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園林設計案例(古典園林設計案例分析題)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古典園林設計案例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國,相關業(yè)務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五感設計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五感設計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使用人類的感知器官綜合感知環(huán)境的設計成為了我國景觀設計的一種趨勢,使得人們全方位的、立體的、感知景觀的“五感”設計理念漸漸被重視起來,下面整理了關于五感設計和景觀設計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一、五感設計
五感指的是人體的視覺、嗅覺、觸覺、味覺、聽覺這五種感覺器官。五感設計就是通過人體的感覺器官來進行一系列相對應的景觀設計,以達到充分調動人們的感官來使人們獲得最舒服愜意的感官感受,從而得到全方位的空間體驗和情感認知。
二、五感在景觀設計中的互動
眾所周知,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在建筑設計、景觀規(guī)劃方面,對弱勢群體的無障礙設計有著較為成熟的發(fā)展,他們對人類五感在建筑、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也在近年來引起了國內外設計師的廣泛關注。
視覺景觀最早就是從視覺美學上的理解開始的,即“風景”“景色”,真正開始對景觀進行視覺的研究,則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末的景觀評價。到了70年代,景觀視覺評價方法開始形成,并在環(huán)境影響評價、資源規(guī)劃和城市設計等領域大量應用。通過視覺上高差關系形成不同的視覺景觀。無感中的視覺景觀具有重要的地位。視覺是所有感官的主導,它給人們傳達著最直觀的環(huán)境信息,因此,視覺景觀可以感受到最直接的景觀。
為了體現聽覺景觀設計,常設置能觸發(fā)聲音的裝置或場景布置類似的如中國古典園林中巧妙配置的植物、山石,用來捕捉自然間的風聲、雨聲,從而形成“萬壑松風”“聽松風出”以及“雨打芭蕉”的景觀意境。
人的上體(尤其是手)觸摸到的景觀是觸覺設計的第二大對象。環(huán)境中不同的裝飾材料如石材、玻璃、木材、塑料、金屬等,它們的質感、溫度、肌理、透明度、凹凸感,以及是否安全等,都會引起人們對環(huán)境不同的認同感。現在的許多景觀設計都嘗試開始鼓勵人們的參與與互動性,更加注重人的觸覺體驗感。關于觸覺設計更加能夠體現景觀中的人性化弱勢群體的無障礙設計。
味覺設計主要是結合飲食進行的空間環(huán)境設計。在客觀上,空間環(huán)境會對人的味覺產生影響;在主觀上,味覺也會直接影響人對空間環(huán)境的感知。不同的味覺感受帶給我們不同的景觀體驗感。正確處理好味覺與景觀環(huán)境的關系,不僅能使人們更好地享受和體驗味覺,進而設計出更舒適的味覺空間。
