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lián)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杭州舊書市場(舊書批發(fā)市場)

    發(fā)布時間:2023-04-11 06:51:57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702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杭州舊書市場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國,相關業(yè)務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杭州舊書市場(舊書批發(fā)市場)

    一、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是什么意思?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的意思:讀過的經(jīng)典要一遍遍的再去誦讀,讀熟了你就會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含義。

    這句話出自《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

    原文:《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宋 蘇軾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如今棲遲那可追。

    我昔家居斷還往,著書不復窺園葵。朅來東游慕人爵,棄去舊學従兒嬉。

    狂謀謬算百不遂,惟有霜鬢來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種,行且拱矣歸何時。

    萬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寧非癡。與君未可較得失,臨別惟有長嗟咨。

    翻譯:

    讀過的經(jīng)典要一遍遍的再去誦讀,讀熟了你就會自然而然的深思明了其中的含義。

    你以后肯定會成為一個有名望的大官,今天的飄泊失意你也不要去介意。

    我曾經(jīng)在家里斷掉一切的交際應酬,著書到了連院子里的花草都沒空去看一下。

    離開家后東游求官,拋開舊學,同從兒輩們胡鬧。

    算計百出卻事事成空,到現(xiàn)在只有頭上的白發(fā)如期而來。

    想起在故鄉(xiāng)手種的松柏,到我還鄉(xiāng)的時候怕是要兩手合抱了。

    如果每件事早知道是命中注定的,那我十年來的浪跡求官行為不是極度無知。

    現(xiàn)在我和你說千萬別去計較一時的得失,在這臨別時和你說這些又讓我感慨長嘆了。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神宗熙寧三年(1070),二十八歲的安惇,以秀才的身份參加了鄉(xiāng)試,其結果是“失解西歸”。這首雖是宋朝蘇東坡贈給安敦的詩,但內容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

    原詩旨在勸慰、鼓勵安敦莫以中舉為念,而要去追求知識本身的價值;先賢的典籍中蘊藏著的無窮學問,“熟讀深思”自能領悟。失解:參加貢舉考試未中。蘇軾這兩句詩語氣委婉,勸慰安惇秀才回家再去安心讀書,不可急于求成,只要“熟讀深思”,自然會理解經(jīng)典的奧妙,他日定能科場得意。

    后來由此演化出成語“百讀不厭”。蘇軾的詩本是強調讀書的方法,而成語卻著重于所讀的書或作品本身的價值了。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

    二、信遠齋詳細資料大全

    北京信遠齋食品廠的前身是信遠齋蜜果店,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原址在東琉璃廠,創(chuàng)辦人姓蕭,清光緒翰林、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朱益藩對信遠齋的蜜果脯和酸梅湯非常欣賞,曾題寫“信遠齋蜜果店”匾額,懸掛在門楣之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信遠齋
    • 外文名 :Xinyuanzhai
    • 前身 :信遠齋蜜果店
    • 始建于 :清乾隆五年
    品牌簡介,特色產品,老號今日,品牌來由,發(fā)展歷程,衰落難免,企業(yè)文化,

    品牌簡介

    該店兩間鋪面賣貨,后院作坊加工,自產自銷,主營季節(jié)應時當令的精美食品。例如:夏季經(jīng)營清涼飲料酸梅湯,從農歷芒種起賣到處暑;入秋加工各種蜜餞,含海棠、紅果、杏干等,從霜降開始賣到春節(jié)以后;冬季自制糖葫蘆、糖墩兒和果仁糖粘。此外,常年經(jīng)營的食品有酸梅糕、酸梅鹵、芝麻酥糖、豆面酥糖、秋梨膏等。由于真材細做,貨真價實,產品聲譽歷久不衰。尤以風味獨特的酸梅湯、酸梅鹵、酸梅糕,在文人墨客、社會名流中享有很高聲譽,梅蘭芳、尚小云、馬連良等經(jīng)常親臨光顧。并曾多次獲獎,如1910年南洋勸業(yè)會農工商部發(fā)給銀質獎,1915年在國貨展覽會京都出口協(xié)會上獲得一等獎,1917、1931年分別分別獲得當時的農商部、察哈爾和河北省國貨展覽會的獎勵,1934年在全國鐵路沿線土產貨物展覽會上獲得優(yōu)質獎狀,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榮獲超等獎狀。 信遠齋

