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個字簡稱(杭州簡稱什么字)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杭州一個字簡稱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頁版、PC客戶端
本文目錄:
一、杭州簡稱和歷史概況介紹?
杭州簡稱:古稱:錢塘、之江、臨安
現稱:杭
杭州“杭“是一種習慣性用法,有時在行文中,上下文意思可以看出“杭”指的就是杭州而已。
知名古稱
錢唐(塘):秦時即設置錢唐縣,唐朝因避國諱改為錢唐,錢塘縣這一稱謂一直保留至民國初年。
武林:古代杭州的別稱,最早記載于漢代,因武林山得名;一般認為,當時的武林山即今天的西湖西面群山的統(tǒng)稱。宋周密著有《武林舊事》。
余杭:因隋朝公元589年設杭州時(杭州最初建州,之前一直是縣建制,亦是杭州之名之始),最早州治(州政府所在地)在余杭(今余杭區(qū)余杭鎮(zhèn)),公元590才遷至錢唐縣,所以亦把余杭作為杭州別稱。如白居易《冷泉亭記》:“東南山水,余杭郡為最;就郡言,靈隱寺為尤;由寺觀,冷泉亭為甲?!?/p>
臨安:南宋高宗避禍江南,升杭州為臨安府,為南宋首都。是杭州比較有名的一個古稱,注意和今天的浙江省臨安市是不同的概念。當時的臨安府就在今天的杭州市。
其他較不知名的古稱,這些古稱現在極少提到:
錢江、仁和:隋至五代時,隨杭州城市擴大,成立了錢江縣,北宋時,改錢江縣為仁和縣,與錢塘縣同城設治。
泉亭:西漢末、王莽時的古稱,東漢初復名錢唐縣。
臨江:南朝梁時錢唐縣為臨江郡治所在,因名。
西都:五代杭州為吳越王國首都,名西都和西府。
杭縣:民國初仁和、錢唐二縣合并成立,但民國16年城區(qū)部分單獨設為杭州市。
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
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
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
省名至今未變。
杭州歷史:
(1)從“余杭”到“錢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于“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于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后,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乃名“余杭”。
春秋時,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吳,越滅吳后,屬越。戰(zhàn)國時,楚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國的版圖。
秦統(tǒng)一六國后,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边@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現在的市區(qū),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guī)模,并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筑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杭州為吳國的吳興郡,屬揚州。因外族相繼入侵,晉室南遷,促進了江南和錢塘江兩岸經濟文化的發(fā)展。這時,西湖已有“明圣湖”、“金牛湖”之稱。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這不僅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剎。隨后有方士許邁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韜光、寶石山一帶進行寫書、煉丹等活動,傳播宗教,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開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后主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于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
(2)“杭州”之名首次出現
隋王朝建立后,于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下轄錢唐、余杭、富陽、鹽官、于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余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業(yè)三年(607年),改置為余杭郡。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從現在的江蘇鎮(zhèn)江起,經蘇州、嘉興等地而達杭州,全長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橋成為大運河的起訖點。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進了杭州經濟文化的迅速發(fā)展?!端鍟さ乩碇尽酚浭觯骸昂贾莸瓤?,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并輳”。這時的余杭郡有戶15380,杭州戶口統(tǒng)計由此開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復名余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jié)度,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余杭、臨安、于潛、唐山八縣。州城的范圍也隨之擴大,由原來的城南沿江一帶發(fā)展到今天的武林門一帶。由于運河的溝通,杭州成為貨物集散地,社會經濟日趨繁榮,人口也逐漸增加,唐貞觀(627~649年)中,已有15萬余人;到開元(713~741年)中發(fā)展到58萬人,此時的杭州,已與廣州、揚州并列,為我國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長慶二年(822年),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規(guī)模浚治西湖,并筑堤建閘,以利農田灌溉。又繼李泌之后重修六井。從這時起,西湖之名益彰于世。