各個環(huán)境空間都有其特有的味道,嗅覺設計給景觀空間的設計帶來更大的體驗感。景觀空間中的植物種植有很大的作用即改善環(huán)境,使環(huán)境更加清新健康。不同之五花卉會散發(fā)出不同的氣味,給人以方向性的引導,更加增添了空間體驗的愉悅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城市中的綠地有著更多的訴求,人們現在已經不僅僅只是注重園林景觀的綠化和美化這些視覺上的效果,而是更多的開始關注空間上給人們帶來的體驗的變化,還有其養(yǎng)療保健以及互動體驗性。通過加深對于五感設計的深入研究,然后去考慮怎樣通過與景觀空間的結合去設計符合各種人群的使用需求,設計出擁有綠化美化效果,同時也能兼顧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的都市園林景觀。
三、五感設計與地域文化的結合
在中國古典的園林規(guī)劃設計中,一些傳統的設計技法已經有將人的五官感受運用到設計中的案例了,如竹林的運用,風拂過竹林會發(fā)出沙沙的聲音,是具有傳統中國景觀意境的一種表現方式,還有雨打芭蕉時的聲音設計,以及大量的只聞其聲不見其身的隱蔽的跌水噴泉的設計,這些都是可以拿來借鑒的十分好的案例。在本次設計中,由于基地位置位于河南省開封市,開封是一個具有濃厚傳統文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因此,將景觀園林設計與開分本身的鮮明的地域文化的結合也是設計的一大重點。
四、項目概況
本次的設計項目整體位于開封北大資源城內的產業(yè)公園地塊,設計范圍為自運糧河西邊至二十四大街,沿著鄭開大道規(guī)劃長度為2652米寬度為50米,在現場的實際調研中發(fā)現用地范圍內地形平坦,在用地類型方面該塊用地基本上是屬于都市的公共綠化用地類型。整體項目設計共分為A-G共七塊獨立的用地,本次五感設計的主要實施地塊為E、F、G三個地塊為主。
(一)設計構思與設計定位、內容
本次設計意在將五感設計通過交互設計人景交互的概念,使得感官設計更加充分地與環(huán)境與空間相結合,通過在景觀空間上對于人們的五種感官的刺激,到達人與景觀互動的目的。
在其合理性的探討中,主要研究了設計地塊周邊的適用人群的空間需求分析,在地塊的北側主要規(guī)劃有健康養(yǎng)療的公寓、溫泉療養(yǎng)區(qū)、3D體驗館和農業(yè)體驗園等,據此可以推斷出,該設計地塊的主要服務人群為需要健康養(yǎng)療的中老年人、慕名而來的家庭為主的游客、3D體驗館主要會喜迎到部分的青少年兒童,農業(yè)體驗園的服務對象也主要是中老年人,結合以上人群的分析,發(fā)現本次設計的重點會集中在中老年人的用地和空間需求上,因此,對這兩類人群進行空間需求的分析也是至關重要的。
對于中老年人,其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主要特點有:其一,能力下降,感覺記憶下降,外部刺激反應遲緩;其二人,觀察能力與行動能力衰退,精神衰弱與緊張,無所事事,失去人生價值,孤獨寂寞;其三,生理能力行為不可控,跌倒與疾病。因此中老年人對于空間的需求也有一定特點:其一,集體活動空間,開放性空間;其二,小群體空間,半私密空間,三五成群,8~12米空間,獨立性,半圍合空間,遮蔭與座椅;其三,私密小空間,安靜私密,綠植圍合,修身養(yǎng)性的額作用。
因此結合之前設計方案的構思,將基地北側的規(guī)劃內容延伸至設計用地當中來,通過農業(yè)景觀設計來刺激人們的觸覺、味覺以及嗅覺體驗;通過跌水、竹林、聽雨軒等的設計來去刺激人們的'聽覺感受;通過色彩艷麗的兒童游戲設施的設計來刺激青少年兒童的觸覺和視覺感受。通過將五感體驗的設計蘊含在基地功能區(qū)的設計當中,增加了設計的可實施性。
(二)設計原理
由于本次設計是希望通過五感設計來達到人與景觀交互的目的,因此將五感設計融入到交互設計中是設計的一項基本原理。在本次設計中將三塊用地詳細地劃分為了感官體驗區(qū)、綠地景觀區(qū)、休閑觀賞區(qū)、娛樂活動區(qū)等幾個主要的地塊。在感官體驗區(qū)中重點設計了戶外種植區(qū)、聽風竹林、聽雨軒、生態(tài)水池、兒童游戲等主要的設計節(jié)點,通過這些節(jié)點去刺激人們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五大感官感受,因此增加了人們在環(huán)境中的體驗感,達到了人景交互的目的。這是感官設計與景觀設計的一次設計結合的嘗試,也是本次設計意向重要的設計原理。