    特色產品

    信遠齋的酸梅湯是我國傳統(tǒng)的醫(yī)療保健食品,它按照清宮御膳房方法進行加工制作,獨具特色,頗受歡迎。該店每到夏季,用特制的木冰柜冰鎮(zhèn)酸梅湯在門市出售。營業(yè)室內懸掛名人字畫,備有桌椅。許多文人墨客逛文化街,觀賞購買古玩、字畫之余,都愿到信遠齋優(yōu)雅的店堂來喝上一碗酸甜香濃、清涼爽口的酸梅湯,既消暑解熱,又借機小憩。外埠學者、國外華僑也常請人代購或郵寄酸梅糕為一快事。 主營產品 信遠齋的酸梅湯一般存放在大肚青花瓷壇內,瓷壇周圍有天然冰鎮(zhèn)著,瓷壇和天然冰裝在木箱之中,木箱內釘一層白鐵皮,外涂有大柒。 該店制作食品的原料,挑選極為嚴格。如酸梅湯、酸梅糕,選用浙江、福建和廣東出產的優(yōu)質烏梅,尤以浙江吉安生產的圓形、核小、肉厚的烏梅為上品;輔料選用金黃色的冰糖和杭州張長豐或張豐裕兩家生產的糖桂花。做蜜餞的海棠,選用“八愣”的白海棠,白糖選用“頭層”綿白糖。生產中,堅持按配方下料,嚴格按規(guī)程操作。制作酸梅湯的配料,要根據(jù)氣溫靈活掌握,天熱時就要酸一點,天涼時就要甜一點。其方法是:經(jīng)過定溫、定時浸漬,過濾、加熱,適當放入桂花、冰糖等輔料。酸梅湯要求色澤金黃,幽香四溢,清涼爽口,飲后掛碗(碗內附著一層湯汁)。制成酸梅湯后,再經(jīng)濃縮加工成酸梅鹵,達到色澤黑紅透明、花香濃郁、酸甜可口的要求。冰糖葫蘆的制法更是別具一格,挑選上好的紅果去核,串成一串,但果與果之間要留一定的空隙,使每一個紅果均勻地沾上冰糖。有的還將果子切一個口子,夾上自制的細豆沙、核桃、山藥泥,外面薄薄地貼上一層黑豆沙,豆沙上再擺列不同形狀的白瓜仁,而后沾上冰糖汁。外觀紅、白、黑三色分明,食之甜酸脆綿,清香利口。 信遠齋飲料公司自建廠來,繼承和嚴守傳統(tǒng)的工藝和秘方,結合現(xiàn)代化的科學方法制造出深受廣大消費者愛的產品。在酸梅湯的制作工藝中,運用全封閉式無菌高溫熱灌裝不采用任何添加劑、防腐劑是百分百的純天然飲品;配合高科技方法,既保留了產品濃郁的桂花香和烏梅特有的糊糟味等純正口味,又保證了烏梅在飲品中發(fā)揮其特有的功效。是集養(yǎng)生、保健和飲用為一體的真正民族傳統(tǒng)飲料。 在秋梨膏制作工藝中,公司運用高科技方法解決了蜂蜜與冰糖分子結構在高溫中無法互溶的矛盾問題,使秋梨、蜂蜜、冰糖、鮮姜等四大主要原料充分發(fā)揮了其止嗽、潤肺、防治感冒的重要功效,在同行業(yè)中享有良好口碑。 04年底,公司通過了國際質量認證體系ISO9001-2000標準和所有產品市場準入系統(tǒng)的認證,真正達到了傳統(tǒng)老字號與國際化質量體系管理的結合。在原材料采購、生產過程和食品衛(wèi)生安全方面經(jīng)歷了考驗與進步。

    老號今日

    1948年,由于市場蕭條,信遠齋被迫歇業(yè)。1956年以后,在周恩來總理關懷下,北京市 *** 積極扶持,新建了廠房,門市部仍在原址,請回原來的技術工人,恢復了信遠齋老店的生產經(jīng)營。不久,因生產改組一度合并到東城區(qū)小食品廠,改名為“益都食品廠”。后來,在朝陽區(qū)中紡街5號擴建廠房,保留了酸梅糕、酸梅鹵的生產。1984年恢復了“信遠齋”的老字號,由于生產規(guī)模擴大,博采眾家之長,除傳統(tǒng)產品外,還生產百余種糖制小食品。其中,傳統(tǒng)名產桂花酸梅糕、芝麻酥糖、豆面酥糖,連續(xù)獲得北京市和原商業(yè)部的優(yōu)質產品獎。 一九八六年十月,北京信遠齋飲料有限公司在 *** 關懷與扶持下,于東城區(qū)建廠,聘請了解放前信遠齋老店經(jīng)理張韶武及資深技師肖永海等幾位老專家協(xié)助恢復百年歷史老字號品牌"信遠齋"的生產,主要延續(xù)是老字號品牌,以生產桂花酸梅湯和秋梨膏等系列為主的飲料產品。公司將傳統(tǒng)的工藝、秘方結合現(xiàn)代化工業(yè)生產,喚醒了老百姓對"信遠齋"老字號的認知,使桂花酸梅湯和秋梨膏等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其中桂花烏梅汁被評為"全國優(yōu)質保健產品并獲金鶴杯";九二年桂花酸梅湯被全國消費者評為質量可靠金獎等諸多國家專業(yè)機構頒與的獎項;此外,工商行政管理局還連年頒發(fā)"年度守信企業(yè)"獎給信遠齋飲料有限公司。 信遠齋酸梅湯 二零零三年,公司在昌平工業(yè)園區(qū)建設了占地三十一畝、建筑面積近萬平米的廠房及配套設施,更新購置了更為先進的飲料生產設備。公司現(xiàn)擁有管理人員占員工總數(shù)三分之一,又于近兩年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嚴格、權威性的市場準入證考核,將我國民族傳統(tǒng)飲料與科學化、國際化的管理有機結合起來,走向了規(guī)?;?、產業(yè)化的道路。 "質量第一、衛(wèi)生安全、科學管理、顧客滿意"是公司的質量方針,結合優(yōu)美的辦公環(huán)境和嚴格、科學化的管理,秉承優(yōu)質、誠信的承諾,努力發(fā)展、傳承中華民族老字號品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生產更多優(yōu)質的產品,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大眾。