(3)吳越國的國都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建都杭州。當時的杭州稱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錢江、余杭、安國、于潛、唐山、富陽、新城八縣。在吳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統(tǒng)治下,經過勞動人民的辛勤開拓建設,杭州發(fā)展成為全國經濟繁榮和文化薈萃之地。歐陽修在《有美堂記》里有這樣的描述:“錢塘自五代時,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樂。十余萬家,環(huán)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海商賈,風帆浪泊,出入于煙濤杳靄之間,可謂盛矣!”吳越王錢镠在杭州鳳凰山筑了“子城”,內建宮殿,作為國治,又在外圍筑了“羅城”,周圍70里,作為防御。據《吳越備史》記載,這個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錢塘江至江干,瀕錢塘湖(西湖)到寶石山,東北面到現在的艮山門。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稱。
吳越王重視興修水利,引西湖水輸入城內運河;在錢塘江沿岸,采用“石囤木樁法”修筑百余里的護岸海塘;還在錢塘江沿岸興建龍山、浙江二閘,阻止咸水倒灌,減輕潮患,擴大平陸。動用民工鑿平江中的石灘,使航道暢通,促進了與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護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
吳越三代五帝都篤信佛教,現在杭州西湖周圍的寺廟、寶塔、經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跡,大都是那個時期的建就。當時的杭州就有“佛國”之稱。
(4)南宋時的京城
在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的路治;大觀元年(1107年)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余杭、臨安、于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當時人口已達20余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yè)都較發(fā)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杭州歷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視對西湖的整治。元佑四年(1089年),著名詩人蘇東坡擔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橫跨南北的長堤(蘇堤),上有六橋,堤邊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開通茅山、鹽橋兩河,再疏六井,使鹵不入市,民飲稱便。
經過北宋150多年的發(fā)展,到了南宋時,開始了杭州的鼎盛時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宮于杭州,為行在所,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轄錢塘、仁和、臨安、余杭、于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宮九縣,地域與唐代大致相當。紹興八年(1138年)定都于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擴展,當時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即皇城,方圓九里,環(huán)繞著鳳凰山,北起鳳山門,南達江干,西至萬松嶺,東抵候潮門,在皇城之內,興建殿、堂、樓、閣,還有多處行宮及御花園。外城南跨吳山,北截武林門,右連西湖,左靠錢塘江,氣勢宏偉。設城門13座,城外有護城河。由于北方許多人隨朝廷南遷,使臨安府人口激增。到咸淳年間(1265~1274年),居民增至124萬余人(包括所屬幾個縣)。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錢塘、仁和兩縣而言,人口也達43萬余人。
人口的增多,為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和商業(yè)的繁榮創(chuàng)造了條件。南宋都市經濟的繁榮,不僅超越前代,而且居世界前列。當時臨安手工作坊林立,生產各種日用商品,尤其是絲織業(yè)的織造技藝精良,能生產出許多精巧名貴的絲織品,在全國享有盛名。
據《武林舊事》等書記載,南宋時的杭州商業(yè)有440行,各種交易甚盛,萬物所聚,應有盡有。對外貿易相當發(fā)達,有日本、高麗、波斯、大食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與之有使節(jié)往來和貿易關系,朝廷專設“市舶司”以主其事。西湖風景區(qū)經過修葺,更加嫵媚動人,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酒肆茶樓,藝場教坊,驛站旅舍等服務性行業(yè)及夜市也很興盛。
南宋時,杭州是全國的文化中心,設立了最高興府——太學,還有武學、醫(yī)學、算學、史學等各科學校,臨安府學及錢塘、仁和兩縣學的學生近千人。這里書鋪林立,刻印的書籍十分精良。當時的繪畫藝術甚盛,“西湖十景”就是由南宋畫院題名的。
(5)浙江省的省會
