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品牌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蘇州水池涌泉景觀設計(蘇州水池涌泉景觀設計圖)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蘇州水池涌泉景觀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行業(yè)最低價)
文章目錄列表:
一、請問下蘇州最好玩的旅游景點是那幾個啊
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自古就是旅游的好去處,小編特收錄了今年09年,蘇州旅游景點排行榜,希望對你的旅游有指導作用哦
NO.1啟園
啟園
啟園,俗稱席家花園。始建于1933年,由旅滬工商業(yè)者席啟菘個人出資建造工程費時三年,耗資10萬銀圓。園林位于太湖之濱,依山傍水,風景獨好,為江南少有得山麓湖濱園林,園內藏山納湖,異步易景,既融蘇州園林小巧玲瓏,曲折幽深的藝術特色,又具脈接七十二峰,波連三萬六千頃的粗獷氣魄。整個園內廳堂軒榭、廊舫齋館,花徑曲橋,散落其間,與天然山水渾然一體,風光旖旎,令人心曠神怡!
其主建筑為"鏡湖廳",雄視于層林山水之間,端莊典雅。憑欄遠眺,青山為背,綠水鋪前,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確能添人游興。廳前一湖名:鏡湖,四周置滿假山。湖前為花園及小景,再往前就是太湖大堤,中以石橋兩座連接太湖和園內環(huán)河及鏡湖。人立石橋,但覺太湖碧波滔滔,近在腳下,遠處水天一色,大有海闊天空之感。
NO.2雕花樓
雕花樓
雕花樓原名春在樓,典出蘇州清代詩人俞樾名句“花落春仍在”。座落在蘇州東山古鎮(zhèn)上。
雕花摟占地二畝,始建于1922年,為上海富商、東山人金錫之宅第,耗資十七萬銀元(合黃金3741兩),歷時三年才得以竣工。
整個建筑處處有精美絕倫的雕刻。以質地論,有木雕、磚雕、石雕、金雕;以技法論,有浮雕、圓雕、鏤空雕、陰陽雕等。春在樓是整幢大樓的主體建筑,廳內有金雕、磚雕、石雕、木雕,其分布密度堪稱天下之最。而據專家鑒賞,雕刻藝術價值最高的是正對著春在樓的磚雕門樓。它分上、中、下三欄:上欄為“八仙上壽圖”,以喻壽;中欄為“鹿十景”,以喻祿(鹿與祿諧音);下欄為“郭子儀拜壽”,七子八婿,子孫滿堂,以喻福。三根望柱分別雕福、祿、壽三星坐像,以示“三星高照,恩澤萬代”。中坊門額是磚雕陽文“隸修厥德”四個隸書大字;左右兩兜獨雕“堯舜禪讓”以喻德,“姜太公遇文王”以喻賢。在不足三平方米范圍內,雕刻的內容如此廣泛而又和諧同意,且造型古樸,結構嚴謹,雕工精湛,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作品,實極少見。
紫金庵
紫金庵位于東山古鎮(zhèn)的紫金庵創(chuàng)建于梁陳時期,唐貞元年間復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
大殿左右兩壁十六尊泥塑彩繪羅漢像,相傳為南宋民間雕塑名手雷潮夫婦的作品;后壁八尊塑像,則是邱彌陀在明代末年增塑。
殿內十六尊泥塑彩繪羅漢像,比例適度,容貌各異,各顯妙相,姿態(tài)生動;它們面部表情細膩,富于性格特征,衣褶流轉自如,能表現質感。稱頌它們“精神超忽,呼之欲活”實不為過。三尊大佛,形制古樸,為同類塑像中少見。觀音像神態(tài)安詳莊嚴,有唐塑“吳帶當風”之勢。殿內“慧眼”、“華蓋”、“經蓋”三寶著稱于世,表現了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寫實和傳神的優(yōu)秀傳統,顯示了古代匠師們的高超藝術創(chuàng)造才能。羅漢群像等彩繪裝鑾工藝精湛,是清朝蘇州塑物彩畫方面的代表作品。世人稱紫金庵泥塑彩繪羅漢為“天下二堂半”之一堂,是我國雕塑美術史上少有的佳作。
NO.4天池山
天池山
“姑蘇名山無多少,唯有天池形勢好。四面山光施彩色,松柏常被白云繞?!鼻宕娙送醌k的一首七言絕句,是對天池山的最好的演繹。
位于蘇州西南藏書鎮(zhèn)境內的天池山,與姑蘇名山天平、靈巖一脈相連,是浙江天目山的余脈。因半山坳中有天池,故而得名。景區(qū)以山林、石景、泉水而著稱,山明水秀,環(huán)境清幽,這里有水底煙云--半山中的天池清澈見底、藍天白云、怪石嶙峋、林木蔥郁,皆倒映水中,浮影若現,美不勝收。這里還有奇峰秀石:巍然兀立,狀似含苞的蓮花峰;形象逼真,妙趣橫生的金蟾峰;峰嵐缺口,奇石林立的天門嶁,讓人目不暇接。
景區(qū)內最具歷史文物價值的,莫過于寂鑒寺內的三座石屋石佛,據考證,三座石屋相繼建于元代至正十七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此外,東西石屋內,還設有石佛,兩座石佛均因石制宜,天然渾成。石屋石佛,是研究元代建筑與雕刻藝術的珍貴材料。
NO.5穹窿山
穹窿山
穹窿山景區(qū)歷史悠長,集政治、軍事、宗教、文化于一山,豐富的人文景觀是其又一資源優(yōu)勢。古代大軍事家孫子隱居在此,并寫出了中國歷史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十三篇》。清帝乾隆六次臨山,留下無數鮮為人知的趣聞軼事;西漢大臣朱買臣,曾在此砍柴、讀書;抗金名將韓世忠與部下更相聚于此觀景賞月。全長12公里的盤山公路蜿蜒曲折,直達山頂,貫穿各個景點,著名景點有:孫武苑、朱買臣讀書臺、望湖園、上真觀、寧邦寺、玩月臺等。
穹窿山景區(qū)是我們秉承吳中區(qū)“做美太湖山水,打造吳中新城”的重點項目工程,在區(qū)委、區(qū)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旅發(fā)公司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景區(qū)風貌正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后的開發(fā)建設將在加強景區(qū)基礎配套的基礎上,更著眼于旅游景區(qū)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的合理搭配,更注重于景區(qū)文化內涵的拓展和延伸。相信隨著景區(qū)的深度規(guī)劃策劃,穹窿山景區(qū)一定能成為一座以自然生態(tài)資源為基礎,以孫子文化為主題,以宗教文化、皇家文化、休閑文化為補充的太湖第一名山、圣山。