    品牌來由

    據(jù)傳,在清乾隆年間,有劉姓小商販來京城投靠其在朝中做大官的叔叔,這位當朝大官從宮廷御膳房中偷偷傳出了個宮廷飲料配方,讓他的親戚在前門外大柵欄擺攤,小商販照其方制成桂花酸梅湯出售,很受歡迎,被稱為"清宮異寶","御制烏海湯"。清咸豐年間,小商販在東琉璃廠有了二間門臉的鋪面房,正式開始前店后廠、自產自銷的經(jīng)營活動,店鋪取名為信遠齋。主要經(jīng)營項目有酸梅湯.蜜餞、果脯、糖粘等。 信遠齋酸梅湯,入口時讓人感到酸、甜、香、涼,沁人心脾,飲用后又有唇齒留香的口感,由于真材細做、貨真價實、產品聲譽歷久不衰,在文人墨客、社會名流中享有很高聲譽,梅蘭芳、尚小云、馬連良等經(jīng)常親臨光顧。清末兩代帝師翁同合曾為信遠齋題為"信風開到途糜徑遠浦芬來蘭慧香"的詞句。光緒翰林、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朱益藩對信遠齋的酸梅湯和蜜果脯非常欣賞,亦曾為之題寫過匾額,懸掛在門楣之上。信遠齋的蜜餞、果脯用料也十分考究,品種有蜜餞紅果、蜜餞海棠、蜜餞榅桲、蜜餞杏干等,常年供應的品種還有各種果脯、酸梅糕、酸梅鹵、秋梨膏等,各種食品加在一起,有六、七十種,而且.制作都十分精雅。信遠齋抗日戰(zhàn)爭期間開始衰落,解放前夕歇業(yè),直至建國后,在國家領導人的關懷下,才又恢復了老字號的生產。

    發(fā)展歷程

    事情要先說乾隆年開館修《四庫全書》,信遠齋的出現(xiàn),與之有關系。 為修書,紀曉嵐率領著一批清朝的翰林、詹事等“高級知識分子”,苦干了10年。琉璃廠是他們常去必去的地方,書的源頭在那里。在琉璃廠尋書、閱書、查書,雖有舊書鋪可以落腳,依然很辛苦,尤其夏天熱,書鋪有茶,還是想喝點涼的。這時有個衡水人姓蕭的,在琉璃廠擺攤賣茶水,伺候過往行人。琉璃廠的舊書、古玩行中衡水人很多,已有衡水幫之稱 。一位翰林見這個茶水蕭殷勤和氣,就給他出主意賣酸梅湯,還給他淘換到宮廷里制作酸梅湯的秘方。茶水蕭在琉璃廠租房按秘方制作,讓修書的翰、詹們喝,聽取他們的意見不斷改進?!端膸烊珪沸蘖?0年,他的酸梅湯緊跟著賣,越賣越紅火,就有了字號:信遠齋。之后蕭家發(fā)達了,宅子就在文明胡同中,包括論古齋古玩鋪。筆者與蕭家后人“宏”字輩的蕭宏選、蕭宏遠是師大一附小同學,他們家包括那時在胡同口還沒歇業(yè)的論古齋,我都去過,是去玩,好幾個院子都是蕭家的,房子很講究。 紀曉嵐 再說乾隆年蕭老漢制售酸梅湯,賣出了字號和名氣,信遠齋的牌子在文明胡同對過的兩間門面上掛了出來。后來信遠齋的匾,是清末名士、宣統(tǒng)帝師朱益藩題的。達官墨客只在夏天才能喝到酸梅湯,還不滿足,最好一年四季都能嘗到宮廷風味。他們把宮里制作果脯、蜜餞、冰糖葫蘆、溫樸(帶湯的蜜餞紅果)、秋梨膏等秘方,陸續(xù)搜羅給信遠齋,讓其制作,他們嘗鮮。信遠齋就在琉璃廠紅火了起來,也傳了下去,發(fā)了財。 到了道光年間,發(fā)了財?shù)氖捈?,也想改變門庭。當家的蕭老頭(也許是第二代了),把兒子蕭秉彝接來北京讀書,盼子成龍,能考上舉人中進士。但蕭秉彝的八股文作不好,鄉(xiāng)試未中,沒舉人資格,進士當然也就吹了。他終日吟詩作畫倒也消閑自在,沒事時到信遠齋柜上,遇到了不少文人名士。他們大多對字畫有很深的修養(yǎng),這時蕭秉彝更來勁了,反正他家有錢,就買了不少字畫,在自己屋里堆放、懸掛。越來癮越大,就和他父親商量想開一家字畫店,請到信遠齋喝酸梅湯吃蜜餞的名人們過來欣賞。老父親也同意了,開古玩字畫鋪,在琉璃廠還是正經(jīng)營生。父子約定:老的精心繼續(xù)干信遠齋,這買賣不能倒;小的好好做你的字畫生意,爭取干出個名堂來。老蕭頭就在文明胡同把口、信遠齋對面,盤過來一個鋪面,還請一位道光朝的劉進士給題了“論古齋藏畫處”的匾額,就在同治元年(1862)開張了。 蕭家是靠信遠齋發(fā)的財,近二百年前就在東琉璃廠文明胡同對面設店,制品絕對保證質量。多少年來,它的冰糖酸梅湯每天只熬兩罐,清晨熬,熬好晾著,然后裝滿兩個帶蓋的大青花瓷罐冰鎮(zhèn)著,用木提子提,盛在小瓷碗中,酸甜適口、香味撲鼻、清涼好喝、沁人心脾,一天就賣這兩罐,去晚了就沒了,當然價錢不低。后來在上世紀中期琉璃廠著了幾把大火引起商業(yè)布局的變化,信遠齋得以西遷在海王村公園對面路南,還是兩間門面,比原來要大多了。再后來公私合營,它是名牌老字號,也不知搬到哪里去了,市面上還有信遠齋的瓶裝酸梅湯,以至酸梅晶,說實話:大不如昔! 早于榮寶齋的琳瑯滿目的“藝苑畫廊” 蕭秉彝開字畫店,他可不是正經(jīng)的古玩鋪學徒出身,而是大爺有錢、“票友下?!?。票友并不全是“棒槌”、“丸子”,真有有本事的。像陳彥衡操琴并研究譚鑫培唱腔,溥侗的文武昆亂不擋,包丹庭京昆兼能,劉曾復鉆研京劇余叔巖、楊小樓的演唱及京劇臉譜,都深受內行的敬服。因為他們真愛,下的工夫就深。蕭秉彝也是這樣。他不把賺錢放在第一位,更多是收集好書畫,為他的“藝苑畫廊”增輝。論古齋真有好東西,再加上有信遠齋的主顧們支持,論古齋逐漸成為文人學者逛琉璃廠必去的一景。這要比后來的榮寶齋成為名家書畫的集中展覽地,要早幾十年。 蕭秉彝光緒十六年(1890)逝世。他生前已有周密的安排:長子維邦,字勛臣,學書畫鑒定、經(jīng)營;次子讀書習文;三子做信遠齋的生意;四子家鄉(xiāng)務農;幼子留在身邊。論古齋當然由大哥蕭勛臣接掌,眾無異議。他經(jīng)營到民國十年(1921)。這30年中,論古齋聲名大噪。這也是蕭勛臣自小用功,詩書、寫字、繪畫都有相當?shù)幕A,鑒賞字畫頗有眼力,在喜愛字畫的人們眼中,他是個鑒別古代字畫的名家。尤其論古齋“藝苑畫廊”展出五代時的南唐畫家董源的山水大軸,成為19世紀末的一時之盛。 那是光緒十五年,蕭勛臣領父命遠赴廣東,歷經(jīng)辛苦收來宋元名家字畫數(shù)百件,引起京城轟動。其中就有董源的山水大軸。這是廣東馮展云收藏眾多書畫中的10件至寶之一。另一件至寶是元?王蒙高山仙館圖立軸,也到了蕭的手。董畫絹本,高253厘米,寬163厘米,系雙幅拼成,寫意,微著色,主峰雄峻,叢林茂密,映帶村舍,人物四個,顧盼有神,布景平淡,筆力圓渾,無款,有董其昌行書橫題:“魏府收藏董源畫天下第一,董其昌鑒定?!边€有元順帝的“宣文閣寶”印鑒,證明此畫曾被元朝御府收藏。后此畫歸清國子監(jiān)祭酒王蓮生,價格不菲。 蕭勛臣粵東之行收獲頗豐,論古齋成為琉璃廠收藏古代名人字畫最多的大古玩鋪。其三弟經(jīng)營的信遠齋也大有發(fā)展,聲名遠揚。當然,蕭家也就成了原籍衡水縣最大的財主;在琉璃廠也數(shù)得著,何況還有名聞于世的論古齋及其“藝術畫廊”和信遠齋。