(三)方案構思
在方案整體構思確定了之后。首先通過園區(qū)內幾個主要節(jié)點的確定,將自己對于空間變化的構想簡單繪制出來,重點表現的就是在前期對于空間變化上的構思草圖,確定了整個園區(qū)內的空間風格之后,就開始對空間內的節(jié)點進行進一步的構思,在第一個區(qū)塊中,戶外種植區(qū)的設計,就是將植物養(yǎng)殖盒的概念引入其中,通過這種立體綠化的方式,去增加了人們在環(huán)境中的參與性,同時通過藥用植物的種植,老年人對其養(yǎng)殖的配合,可以達到嗅覺以及味覺上的養(yǎng)療保健作用。在聽覺區(qū)域,將“雨打芭蕉”的詩意畫面具象化,通過將芭蕉葉的變形,設計出芭蕉葉造型的景觀構筑物,放置在水池旁邊,雨水敲打在構筑上形成聲音景觀。依然是聽覺區(qū),聽雨軒的設計,人們最常見的落水現象就是屋檐下的水簾,雨水從屋檐順流而下,充滿著愜意。但也許很少有人能體會到這種感覺,因為哪里有屋檐,哪里就有水簾,瓦片決定著景觀。通過瓦片的變形形成聽雨軒的造型設計,下雨時形成水柱落入水池,形成聲音景觀。
五、設計結果
通過對中國傳統造園手法的理解,將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五感設計通過交互設計的方式表達出來,營造出了一種具有地域文化特色、體現空間互動概念、彰顯五感設計魅力的公園。人們在空間中可以親自參與到景觀中去, 打破了以往只看景觀的這種單一的體驗,提高空間的參與互動性,通過植物的設計來增強人們的嗅覺味覺的體驗,緊扣交互設計五感設計的主題;通過將中國傳統造園手法中的設計進行轉換,運用到本次設計當中,創(chuàng)造出了具有中國傳統意境景觀的同時又能增強人們在空間中的聽覺體驗的園林景觀;通過游憩體驗區(qū)不同材質的變化,以及空間顏色上的豐富度,來達到人們觸覺和視覺上的體驗的增強,促進環(huán)境的健康養(yǎng)療的作用??傊?,本次設計通過研究多變的空間體驗及不同的造園手法,并且將五感設計和交互設計的概念很好地融合到方案之中,最終形成了一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體現空間互動概念、彰顯五感設計魅力的公園。
;二、推薦幾本好點的園林設計的書吧。或是手繪方面的。
一、歷史類:
01.《中國古典園林史》 周維權
03.《西方造園變遷史》 針之谷鐘吉
04.《造園史綱》童 寯
05.《西方園林》 酈芷若,朱建寧
06.《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王向榮,林菁
07.《外國造園藝術》 陳志華
08.《尋求伊甸園--中西古典園林藝術比較》周武忠
09.《世界園林發(fā)展概論--走向自然的世界園林史圖說》張祖剛
10.《世界公園》 酈芷若,唐學山譯
11.《世界景觀設計》伊麗莎白,羅杰斯
12.《西方現代園林設計》王曉俊
二.理論類
104.《景觀設計:專業(yè)學科與教育》 俞孔堅李迪華
105.《風景景觀工程體系化》 劉濱誼
107.《城市綠地系統規(guī)劃》 李 敏
108.《艮岳景象研究》 朱育帆
16.《設計結合自然》 麥克哈格
17.《景觀設計學》 西蒙茲
18.《人性場所》 克萊爾庫珀馬庫斯(譯者:俞孔堅等)
19.《外部空間設計》 蘆原義信
20.《風景園林設計要素》 曹禮昆譯
21.《園冶》 計成
22.《說園》 陳叢周
23.《中國古典園林分析》 彭一剛
26.《現代景觀規(guī)劃設計》 劉濱誼
28.《理想景觀探源》 俞孔堅
29.《景觀:生態(tài).文化.感知》 俞孔堅
31.《風景園林設計》 王曉俊
