉、發(fā)電和養(yǎng)魚。超大型的水庫也可能對當?shù)氐纳鷳B(tài)有負面影響。
人工湖的形成
1 、在河道的某一段,由于人們的需要而建筑了堤壩。
2、堤壩堵住來水,流水被蓄積起來。
3 、蓄積起來的水,構成人工湖泊——水庫。
人工湖的特點
和天然湖泊不同,“人工湖泊”體現(xiàn)了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智慧。水庫是隨著人類為解決水患和蓄水備用而出現(xiàn)和發(fā)展起來的。遠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人民為了防止洪水泛濫和灌溉土地的需要,開始興建了世界上第一批水庫。中國人民則在公元前六世紀就修筑了芍陂灌溉工程,至今該工程仍在發(fā)揮作用。據(jù)統(tǒng)計,世界各國水庫的總庫容達5.5萬億立方米 ,水面面積超過35萬平方公里.建國初,修建了第一座以防洪、供水為主要利用目標的綜合性工程——官廳水庫,到1950年底,全國已建成各類水庫86852 座,總庫容占天然湖泊貯水量的59%,接近淡水湖泊貯水量的2 倍。除古代著名的水庫——芍陂和鑒湖外,尚有水庫形湖泊——洪澤湖。中國在各大河流的中上游都興建了一批水庫,它們除了蓄水功能外,還具有發(fā)電和航運功能,如黃河中上游的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青銅峽、三門峽和龍羊峽等水庫;長江中上游則有丹江口、柘溪、烏江和二灘等水庫。新安江水庫即浙江杭州淳安千島湖,是中國著名的旅游區(qū),國家5A級景區(qū);王英水庫即湖北黃石陽新仙島湖,世界三大千島湖之一,國家4A級景區(qū)。還有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工程,水庫壩高達185米,總容庫200 億立方米 ,水電站裝機容量1300萬千瓦,年發(fā)電量650 億度,可堪稱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
沃爾特水庫是世界面積最大的人工湖。在加納境內沃爾特河上,1967年建成阿科松博大壩后形成。長900公里,最寬24公里,最深74米。面積8,482平方公里,為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4583平方公里)的1.8倍。沃爾特河在非洲位列第9。長僅1600公里,流域面積40萬平方公里。但它年平均每秒流量達1180立方米,可惜大部分在洪水期排泄掉了,枯水期最小流量只剩14立方米,幾乎河底朝天,因此田園鬧旱,居民連吃水都困難。要是筑壩攔蓄洪水,留著旱季慢慢用,是很好的措施。
沃爾特湖的氣候
加納位于非洲西部,幾內亞灣北岸。北鄰布基納法索,東與多哥相連,西同科特迪瓦交界,南瀕大西洋的幾內亞灣,領土呈長方形,海岸線長562公里。全境地勢平坦,大部分地區(qū)為平原,由北向南傾斜,沿海和沃爾特河谷地地區(qū)為平原,西南部和北部為高原,東南部和中部有兩列山地,海拔600~700米。東境的杰博博山海拔876米,為全國最高峰。
沃爾特河縱貫全境,境內長1100公里,由北向南注入幾內亞灣,其下游筑阿科松博水壩,形成沃爾特水庫,面積達8482平方公里。沿海多瀉湖。加納全國處在熱帶,主要受撒哈拉沙漠大陸氣團和大西洋海洋氣團的影響。沿海平原和西南部阿散蒂高原屬熱帶雨林氣候,沃爾特河谷和北部高原屬熱帶草原氣候。全年分干溫兩季,5~10月為雨季,11~4月為旱季,地區(qū)之間溫差小,1月平均氣溫沿海地區(qū)為26℃,內陸為29℃;7月平均氣溫沿海地區(qū)為29℃,內陸為34℃。南部和西南部年平均降水量為1200~1800毫米,北部年平均降水量為 600~1200毫米。加納的礦產(chǎn)資源相當豐富,有黃金、鉆石、錳、鋁礬土、石灰石、鐵礦、紅柱 石、石英沙、高嶺土和石油等。