    衰落難免

    進入民國,蕭勛臣年老,論古齋交由其五弟蕭云章協(xié)助經(jīng)營。蕭云章自小隨父學習,頗具修養(yǎng),又學其兄,深入江南收購明清名人字畫,包括明朝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清朝“四王”、“揚州八怪”的各種佳作,琳瑯滿目。此時,論古齋在琉璃廠還有相當?shù)挠绊?。琉璃廠后起的尊古齋的“一黃”,銘珍齋、悅古齋、韻古齋的“三韓”迅速發(fā)展,其他一些實力雄厚的古玩鋪也加入競爭。年老的蕭勛臣在1921年病逝,三年后的1924年,年紀不算大的蕭云章也隨之而去。論古齋有能力有眼力的掌柜的沒有了,接任的是蕭云章之子蕭少云,能力眼力遠遜于其大伯和父親,經(jīng)驗不足,書畫鑒別能力較差,不敢做大生意,就靠吃貨底維持了。幸而論古齋的貨底子很厚,就是坐吃山空,賣一件吃一件,又維持了18年。到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的次年1942年,實在難以繼續(xù)了,只好歇業(yè)關門。算來論古齋存在了整80年。 這家80年的老字號主要鑒定、經(jīng)營歷代字畫,瓷、銅、雜項文物都不經(jīng)營,只有一些文人用的硯、墨、石章。論古齋關張后,一位古玩同行,見到一塊黑色石章,就向蕭少云提出“勻”給他。蕭少云毫不在意地讓他拿走了。人家回去細細磨去表面的黑色,竟然是一塊質地顏色俱佳的雞血石章材。 蕭少云主持論古齋18年,他也是掌柜的,有收徒弟的資格。雖然他沒有太多的能耐,可他的徒弟李心田,在鑒定張大千、齊白石作品上,比他師父強的多,真可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信遠齋作為著名老字號,建國后經(jīng)過幾起幾落,還有一定的發(fā)展。但是時代在前進,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在變化,在酸梅湯和可樂等新品飲料上,作為這類產品的主要消費者的青年說,他們有自己的選擇。何況信遠齋的酸梅湯現(xiàn)在是批量生產,就這樣,還面臨市場無情的競爭,而其質地,又遠不如早年手工精心制作、一天只兩個青花瓷罐的冰鎮(zhèn)酸梅湯,就是有,那價錢會較高,還是沒有市場競爭力。這是實行了市場經(jīng)濟和國家發(fā)展后的新問題。未來怎么發(fā)展還要觀察研究。200年了,信遠齋居然還有,這就不容易。

    企業(yè)文化

    企業(yè)基本原則:誠為本,信為綱,誠信于社會,誠信于市場,誠信于人民 企業(yè)精神: 團結 拼搏 求實 創(chuàng)新 企業(yè)使命:再創(chuàng)老號輝煌,振興民族企業(yè) 經(jīng)營宗旨:質量第一 信譽至上 生產現(xiàn)場標語:抓管理 保全全 創(chuàng)優(yōu)質