32.《城市景觀之路--與市長們交流》俞孔堅
33. 《交往與空間》揚·蓋爾
35.《城市綠地系統規(guī)劃》同濟大學等編
36.《園林設計-造園意匠論》(日)小形研三
37.《園林設計和園林藝術》 孫筱祥
38.《圖解人類景觀》譯著者:劉濱誼
39.《園林設計》李雄,唐學山
40.《作庭記》
41.《日本造園的藝術與鑒賞》
42.《學造園》胡德君
43.《法國勒諾特爾式園林的藝術成就及其對現代風景園林的影響》 林箐
44.《景觀設計思想發(fā)展史》斯坦尼茲
45.《景觀形式的生成與系統》 董驄
97.《避暑山莊園林藝術》 孟兆楨
98.《地形的塑造初探》 劉曉明
100.《從概念到形式》
三、建筑類:
34《人居環(huán)境科學導論》 吳良鏞
25.《環(huán)境行為學概論》 李道增
46.《建筑十書》 維特魯威
47.《建筑的倫理功能》 卡斯騰?哈里斯
48.《建筑的永恒之道》 C亞歷山大等
24.《建筑模式語言》 亞歷山大等
27.《俄勒岡實驗》 亞歷山大等
30.《住宅制造》 亞歷山大等
49.《建筑:形式?空間和秩序》 弗朗西斯D.K.欽(譯者:鄒德儂)
50.《建筑空間組合論》 彭一剛
51.《廣義建筑學》 吳良鏞
52.《現代建筑理論》 劉先覺
53.《平常建筑》 張永和
54.《此時此地》劉家琨
55.《工程報告》 崔愷
56.《營造烏托邦》 湯樺
57.《現代建筑語言》布魯諾塞韋
58.《城記》王軍
59.《公共建筑設計原理》 鮑家聲
60.《街道的美學》 蘆原義信
61.《走向新建筑》 柯布西耶
62.《后現代主義建筑語言》 戈德伯格 譯者:李大夏
63.《建筑的復雜性與模糊性》 文丘里
64.《建筑初步》田學哲
65.《世界建筑大師名作圖析》羅杰·H·克拉克、邁可·波斯著,湯紀敏譯
66.《大師作品分析》王曉紅
67.《建筑的開始》中央美院
68.《設計與分析》
69.《建筑學教程:設計原理》
111.《建筑學教程2:空間與建筑師》
70.《建筑師的二十歲》
71.《安藤忠雄論建筑》
72.《柯布西耶與學生的對話》
73.《中國建筑史》
74.《外國建筑史》
四、城規(guī)類:
106.《城市設計新理論》 亞歷山大等
101.《城市規(guī)劃與城市設計》 呂斌
102.《中國城市建設史》 董鑒泓
103.《外國城市建設史》 沈玉麟
110.《城市規(guī)劃:理論、方法、實踐》清華大學
02.《城市設計》 王建國
13.《城市意向》 凱文林奇
14.《城市形態(tài)》 凱文林奇
15.《總體設計》 凱文林奇
112.《城市規(guī)劃理論與實踐》 阿爾伯斯
113.《城市與區(qū)域規(guī)劃》 霍爾
114.《城市,它的發(fā)展衰敗與未來》 顧啟元
五、案例類
99.《歐洲新景觀》王向榮,林箐
75.《德國景觀設計1-2》
76.《日本最新景觀設計1-3》
77.《臺灣景觀設計98/99/2000/2001/2002/2003》
78.《90年代日本環(huán)境設計50例》 章俊華
79.《高科技園區(qū)景觀設計》 俞孔堅
80.《佐佐木葉二作品集》
81.《升野俊明作品集》
82.《戶田芳樹作品集》
83.《新技術庭園》
84.《環(huán)境與景觀設計經典案例》
85.《亞太景觀》1 2
86.《美國最新規(guī)劃與景觀設計》
87.《荷蘭最新規(guī)劃與景觀設計》
88. 《新景觀設計》
89.《德國生態(tài)水景設計》
90.《瑪莎施瓦茨-超越平凡》
91.《皮德沃克-極簡主義庭園》
92.《園林設計論壇》
109.《佐佐木事務所》
六、實踐類:
93.《景觀細部圖集》 邁克爾
94.《景觀設計師便攜手冊》 尼古拉斯.T.丹尼斯等
七、植物類:
95.《植物造景》 蘇雪痕
96.《植物景觀造園應用實例》 薛聰賢
三、禪宗美學概述及與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關聯?