沃爾特湖的開發(fā)過程
歷史1961~1965年,加納政府在世界銀行,國際財團聯(lián)合投資下,在離海岸10公里的阿科松博峽谷,筑了一座弧形重力大壩,攔斷沃爾特河。壩高141米,長640米,體積794萬立方米。另外在水庫東岸一個小灣,建了高36米,長350米的馬鞍形小壩,封住群山環(huán)繞的一個缺口。由于河谷盆地寬大,水源充足,不到兩年就形成舉世無雙的人工海洋,它向上回流498公里,平均深度19米,最深75.8米,占據(jù)了加納國土的3.6%。
庫容1480億立方米,居世界第4。碧水粼粼,浩蕩無邊,許多山峰出水成島,克瓦胡高原和阿克瓦皮姆山區(qū)被湖色涂抹得更加魅人;湖岸長達7200公里,駕艇循岸漫游,竟須耽延1個月之久。大壩西端建立發(fā)電站,裝機90萬千瓦,使加納的發(fā)電量突增9倍,供應全國綽綽有余。70%的電力被外國設在加納的鋁公司利用,它們主要進口幾內亞的廉價鋁土,再用加納的廉價水電煉鋁,年產(chǎn)值2億美元,而加納得到電費1700萬美元。電力還向鄰國多哥,貝寧??铺氐贤叱隹凇0⒖扑刹└邩橇至?,賓館幽雅,成了現(xiàn)代化的旅游城市。在沃爾特河口海濱,距首都阿克拉30公里的特馬市,興建了商港,軍港和大型煉鋁廠,成為加納新興工業(yè)基地和西非最大的人工港。
沃爾特水庫是非洲最佳淡水漁場之一,現(xiàn)年捕魚4萬多噸,相當加納海洋捕撈量的1/4。庫區(qū)航運便利,輪船可上溯到塔馬利港。大壩下游發(fā)揮灌溉效益,全年保持每秒1000立方米的穩(wěn)定流量。1977年已在阿科松博下游24公里興建灌溉工程,引水灌溉阿克拉平原的300多萬畝荒地,保證加納糧食逐步自給。當然,沃爾特水庫也有許多弊端,但必竟是利大于弊。
周邊城市
阿克拉
加納首都,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臨大西洋幾內亞灣。城市人口104萬。阿克拉的房屋以鋁皮蓋頂,銀光閃閃,景色奇特。西部為老市區(qū),東部為新市區(qū)??茖W城離阿克拉16公里,是全國科學研究中心。市內有紡織、水泥、煉鋼、木材加工、金屬加工、可可加工、橡膠等企業(yè)。交通方便,是重要的航空站,外貿都利用外港特馬,離阿克拉以東27公里處,新港一個海軍碼頭,兩個商業(yè)碼頭組成,可同時??砍运?0米深的遠洋巨輪10艘,有各自容8000噸的倉庫12座,特馬成為首都的新興工業(yè)區(qū),擁有煉鋁、煉鋼、紡織、食品等現(xiàn)代化企業(yè)。
庫馬西
是阿散蒂地區(qū)最大城市和首府,加納第二大城市。人口43.6萬。整個城市一片翠綠,干凈整潔,有西非花園城之稱。庫馬西既是商業(yè)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市內有收藏黑人美術作品的博物館。有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師范學院等。工業(yè)主要是食品和纖維工業(yè)。附近是可可生產(chǎn)區(qū),同時也是鋸木業(yè)和伐木業(yè)的中心。交通方便,有鐵路通往阿克拉、塞康地、他可拉地,并有機場。
以上就是關于景觀設計人工湖手繪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居住區(qū)數(shù)字化景觀設計(居住區(qū)數(shù)字化景觀設計論文)
抖音新客服上崗考試答案2022年(抖音新客服上崗考試答案202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