    三、日軍侵略杭州的歷史資料

    日軍在被中國軍隊爆破炸斷的錢塘江大橋邊警備。

    發(fā)現(xiàn)這些日本入侵者自己記錄的見證杭州淪陷的攝影圖片著實讓人激動,線索得來卻純屬偶然,這里要特別感謝浙江江山的毛兆廷、毛立軍父子倆,他們很不容易地收集起了這些資料,但當聽說報社對這些有關杭州的史料感興趣時,老毛這位江山博物館退休的老文保工作者,上周末自費來杭州,無償?shù)靥峁┝诉@些久已湮沒得連我們自己也幾近忘卻的歷史片斷。

    他們在家鄉(xiāng)也是極不起眼的收藏愛好者。

    年邁的父親在家,兒子到各省收藏品市場“趕集”,跑收藏生意,幾年前,發(fā)現(xiàn)市場里出現(xiàn)了這些畫報,老毛覺得,這是日本侵華鐵證,是一種難得的歷史資料,也是一個新收藏品種。

    他們開始斷斷續(xù)續(xù)地收集,有時多本同時買進,又把重復的賣出,到現(xiàn)在,朝日新聞社出的戰(zhàn)時特刊基本收齊了。

    認識小毛,是在一個多月前一個下雨的周末,他從江山搭夜車趕到杭州二百大收藏品市場出攤,帶了幾本“重復的”的畫報來出售,到快收攤了,也沒有賣出。

    小毛當時縮在墻角避雨,攤前是些不怕雨淋的也不值錢的瓷器和木雕。

    畫報和舊書用塑料皮包著,放在一邊,記者要求看一下,發(fā)現(xiàn)是記錄日軍打入中原的,感覺很少見,就翻看起來。

    “這是重復了才拿出來賣的,”“我要把這套畫報收齊,”小毛的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就問,“有沒有收到與浙江、與杭州有關的內容呢?”他說不知道,他也沒有仔細翻過內容,“我爸爸整理這個?!彼o記者留了電話。

    后來,就有了杭州———江山的幾次電話來回,小毛把這事兒摔給了老毛,老毛又是十分認真的老派人,來電說,“有杭州的東西,下次我?guī)Ыo你們看?!鄙现苣?,他拎著一袋畫報出現(xiàn)在報社,在每本畫報上,他估計我們會感興趣的地方都事先夾了紙條。

    他說,畫報可能是從日本輸入的舊紙原料里揀出來的。

    日本幾家新聞社的隨軍記者拍攝了這些照片,“打到哪里,照片拍到哪里,都是攻入當時拍下的?!崩厦钢媹笥蚁陆堑囊粰凇皯?zhàn)爭日志”說,“你看,這里說,24日他們打到了鳳山門,這里,27日就拍日本人在玉泉觀魚的照片了,”“還到寶石山山頂去集隊!”

    其中有一幅是日軍以西溪路跑馬場的淞滬抗戰(zhàn)紀念牌坊為背景的,當年這個日本記者的險惡用意可謂一目了然。

    父子倆收藏有朝日新聞社等出版的這類畫報一共69本,是一種不定期增刊,封面和地圖彩印,內頁是黑白照片。

    畫報題目隨著入侵地區(qū)南伸和戰(zhàn)爭的擴大,分為《北支事變畫報》、《日支事變畫報》和《支那事變畫報》。

    有關日軍侵占杭州攝影圖片,都附有簡單說明和攝影者名字及時間,是用來配主題文章的。

    畫報不是軍事讀物,主文約有1500多字,內容上,幾乎都是向日本百姓介紹杭州歷史和湖邊的風景名勝,很像是日本文字記者抄襲了當時杭州的導游資料。

    日軍從三面包圍杭州:

    12月21日晨,日軍從三面包圍杭州。

    占領蕪湖的日軍片崗各部從廣德方向進攻杭州,24日早晨,日軍經(jīng)鳳山門入城;湖州方向,日軍福井、谷川、津田各部從莫干山、德清、武康出發(fā),同日從武林門入城;

    藤山部沿著滬杭鐵路進攻杭州,從清泰、望江各城門入城。

    作為中國富庶之地的江浙平原落入日寇之手。

    日軍作戰(zhàn)時的“局勢圖”:

    至1939年5月,日軍占領的領土面積已達日本本土面積的兩倍半。

    日軍侵華戰(zhàn)爭時期的畫報:

    日軍經(jīng)過淞滬抗戰(zhàn)紀念牌坊:

    這副圖是日軍以西溪路跑馬場淞滬抗戰(zhàn)紀念牌坊

    為背景的,當年這個日本記者的險惡用意一目了然。

    占領杭州的日本軍隊在湖濱休息:

    占領杭州的日本軍隊在湖濱休息。

    當天日本軍隊

    進行了入城式,包括坦克、騎兵在內的部隊通過了湖濱。

    扛重機槍登六和塔的日軍:

    矗立在錢塘江邊的六和塔是重要的制高點,登頂對周圍

    的形勢變動一覽無余,圖為扛重機槍準備登塔的日軍。

    侵華日軍在玉泉:

    正在西湖邊的青蓮禪寺的玉泉游覽的士兵,此寺

    因為這個泉水而很有名,有許多珍貴的云錦鯉魚和大青魚。

    日軍在花港公園劃船:

    1938年新年,一名日本軍人在花港公園悠閑地劃船。

    日軍在寶石山上欣賞西湖:

    日本軍人在寶石山上欣賞西湖。

    日軍舉行祭拜儀式:

    占領杭州一周后,日軍在寶石山上集隊舉行祭拜儀式。

    鐵蹄下的斷橋:

    日軍在炸斷的錢塘江大橋邊警備:

    日軍在被中國軍隊爆破炸斷的錢塘江大橋邊警備。

    日軍的畫報:

    日軍在紹興縣 *** 門前:

    日軍入侵衢州:

    日軍進攻定海:

    日軍占領玉環(huán)島:

    其他抗擊典范:

    1938年3月16日中國空軍第二大隊東陽籍飛行員吳復夏奉命駕機轟炸被日軍占領的杭州筧橋機場,炸毀敵機11架、倉庫4座,炸死日軍20余人。

    在返回途中遭敵機截擊,墜機身亡。

    1940年2月17日竄犯蕭山浦陽江西岸的日軍受到中國軍隊的抗擊后,被迫退入戴村塢塘村,在民女沈佩蘭家設立指揮所。

    沈佩蘭冒險出村,向中國軍隊報告敵情,并表示毀家殺敵,在所不計,要求立即開炮。

    頃刻間,20余間樓房化為灰燼,幾百名日軍葬身火海。

    沈佩蘭毀家紓難的事跡受到廣泛贊譽。

    1939年3月21日日軍在炮火掩護下,襲擊侵占富陽東洲沙,當?shù)剀娒駣^勇抗擊。

    東洲沙位于富陽縣城東郊,是富春江上的一個大沙島。

    富陽縣城淪陷后,這里與日軍駐地僅一水之隔,成為浙江抗戰(zhàn)的最前哨。

    日軍策劃進攻東洲沙,企圖渡過富春江,攻占蕭山、紹興、諸暨,甚至金華,策應他們對南昌的進攻。

    經(jīng)反復爭奪,中國軍民于23日收復失地。

    這是抗日戰(zhàn)爭前期富春江上最激烈的一戰(zhàn),斃傷日軍隊長以下50多人。

    東洲沙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粉碎了敵人“掃蕩東洲,強渡富春江南進”的陰謀,進一步穩(wěn)固了敵我隔江對峙的局面。

    “八·一四”空戰(zhàn):

    1937年“七七”事變后,抗戰(zhàn)在華北戰(zhàn)場全面打響。

    是時,我中國空軍主力北調支援華北戰(zhàn)場,8月上旬,淞滬一帶形勢趨于緊急,為防止敵人奪取上海,控制長江口,突破連云港,陷中原,下武漢,斷我后方資源及退路,國民 *** 航空委員會遂于8月13日下達空軍作戰(zhàn)命令第一號令。

    8月14日午,我空軍四大隊突接南京電令,全大隊27架戰(zhàn)機從河南周家口即刻進駐浙江筧橋。

    當時正值江浙臺風過境,天氣異常惡劣,飛機在煙雨迷蒙中顛簸摸索。

    經(jīng)過數(shù)小時的艱苦飛行,四大隊機群終于安抵杭州上空。

    18時10分,正當機群放下起落架準備降落時,杭州發(fā)出空襲警報。

    高志航大隊長與筧橋總站站長邢鏟非在起飛線上急打手勢,示意連續(xù)起飛,并大聲喊叫“敵機就快到了,飛機不要停?!?/p>

    說話間,高志航大隊長的座機剛剛落地滑到聯(lián)絡道,高大隊長立刻沖上飛機,躍入機艙,第一個駕機直上藍天。

    在來不及加油的情況下,其他戰(zhàn)機也先后起飛,向敵機沖去。

    抗日空戰(zhàn)史上第一場大的空戰(zhàn)就此拉開了序幕。

    四大隊接到警報后緊急升空搜索的是日本空軍新田少佐率領的機群。

    由于臺風區(qū)已經(jīng)接近杭州,因此筧橋上空云高僅300—500米,且伴有小雨,能見度很低,18時30分,新田編隊中的6架飛機發(fā)現(xiàn)了筧橋機場,在500米高空開始投彈,但命中率不高,僅炸中一些機場設施和加油車。

    我機群升入4000米高空后,沒有找到敵機,才發(fā)覺敵機轟炸投彈肯定已經(jīng)降到云層以下,便重新穿云下降,出云后立刻發(fā)現(xiàn)敵機在杭州灣上空疏散開了隊形。

    高志航大隊長在戰(zhàn)友協(xié)助下,迅速接近并瞄準1架正在俯沖攻擊的敵機。

    高志航先射擊日機護尾機槍射擊員,將其擊斃后,毫無顧慮地逼近敵機,4槍齊發(fā)射擊敵機油箱,當即擊中,該機立即煙火飛騰,側旋下墜,機上有人跳傘,同時由于著火引發(fā)艙內炸彈全部空中爆炸,這個龐然大物頓時成了碎片,紛紛落在錢塘江畔。

    21中隊長李桂丹升空后,覺得筧橋云層過低且厚,不易發(fā)現(xiàn)敵機,就領著兩架僚機,飛向喬司機場上空。

    搜索中,他們發(fā)現(xiàn)右前方有一架涂滿棕黃墨綠迷彩的日軍轟炸機。

    他們三人聯(lián)合,居高臨下,先發(fā)制人,輪番攻擊。

    敵機后座機槍手不甘坐以待斃,拼命還擊,但終于敵不住我方三個人的猛烈火力,中彈著火,墜毀于喬司機場附近。

    在空中的日機承受不了我空軍突然的打擊,紛紛逃散。

    此時,從廣德加油后前來的22中隊也在空中遭遇了前來轟炸的另一支日機編隊———由淺野少佐率領的9機編隊。

    我軍緊急追趕,一直追到錢塘江曹娥機場附近才截擊到其中一架,敵機油箱中彈,帶著濃煙向東南方向逃竄。

    據(jù)稱后在臺灣高雄外海墜落。

    在筧橋上空,空戰(zhàn)還在繼續(xù),我高志航大隊長擊落日機后,也參加機群圍攻,又擊傷日機1架。

    日機無法支撐,終于逃走,本次戰(zhàn)斗歷時20余分鐘結束。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當時中國空軍僅有各型作戰(zhàn)飛機305架,和日本相比處于絕對劣勢。