一、禪宗美學概述
(一)禪宗美學的由來及其本質禪宗美學是玄學美學在禪宗思想滲透影響下產生的審美觀念,對中國的士大夫精神生活和美學境界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禪宗美學不是孤立產生的,在中國美學史上出現過兩次美學大的突破:第一次是在魏晉時期,由于當時社會動蕩不安,加上統治階級內部經?;ハ鄡A軋,文人士大夫因此逃避市朝而歸隱山林,認為塵世是腐濁,出世才是清高,終日清談以道家老莊思想為背景的玄學美學;第二次則是在佛教禪宗傳入中國,禪宗思想與儒道思想融合后,尤其是在唐朝以后,佛教在中國發(fā)展進入鼎盛時期,文人的詩、畫、樂等重要藝術形式都受到佛教禪宗文化的深刻影響,于是玄學美學也逐漸演繹成了禪宗美學。
將玄學美學與禪宗思想相比,最為明顯的是禪宗美學品格更加注重將自然化成內心的一種理想狀態(tài),無關乎表現自然,而是尊崇內心感受。因此,禪宗美學的語意更深邃,審美境界也更高妙。禪宗美學的本質可以概括為為人們提供感性的足以提升人格的高級精神享受。禪宗美學與西方美學最顯著的區(qū)別在于,它是生命的,更是體驗的①。禪宗美學在中國發(fā)展的根基在于儒道思想。儒家講人格主義,人倫禮制規(guī)范之美及將“仁山智水”等自然的比德以助成道德目標;道家崇尚自然主義,關注山林水趣之樂,如莊子“齊物論”“逍遙游”中與天地同樂的自然美。
(二)禪宗美學的核心思想1.倡導妙造天然的簡樸觀禪宗美學倡導的妙造天然就是一種“無造作”的觀念,“無造作”不等于不作,而是不妄作,是要以彰顯物質自然本真狀態(tài)為根本的審美實踐,具有最直接的審美體驗性。在審美活動中,外界繁雜事物的干擾和世俗觀念的侵擾,使人們放棄自己最初的本心,只有摒棄外在一切干擾,才能還原生命最初的狀態(tài)。而通過妙造天然就可將人們的注意力引向自然,以自然之美的魅力使人們逐漸忘卻塵世的干擾,使人們得以恢復到本真。禪宗美學認為,樸素是自然的最原生態(tài)的美,是不假修飾的美。原生態(tài)的東西雖然外在表現古樸,但蘊含著豐富的內在精神,它是經過漫長歲月沉淀后的自然的物化形態(tài),可以給觀者長久的美學體驗與精神上的滿足,絕不會讓人感到厭倦。2.主張“空有不住”的虛實觀禪宗思想以“空有不住”為修行的重要原則,要求人們不執(zhí)諸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不執(zhí)“空”相,也不執(zhí)“有”相,才是究竟解脫。在禪宗美學中,“空”就是虛;“有”就是實。世間萬物皆有實有虛,譬如:容器,壁為實,內部空,正因為空才能容物,即形空而實有。因此,空有的概念不是對立的,虛實也是相輔相成的。禪宗主張人們不執(zhí)空有,即告知人們要辯證的看待問題。3.崇尚“梵我合一”的自然觀“梵我合一”是禪宗美學將天地萬物與自身的“我”等量齊觀的認識。禪宗思想認為,天地萬物是大“我”,而“我”是天地濃縮的精華,與天地具有同等的地位。禪宗“梵我合一”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近乎相同,即:天地是大我,我是小天地,天地與我不一不異。所以,禪宗美學的核心思想深刻反映出人與自然的密切聯系①。唐代思想家李翱有感于禪宗思想言:“云在青天水在瓶”,道出了大自然的美就是我們所能體驗、感悟到的美。當自然與我都不分彼此地消融在一起時,便從根本上還原了人與自然、物與我的本真狀態(tài)。因此,“梵我合一”就是人的內心情感與自然環(huán)境交融的狀態(tài),也是一種融入自然的內在精神動力,一切自然之物在遵循其本性規(guī)律的基礎上都可為我所用。4.追求空靈的境界觀空靈是中國人對自然認識和生命感悟的一種詩化表達所呈現出的境界,我們也可以把空靈視作是“靈的空間”。禪宗思想就是引導人們不斷提升人生的境界,而至高境界就是一種空靈?!翱铡笔侵浮靶钥铡?,禪宗思想認為世間萬物本性皆空,這是世間真相,宇宙的終極真理;“靈”則是“通靈”,是人們了知萬物本性之后而達到靈活運用(任運自然)的本能②。所以,空靈境界在禪宗審美中展現的是一種“無極之境”。在這樣一個極具廣度、高度、深度的空間里,以一種壯闊深遠的空間形態(tài)表現一幅純潔的自然意識和生命情懷的作品,方。為空靈,方為至美。