NO.6拙政園
拙政園
此地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后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建成,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閑居賦》中“筑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音:yù,<書>賣)蔬,以供朝夕之膳(饋)……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園名。暗喻自己把澆園種菜作為自己(拙者)的“政”事。園建成不久,王獻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賭中,把整個園子輸給徐氏。400多年來,拙政園屢換園主,曾一分為三,園名各異,或為私園,或為官府,或散為民居,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復初名“拙政園”。拙政園全園占地78畝(52000平方米),分為東、中、西和住宅四個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布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
NO.7獅子林
獅子林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江蘇省蘇州市城區(qū)東北角的園林路23號,占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禪師為紀念其師中峰禪師建菩提正宗寺,元末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中峰禪師曾倡道天目山獅子巖,取佛書“獅子吼”之意,易名為獅子林。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歲的大書畫家倪瓚(號云林)途經蘇州,曾參與造園,并題詩作畫(繪有《獅子林圖》),使獅子林名聲大振,成為佛家講經說法和文人賦詩作畫之勝地。清乾隆初,寺園變?yōu)樗疆a,與寺殿隔絕,名涉園,又稱五松園。1917年為顏料買辦商人貝潤生購得,經9年修建、擴建,仍名獅子林(園東為貝氏家祠、族學和住宅)。由于林園幾經興衰變化,寺、園、宅分而又合,傳統造園手法與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貝氏家族把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使其成為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于一體的寺廟園林。
NO.8蘇州虎丘公園
蘇州虎丘公園
遠古時代,虎丘曾是海灣中的一座隨著海潮時隱時現的小島,歷經滄海桑田的變遷,最終從海中涌出,成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人們便稱它為海涌山?!昂文旰S縼恚颗Z破地脈,裂透千仞深,嵌空削蒼壁?!彼稳肃嵥夹さ脑娋湫蜗蟮氐莱隽嘶⑶鸬挠蓙怼H缃窕⑶痣m已遠離大海,人們依然能感受到海的蹤影,海的信息。人們來到虎丘,未踏進頭山門,就看到隔河照墻上嵌有“海涌流輝”四個大字;進山門后,一座石橋跨過環(huán)山河,橋被稱作“海涌橋”;上山路旁的一些怪石,圓滑的石體是因為海浪沖刷而致;憨憨泉因為潛通大海,又被稱作“海涌泉”;擁翠山莊月駕軒內立有清代學者錢大昕書寫的“海涌峰”石刻。虎丘曾有過望海樓、海泉亭、海宴亭等勝景。在歷代文人筆下,更可見虎丘與海的淵源,“海當亭兩面,山在寺中心?!?白居易)“寶剎近城郭,峰從海涌來?!?顧瑛)“嘗疑海上峰,涌起自天外。
望采納
二、蘇州古典園林 簡介
簡介:
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1985年,蘇州園林即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據記載,蘇州城內有大小園林將近200處。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9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八拇竺麍@”與同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網師園、環(huán)秀山莊、藝圃、耦園、退思園一道,構成蘇州園林的杰出代表。
從宋代起經元、明、清的千余年來,蘇州作為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著許多獨樹一幟的私家園林。所有這些古典園林,其建筑布局、結構、造型及風格,都巧妙地運用了對比、襯托、對景、借景遺跡尺度變換、層次配合和小中見大、以少勝多等種種造園藝術技巧和手法,將亭、臺、樓、閣、泉、石、花、木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創(chuàng)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的居住環(huán)境。構成了蘇州古典園林的總體特色。