    但是我國空軍不畏 *** 。

    “8·14”一役,首戰(zhàn)告捷,打破了“日本空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

    看日本人轟炸:

    1925年生的劉蘭生老先生至今精神矍鑠,愛在家中養(yǎng)養(yǎng)花草,又有老伴陪侍在旁,已近80高齡,走起路來依然腰板筆直。

    回想起67年前日本人打杭州的場景,劉老不覺激動起來。

    “1937年的時候,我13歲,小學將近畢業(yè)。

    自從‘9·18’開始,我們就都有了抗日的觀念,唱抗日歌曲,到街上去進行抗日表演,像《放下你的鞭子》這種。

    “我家有兄妹6個,因為父親是郵局里的郵件押運員,待遇好,那時也算是個中產階級。

    我經(jīng)常看報,盧溝橋、臺兒莊,每個戰(zhàn)役報上都登,在西湖邊三公園那里還有個淞滬抗戰(zhàn)紀念塔,所以各種影響、教育,抗日觀念是深入人心的?!?/p>

    “到九十月份的時候,日本人的飛機開始多次轟炸杭州的一些主要設施。

    當時的城隍山上菩薩多,市民就往城隍山上躲。

    劉老就在城隍山上見證了炸城站的那次空襲?!?/p>

    “日本人的飛機開始是雙翼的,上下兩個翅膀的,后來有單翼的,一邊一個翅膀的,前面帶螺旋槳,肚子上貼塊膏藥旗,飛得也不高,遠遠地就能望見。

    飛機俯沖下來,到很近的時候‘啪’扔顆炸彈下來,炸你。

    我那次背了我最小的弟弟躲在山上面。

    當時的城站是兩個雞籠一樣的圓錐建筑,我們都叫它雞籠頂。

    日本人來扔炸彈,就炸掉了一個雞籠頂。

    在十五奎巷那兒有個高射機槍,打飛機的,但射程太低,一架飛機也沒有打下來過。

    日本人每次來就炸幾個重點目標,像城站、錢江大橋這種,最多一次來了6架。

    我們的飛機也不多,幾次空戰(zhàn)打下來二三架飛機,最有名的就是高志航?!?/p>

    日本人步步進攻,要打進杭州了。

    劉老一家開始了逃難,過錢塘江到了西興,再乘船到紹興,一段時間后回老家寧波。

    后來又跟著父親的押運車到了金華奶奶家。

    在金華,劉老看到了日本人炸火車站的慘景。

    “日本人那時候有一種炸彈,扔出來后遇風炸彈尾部就會自動脫離,里面連著的引線就會被拉著,在離地二三尺的地方炸開來,我們看到扔炸彈都趴在地上,如果站著或蹲著,碰到這種炸彈可能整個頭就被削掉了。

    一次,日本人炸金華火車站,那里面都是人,真是慘極了。

    尸體碎塊掛得到處都是,血出污拉的一片啊?!?/p>

    跟著父親的關系,劉老在郵局打了一個月的小工,正好重慶21兵工廠招藝徒,1941年后,經(jīng)過雙道考核的劉老被錄取了,作為技術骨干進廠造漢陽79式步槍。

    劉老有點遺憾地說:“槍還沒造出來,抗戰(zhàn)勝利了?!?/p>

    畫報上的鐵證:

    發(fā)現(xiàn)這些日本入侵者自己記錄的見證杭州淪陷的攝影圖片著實讓人激動,線索得來卻純屬偶然,這里要特別感謝浙江江山的毛兆廷、毛立軍父子倆,他們很不容易地收集起了這些資料,但當聽說報社對這些有關杭州的史料感興趣時,老毛這位江山博物館退休的老文保工作者,上周末自費來杭州,無償?shù)靥峁┝诉@些久已湮沒得連我們自己也幾近忘卻的歷史片斷。

    他們在家鄉(xiāng)也是極不起眼的收藏愛好者。

    年邁的父親在家,兒子到各省收藏品市場“趕集”,跑收藏生意,幾年前,發(fā)現(xiàn)市場里出現(xiàn)了這些畫報,老毛覺得,這是日本侵華鐵證,是一種難得的歷史資料,也是一個新收藏品種。

    他們開始斷斷續(xù)續(xù)地收集,有時多本同時買進,又把重復的賣出,到現(xiàn)在,朝日新聞社出的戰(zhàn)時特刊基本收齊了。

    認識小毛,是在一個多月前一個下雨的周末,他從江山搭夜車趕到杭州二百大收藏品市場出攤,帶了幾本“重復的”的畫報來出售,到快收攤了,也沒有賣出。

    小毛當時縮在墻角避雨,攤前是些不怕雨淋的也不值錢的瓷器和木雕。

    畫報和舊書用塑料皮包著,放在一邊,記者要求看一下,發(fā)現(xiàn)是記錄日軍打入中原的,感覺很少見,就翻看起來。

    “這是重復了才拿出來賣的,”“我要把這套畫報收齊,”小毛的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就問,“有沒有收到與浙江、與杭州有關的內容呢?”他說不知道,他也沒有仔細翻過內容,“我爸爸整理這個?!彼o記者留了電話。