二、現代園林景觀設計與禪宗美學的關聯性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就是在利用現代工程技術手段的基礎上借助藝術的表達手法,通過對空間環(huán)境的重塑,更科學地提高生活品質、美化生存環(huán)境。因此,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是基于自然、生態(tài)、社會、文化、資源等科學原則,進行土地及其各類要素的規(guī)劃和設計。禪宗思想則通過意識形態(tài),改善人的內心,使人在禪思過程中,心靈得到凈化與提升。從設計師的角度講,禪宗思想的真善美能夠從人的意識層面影響到園林設計最初的理念。因此,筆者擬從禪宗美學的簡樸觀、虛實觀、自然觀和空靈境界觀,闡述禪宗美學與現代園林景觀設計關聯性。(一)現代園林景觀設計與禪宗樸素觀的關系禪宗講“徹見心性”,即揭示事物的本質。設計師通過領悟“徹見心性”而形成現代園林景觀設計表現的“樸素”。如設計師在材料使用方面,提倡展示建筑材料表面紋理、質地、顏色的肌理效果,這種做法正體現了樸素觀的設計思想。譬如:美國的一所資源研究所設計了一間“綠色”辦公室,其構筑材料全部是由天然的植物經過加工處理后產生的環(huán)??稍偕牧?,其地板利用天然樹皮或竹子加工后壓制而成,墻體由浸泡烘干的麥稈壓制而成,家具則是粉碎后的葵花籽殼制成的,總之,建筑內外所有的原材料都來自自然生長的植物。又如:日本民居建筑中有留傳近千年的火燒木的制作工藝,人們通過火燒烤木頭的方式,將其作為建筑基材,而這種燒過的木頭,不僅具有獨特的視覺美感,還具有防潮及抵抗蟲蟻侵蝕的作用,非常適合當地的環(huán)境。進入現代社會,隨著技術的進步,這項保留下來的傳統工藝已有了更科學的制作方式,不僅在加工中更為環(huán)保,而且木質加工后的使用年限進一步加長,加工成本也更為低廉。這兩則案例都充分說明了發(fā)達國家非常重視設計與自然的密切聯系,注重樸素的設計思想。(二)現代園林景觀設計與禪宗美學虛實觀的關系現代園林景觀要素包括地形、水景、鋪裝、植物和園林景觀小品等四部分,而這些要素在南宋禪畫家牧溪的創(chuàng)作中曾得到很好的表現。其畫作《瀟湘八景圖》(僅存4幅)所描繪的是瀟湘地區(qū)(瀟水與湘水交匯的湖南零陵至洞庭湖一帶)的自然山水之景,也是作者對心中山水園林的設計。在《漁村夕照圖》卷中,山體與水景構成的地形就是一種祥和的氣氛,山是有形之物卻通過霧靄將其柔化,而水體則以線型的形式貫穿于整個畫面,表現一種柔中帶剛的氣韻;此外,畫中的樹木分布也呈現出聚散、虛實的視覺變化,尤其在光影的表現下將空間環(huán)境的那種氣象萬千表達得淋漓盡致,同時,畫面中的孤帆與縹緲的村落都是襯托整個自然環(huán)境的小品,雖然沒用過多筆墨描繪,但其在畫面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由于歷史原因牧溪的作品留傳到日本,并對日本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具有深遠影響①。
禪宗美學講究虛實之美,這種美可以看作是“有”和“無”的對比,在“似有似無”的審美影響下,園林景觀設計表現出一種有無的結合、虛實的融合。園林中各種景物的交織,如山藏泉涌、水靜魚游,暗香浮動,石立影移等,構成中國古典園林獨有的“虛實”美,亦對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如:南昌萬達茂電影樂園入口處的室內園林景觀就體現出這種光的虛實對比的特征,給人一種如臨仙境的奇幻效果。這便是設計師對光的折射與空間四周彩繪山巒疊嶂的壯美風光畫面的巧妙結合。影院室內空間的頂部設計了多個類似三棱鏡的天窗,起初筆者認為這僅僅是為了增強室內的光線或是使室內的照明更接近自然,其實設計師還有更深層次的用意。但凡太陽光線直射到棱鏡天窗時會產生光的折射現象,折射出七彩的光斑投射在室內空間,并且這猶如彩虹般的光斑會隨著太陽照射角度的變化而呈現出離散式的分布形式,時而在畫面中憑空出現,時而給空谷的石壁或石澗的溪流披上七彩的霞衣。如果把光斑稱作為虛空間,那么被陽光照亮的石壁、樹木等實體物便是實空間,整個空間就在這個虛實交錯中完美呈現,給人一種驚艷之感。