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于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當時號稱“吳中第一”。以后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據《蘇州府志》統計,蘇州在周代有園林6處,漢代4處,南北朝14處,唐代7處,宋代118處,元代48處,明代271處,清代130處?,F存的蘇州園林大部分是明清時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幾百座古典園林。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qū)之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在16~18世紀的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余處,現在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并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huán)秀山莊,產生于蘇州私家園林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它們以其意境深遠、構筑精致、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范和代表。
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這種建筑形態(tài)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huán)境的一種創(chuàng)造。
蘇州是水鄉(xiāng),引水便利,附近盛產太湖石。適合堆砌玲瓏精巧的假山,加之舊時蘇州文人薈萃,一些官僚地主及文人學士又追求“雖居鬧市而有山林之趣”,這樣大大促進了蘇州園林的發(fā)展。據地方志記載,蘇州城內大小園林,在布局,結構,風格上都有自己的藝術特色,產生于蘇州園林的鼎盛時期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huán)秀山莊這四座古典園林,充分體現了中國造園藝術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它們建筑類型齊全,保存完整。這四座園林占地面積不廣,但巧妙地運用了種種造園藝術技巧和手法,將亭臺樓閣、泉石花木組合在一起,模擬自然風光,創(chuàng)造了“城市山林”、“居鬧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間。它們系統而全面地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筑的布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以及裝修、家具、陳設等各個方面內容,是明清時期(14~20世紀初)江南民間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江南地區(qū)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調,帶動民間建筑的設計、構思、布局、審美以及施工技術向其靠攏,體現了當時城市建設科學技術水平和藝術成就。在美化居住環(huán)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為一體等方面達到了歷史的高度,在中國乃至世界園林藝術發(fā)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蘇州古典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僅為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聯、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其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借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生發(fā)、渲染,使人于棲息游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產生意境美,獲得精神滿足的。而園中匯集保存完好的中國歷代書法名家手跡,又是珍貴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另外,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一的第宅園林,其建筑規(guī)制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間起居休親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國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
附資料: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蘇州古典園林:
滄浪亭位于蘇州市城南三元坊內,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占地面積10800平方米。園內有一泓清水貫穿,波光倒影,景象萬千?!皽胬送ぁ笔紴槲宕鷧窃酵蹂X繆之子錢元亮的池館。宋代著名詩人蘇舜欽以四萬貫錢買下廢園,進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題名“滄浪亭”,自號滄浪翁,并作《滄浪亭記》。歐陽修應邀作《滄浪亭》長詩,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自此,“滄浪亭”名聲大振。蘇氏之后,滄浪亭幾度荒廢,南宋初年(12世紀初)一度為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撫宋犖重建此園,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巔,形成今天滄浪亭的布局基礎,并以文征明隸書“滄浪亭”為匾額。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滄浪亭雖因歷代更迭有興廢,已非宋時初貌,但其古木蒼老郁森,還一直保持舊時的風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園林的風格。