元代在杭州設兩浙都督府,后改為杭州路總管府,為江浙行省治所(錢塘、仁和);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改置浙江行省,仍以杭州為省治。錢塘、仁和、海寧、富陽、余杭、臨安、于潛、新城、昌化等州縣皆屬杭州路。因遭戰(zhàn)亂,杭州城內的不少宮殿被毀,工商業(yè)曾一度衰落,西湖也漸被泥土淤塞。但由于在南宋時期打下了繁華基礎,恢復較快。至正年間,大運河全線開通,杭州水運可直達大都(北京),成為全國水運交通要津。對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發(fā)展對外貿易,大有作用。所以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杭州為“天城”,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明代改杭州府為浙江布政使司治所。清代為浙江省兼杭嘉湖道治所。杭州府治均在錢塘、仁和,屬縣未變。明正德三年(1508年),郡守楊孟瑛繼唐白居易、宋蘇東坡后再次疏浚西湖,拓展田蕩3480余畝,將蘇堤增高、加寬,修建振鶩亭(即今湖心亭),砌筑小瀛洲,使西湖重放光彩,恢復了“湖上春來水拍天,桃花浪暖柳蔭濃”的動人景色。至萬歷年間(1573~1620年),杭州又呈現出四方客商云集,游人紛至沓來的繁榮局面。
(6)廢府設杭州市
清初,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帶建造“旗營”,俗稱“滿城”。城墻周圍十里,南至今開元路,北靠法院路,東臨中山中路附近,西面包括湖濱公園,并辟有六座城門,總占地1436畝,成為杭州的“城中城”(民國初年拆除)。雍正二年(1724)、嘉慶五年(1800),浙江總督李衛(wèi)、巡撫阮元先后再次疏浚西湖,挖起大量葑泥,使湖水加深數尺。杭州人口有續(xù)增加。光緒九年(1883),杭州有62萬余人。光緒二十一年,清政府在中日戰(zhàn)爭中失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杭州開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橋辟為日本租界。隨著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和洋務運動的興起,杭州的近代工業(yè)也逐漸發(fā)展起來。
中華民國元年(1912),廢杭州府,合并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仍為省會所在地。民國3年(1914)設道制,置錢塘道,道尹駐杭縣。原杭州府所轄各縣歸錢塘道管轄。民國16年(1927)廢道制,析出杭縣城區(qū)設杭州市,直屬浙江??;舊屬諸縣直屬于省。從此,杭州確立為市的建制,市區(qū)分為八個區(qū)。這時杭州已有少數近代工業(yè),如在1897年創(chuàng)辦的通益公紗廠(杭州第一棉紡織廠前身),規(guī)模較大;其后又陸繼興辦起火柴廠、造紙廠等,傳統(tǒng)的手工絲織行業(yè)也逐步采用機械傳動。1909-1914年,滬杭、杭甬鐵路相繼建成;全長1453米的錢塘江大橋于1937年竣工。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無條件收回拱宸橋日租界。
(7)從新生走向繁榮
從鴉片戰(zhàn)爭后的百余年間,國力不振,民生凋敝,杭州城市年久失修,工商業(yè)也困難重重,西湖的不少景點,大多殘破不堪,有的已經廢圮。1949年5月3日,杭州市才獲得新生。
50年代以后,杭州的區(qū)域范圍經歷了不斷變化。先是將原有的八區(qū)改名為上城區(qū)、中城區(qū)、下城區(qū)、江干區(qū)、西湖區(qū)、艮山區(qū)、拱墅區(qū)、筧橋區(qū);其后,艮山區(qū)并入下城區(qū),筧橋區(qū)并入半山區(qū),中城區(qū)大部分并入上城區(qū),小部分并入下城區(qū);1990年初,半山區(qū)又與拱墅區(qū)合并,成立新的拱墅區(qū)。屬縣則有蕭山、余杭、臨安、建德、富陽、桐廬、淳安七個縣(市)。
50年來,杭州市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杭州,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重點風景旅游城市,國家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會。杭州在工業(yè)生產上已具備比較雄厚的實力,門類比較齊全,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占有重要地位。農業(yè)科技力量和耕作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經過大規(guī)模的城市和園林建設,杭州的城市面貌已大為改觀。杭州,名副其實地成為我國東南部風景名勝優(yōu)異、人文古跡薈萃的名城。
更詳細信息請參考 百度百科 的詞條:http://baike.baidu.com/view/3742.html?wtp=tt
二、杭州屬于哪個省份的城市(杭州屬于哪個省市)
1.杭州簡稱杭,屬于浙江省,是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浙江省省會和全省經濟、文化、科教中心,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2.截至2018年,杭州下轄10個區(qū)、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三、杭州的意思
杭絕的解釋
1.乘船 渡過 。
詞語分解
杭的解釋 杭 á 中國 浙江省杭州市的簡稱:杭紡。杭劇。 姓。 古同“航”,渡河。 部首 :木; 絕的解釋 絕 é 見“絕”。 部首:糹。
四、杭州的解釋
杭州的解釋
[Hangzhou(Hangchow)]
中國 東部浙江省瀕杭州灣的港市,浙江省省會,中國六大古都之名,是歷史 文化 名城和 著名 風景區(qū)
詞語分解
杭的解釋 杭 á 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的簡稱:杭紡。杭劇。 姓。 古同“航”,渡河。 部首 :木; 州的解釋 州 ō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qū)劃,所轄地區(qū)的大小歷代 不同 (后多 用于 地名):州縣。杭州。 中國一種 民族 自治行政區(qū)劃: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部首:川。
以上就是關于杭州一個字簡稱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杭州市蕭山區(qū)怎么樣(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