(三)現代園林景觀設計與禪宗美學自然觀的關系禪宗的“梵我和一”,深刻反映了人與自然的密切聯系,尊重自然并必須與自然環(huán)境相協調。禪宗的自然觀強調“郁郁黃花無非般若,清清翠竹皆是法身”,認為大自然一草一木都是佛性的體現,都蘊藏著禪機。日本現代著名園林景觀設計師枡野俊明就在參禪中得到啟示,其作品既保留有日本傳統園林枯山水的形式,又在此基礎上多了幾分生趣,對植物的選擇上要展現其“身姿”的原生態(tài)之美,在園林的布局上追求景致的層次感和韻律感①。“無情有佛性,山水悉真如”,觀照自然山水可以領悟佛理。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應將對自然的理解與態(tài)度表達在作品中,引導人們去欣賞自然和感悟自然的美②。
如美國加利福尼亞納帕山谷中匝普別墅的設計,以同心圓的視覺形式分別種植了高矮、色彩都不同的地被植物,并且這種形式一直延伸至別墅的入口處。地被可以留存當地寶貴的雨水,從空中俯瞰,隨著地面地形高低起伏的變化,不禁讓人聯想到山谷中的葡萄園。由于別墅地處山谷,經常受到強風侵擾,設計師用一塊平坦的草地斜坡在幾道彎曲的風障土丘的中間開一道缺口,順著風主導的方向,形成一個開敞的迎風口,以象征著人們向大自然敞開懷抱。這樣的設計營造了一種人與自然相擁的氣氛,通過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引導人們用心靈去體味自然。此外,現代日本設計師安藤忠雄常用到的設計語言“風之道”“光之道”“水之道”之類也是對自然界深層的感悟,有深深的禪韻在里面。因此,現代景觀設計師在禪宗美學影響下,自然界的種種元素及現象都可納入設計之中。
(四)現代園林景觀設計與禪宗美學空靈境界觀的關系禪的精神實質就是要人不向“外”尋覓,而要向“內”體悟自己的生命本性。只要心性慮空自在,無所束縛,處境不染,便可處處得法、時時在道。在唐宋時期,文人士大夫通過對禪宗思想的研究,抒發(fā)人生體驗與感悟禪宗美學帶來的高妙境界。以唐代詩人王維為例,他平常喜好研究佛理,其詩頗具禪的意境,被后世稱為“詩佛”。其《終南別業(yè)》中的千古名句“行到水窮處,坐觀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本统浞终宫F出禪境美。
本文介紹了關于“禪宗美學概述及與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關聯”的內容。歡迎登陸中達咨詢,查詢更多相關信息。
更多關于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四、中國園林景觀設計,成都園林景觀設計的公司好點的有哪些?
中國景觀園林設計發(fā)展現狀1:1古典園林中國古典園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一個綜合藝術品,追求一種“世外桃園”的生活,富有詩情畫意。古典園林不拘泥于庭園范圍,通過借景擴大空間視覺邊界,使園林景觀與城市景觀、自然景觀相聯系、相呼應,營造整體性園林景觀。中國園林景觀不僅重視近區(qū)的環(huán)境美,而且注意與更廣闊的大自然的親和關系,造成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在自然環(huán)境中搞建筑要借助于引景、建景、借景,甚至運用對景等手法,把自然景色烘托的更美。這就是中國園林景觀設計要考慮的環(huán)境因素。
對于哪些設計公司對中國園林景觀設計有所研究的話,在我的好朋友那里了解,成都的四川省遠景建筑園林設計研究院、成都建筑院 土建筑等設計公司在這些方面比較積極。好友和遠景建筑合作過一次,各項服務都很滿意,他們主要從事建筑、結構、給排水、、、市政工程、小區(qū)規(guī)劃、地下雨污水、工程地質勘察、地質鉆探、工程測量、巖土工程咨詢、;風景區(qū)、、森林公園、旅游公園、植物園、生態(tài)園林、紀念性園林、寺廟園林、古建筑及仿古建筑、園林建筑、園林雕塑、園林小品、機關、學校、居民住宅、綜合樓以及室內外裝飾設計、可行性研究、總體規(guī)劃設計及研究等項目。
以上就是關于古典園林設計案例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