踱步滄浪亭,未進園門便見一池綠水繞于園外,臨水山石嶙峋,復廊蜿蜒如帶,廊中的漏窗把園林內外山山水水融為一體。園內以山石為主景,山上古木參天,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滄浪亭外臨清池,曲欄回廊,古樹蒼蒼,壘疊湖石。人稱“千古滄浪水一涯,滄浪亭者,水之亭園也”。
滄浪亭主要景區(qū)以山林為核心,四周環(huán)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長廊又利用園外的水畫,通過復廊上的漏窗滲透作用,溝通園內、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體。園中山上石徑盤旋,古樹蔥蘢,箬竹被覆,藤蘿蔓掛,野卉叢生,樸素自然,景色蒼潤如真山野林。
著名的滄浪亭即隱藏在山頂上,它高踞丘嶺,飛檐凌空。亭的結構古雅,與整個園林的氣氛相協調。亭四周環(huán)列有數百年樹齡的高大喬木五、六株。亭上石額“滄浪亭”為俞越所書。石柱上石刻對聯: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遠山皆有情。
上聯選自歐陽修的《滄浪亭》詩,下聯出于蘇舜欽《過蘇州》詩中“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句。全園漏窗共108式,圖案花紋變化式端,無一雷同,構作精巧,環(huán)山就有59個,在蘇州古典水宅園中獨樹一幟。
園中最大的主體建筑是假山東南部面闊三間的“明道堂”。明道堂取“觀聽無邪,則道以明”意為堂名。為明、清兩代文人講學之所。堂在假山、古木掩映下,屋宇宏敞,莊嚴肅穆。墻上懸有三塊宋碑石刻拓片,分別是天文圖,宋輿圖和宋平江圖(蘇州城市圖)。相傳乾隆帝南巡時,曾召譽滿江浙的蘇州評彈藝人王周士于此堂內說書。堂南,“瑤華境界”、“印心石層”、“看山樓”等幾處軒亭都各擅其勝。折而向北,有館三間名“翠玲瓏”,四周遍植翠竹,取“日光穿竹翠玲瓏”意而為名。
竹是滄浪亭自蘇舜欽筑園以來的傳統植物,亦是滄浪亭的特色之一。現植各類竹20余種?!按淞岘嚒?館連貫幾間大小不一的旁室,使小館曲折,綠意四周,前后芭蕉掩映,竹柏交翠,風乍起,萬竿搖空,滴翠勻碧,沁人心脾。同“翠玲瓏”相鄰的是五百名賢祠,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與蘇州歷史有關的人物平雕石像,為清代名家顧汀舟所刻。五百名賢只是取其整數而言。每五幅像合刻一石,上面刻傳贊四句,從中可知這些古賢的概況,他們是從春秋至清朝約2500年間與蘇州歷史有關的人物。名賢中的絕大部分是吳人,也有外地來蘇為官的名宦。名賢像多數臨自古冊,也有的來自名賢后裔,具有文獻價值。
園中西南有假山石洞,名“印心石屋”。山上有小樓名“看山樓”,登樓可覽遠近蘇州風光。此外還有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與之映襯。滄浪亭著名的建筑還有觀魚處等。另有石刻34處,計700多方。
獅子林位于蘇州城內東北部婁門內園林路,始建于元代,為元代園林的代表。園內假山遍布,長廊環(huán)繞,樓臺隱現,曲徑通幽,有迷陣一般的感覺。長廊的墻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蘇軾、米芾、黃廷堅、蔡襄的書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詩》的碑刻作品。獅子林原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園,公元1341年,高僧天如禪師來到蘇州講經,受到弟子們擁戴。翌年(元代最后一位皇帝順帝至正二年),弟子們買地置屋為天如禪師建禪林。天如禪師因師傅中峰和尚得道于浙江西天目山獅子巖,為紀念自已的師傅,取名“獅子林”。亦因佛書上有“獅子吼”一語,且眾多假山酷似獅形而命名。
園建成后,當時許多詩人畫家來此參禪,所作詩畫列入“獅子林紀勝集”。天如禪師謝世以后,弟子散去,寺園逐漸荒蕪。明萬歷十七年(公元1589年),明姓和尚托缽化緣于長安,重建獅子林圣恩寺、佛殿,再現興旺景象。至康熙年間,寺、園分開,后為黃熙之父、衡州知府黃興祖買下,取名“涉園”。公元1703年2月11日清康熙巡游至此,賜額“獅林寺”,后清乾隆皇帝六游獅子林,先后賜“鏡智圓照”、“畫禪寺”及現存“真趣”等額匾。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黃熙高中狀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園”。至清光緒中葉黃氏家道衰敗,園已傾圯,唯假山依舊。
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0000平方米,是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之一,擁有國內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有假山王國之美譽。假山內外上下盤旋曲折,穿洞越谷宛入迷宮,咫尺之間可望而不可即,只有循山路而行才可出洞。仰觀滿目迭嶂,俯視四面坡壑,如入深山峻嶺,恍惚迷離。由于它原是寺之后花園,所以獅子林假山便是佛的象征,與一般的假山不能相提并論。山腹中空靈曲折,宛如迷宮的洞穴即象征佛的法力無邊。
獅子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錯落有致,園中最高峰為“獅子峰”,另有“含暉”、“吐月”等名峰。園內多竹,竹間結茅的方丈禪窩,建有“冰壺進”、“玉鑒池”、“小飛虹(橋)”。主要建筑有立雪堂、燕譽堂、臥云室、見山樓、指柏軒、飛瀑亭、真趣亭、問梅閣等。