    后來,就有了杭州———江山的幾次電話來回,小毛把這事兒摔給了老毛,老毛又是十分認真的老派人,來電說,“有杭州的東西,下次我?guī)Ыo你們看?!鄙现苣?,他拎著一袋畫報出現(xiàn)在報社,在每本畫報上,他估計我們會感興趣的地方都事先夾了紙條。

    他說,畫報可能是從日本輸入的舊紙原料里揀出來的。

    日本幾家新聞社的隨軍記者拍攝了這些照片,“打到哪里,照片拍到哪里,都是攻入當時拍下的?!崩厦钢媹笥蚁陆堑囊粰凇皯?zhàn)爭日志”說,“你看,這里說,24日他們打到了鳳山門,這里,27日就拍日本人在玉泉觀魚的照片了,”“還到寶石山山頂去集隊!”

    其中有一幅是日軍以西溪路跑馬場的淞滬抗戰(zhàn)紀念牌坊為背景的,當年這個日本記者的險惡用意可謂一目了然。

    父子倆收藏有朝日新聞社等出版的這類畫報一共69本,是一種不定期增刊,封面和地圖彩印,內頁是黑白照片。

    畫報題目隨著入侵地區(qū)南伸和戰(zhàn)爭的擴大,分為《北支事變畫報》、《日支事變畫報》和《支那事變畫報》。

    四、掛歷有沒有收藏價值

    近年來,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漢、杭州、南昌、長沙等地舊書市場上,舊掛歷同書籍一樣在書市上銷售,還出現(xiàn)了專門經(jīng)營舊掛歷的攤位。有收藏者認為掛歷雖然不是書籍,但其豐富的內涵,如同一部大百科全書,發(fā)揮著與書籍同樣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掛歷如同一種進化了的書籍,越來越受收藏者的青睞。

    掛歷的出版業(yè)起源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當時掛歷還是一件奢侈品,普通百姓家并不多見。品種主要以革命圣地、風景和中國書畫為主題。掛歷的制作材料也僅僅是普遍的紙張。八十年代,掛歷出版業(yè)蓬勃發(fā)展,特別是八十年代中后期,不僅普及了整個城市,農村也隨處可見,掛歷的市場一度供大于求。掛歷題材也十分多樣,有人物、動物、植物、名車、攝影、時裝、剪紙、篆刻、油畫、雕塑、集郵、錢幣、珍玩等等。銅版紙、特制香料紙、塑料紙成為掛歷的主要材料。八十年代掛歷初步引起收藏者的注意。九十年代,是掛歷出版史上一個輝煌的時代,主要體現(xiàn)在掛歷的高檔制作水平上。九十年代初,宣紙仿真掛歷的出現(xiàn)一度風靡全國,隨后又出現(xiàn)了全宣紙仿真掛歷,它把中國古代和現(xiàn)代書畫家的作品,通過仿真的手段,栩栩如生地用宣紙印在了掛歷上,仿佛如大師們的真跡一般,深受人們的喜愛。九十年代末,隨著金箔掛歷和銀箔掛歷的誕生,打破了掛歷完全紙張化制作。在高科技作用下,金屬步入了掛歷的制作行列,掛歷一度成為人們新年送禮的首選佳品,收藏前景逐見天日。

    掛歷作為商品使用時間一般只有一年(九十年代也有少量可使用二年的),它不斷更新?lián)Q代,流通廣泛,流入收藏市場后,它豐富的藝術價值,決定了掛歷的收藏價值。就中國書畫類掛歷而言,它把中國歷朝歷代名家的名畫精品幾乎包括在內。從北京故宮博物院、各省市博物館的收藏和散落民間的精品及流失海外的珍品,舊掛歷上幾乎都有刊印,如果收藏這樣一批掛歷,你擁有了一個仿真的中國書畫珍品博物館。至少可以說你擁有了一部中國書畫精品大全書,其收藏價值十分可觀。對于書畫愛好者和研究者來說,要親眼目睹國家級的歷代名畫,并非易事,拿回家去研究簡直是天方夜譚,如果有了掛歷,那就簡單、快捷又經(jīng)濟實惠。舊掛歷上書畫的線條、筆法、題款、印章及畫幅長、寬、清晰度和內容的全面性,是一般書籍狹小的畫面不能媲美的,對臨摹仿制和鑒定的幫助極大。

    另外,像建筑類掛歷,它包括了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如房屋、古塔、寺廟、宮殿、城墻、紀念碑等等,如果把這種掛歷收藏起來欣賞,又是一種極高的藝術享受。諸如其他種類掛歷,都有它的特點和藝術價值,它包羅萬象,是收藏品中一顆永不褪色的明珠。

    縱觀整個舊掛歷市場,七十年代的舊掛歷已不多見了。八十年代的舊掛歷也在逐漸減少,相對其他收藏品來講,舊掛歷的價位仍舊偏低,正是收藏的黃金時期,有不少收藏者正抓住時機來往于全國各地收購、郵購和交換。舊掛歷的收藏一定會有美好的明天。

    以上就是關于杭州舊書市場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杭州的關鍵詞(杭州的關鍵詞有哪些-)

    杭州簡潔景觀設計收費(杭州簡潔景觀設計收費價格)

    杭州國慶活動2021(杭州國慶活動)

    商務車價格排行榜(商務車價格排行榜最新)

    app卡牌游戲排行榜(app卡牌游戲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