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奇巧、出神入化、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園內長廊四面貫通,廊壁上嵌有書條石刻,皆為名家書法佳作。
公元1917年,上海顏料巨商貝潤生(世界著名建筑大師貝聿銘的叔祖父)從民政總長李鐘鈺手中購得獅子林,花80萬銀元,用了將近7年的時間整修,新增了部分景點,并冠以“獅子林”舊名,獅子林一時冠蓋蘇城。貝潤生原準備籌備開放,但因抗戰(zhàn)爆發(fā)而未能如愿。公元1945年貝潤生病故后,獅子林由其孫貝煥章管理。解放后,貝氏后人將園捐獻給國家,蘇州園林管理處接管整修后,于公元1954年對公眾開放。
拙政園位于蘇州市婁門內東北街178號,是江南園林的代表,也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現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地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后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建成,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閑居賦》中“筑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音:yù,<書>賣)蔬,以供朝夕之膳(饋)……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園名。暗喻自己把澆園種菜作為自己(拙者)的“政”事。園建成不久,王獻臣去世,其子在一夜毫賭中,把整個園子輸給徐氏。400多年來,拙政園屢換園主,曾一分為三,園名各異,或為私園,或為官府,或散為民居,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才完壁合一,恢復初名“拙政園”。拙政園全園占地62畝(另三資料分別為:51950平方米、約50000平方米、52000平方米),分為東、中、西和住宅四個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布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
拙政園中現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重建,至清末形成東、中、西三個相對獨立的小園。
中部是拙政園的主景區(qū),為精華所在。面積約18.5畝。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臺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xiāng)的特色。池水面積占全園面積的3/5(另一資料:1/3)。池廣樹茂,景色自然,臨水布置了形體不一、高低錯落的建筑,主次分明。總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園林渾厚、質樸、疏朗的藝術風格。以荷香喻人品的“遠香堂”為中部拙政園主景區(qū)的主體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與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粉披,兩山溪谷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云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遙遙相對,兩者與其北面的“荷風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倚玉軒之西有一曲水灣深入南部居宅,這里有三間水閣“小滄浪”,它以北面的廊橋“小飛虹”分隔空間,構成一個幽靜的水院。
從拙政園中園的建筑物名來看,大都與荷花有關。王獻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區(qū)還有微觀樓、玉蘭堂、見山樓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園中之園——枇杷園。
西部原為“補園”,面積約12.5畝,其水面迂回,布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藝術的風格占了上風,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區(qū)仍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過的水廊、溪澗則是蘇州園林造園藝術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為靠近住宅一側的三十六鴛鴦館,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陳設考究。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鴛鴦館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點為臺館分峙,裝飾華麗精美?;乩绕鸱ǖ褂?,別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墻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倒影樓”,另一個對著“三十六鴛鴦館”,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與誰同坐”取自蘇東坡的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故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并立時頓感到這里可欣賞水中之月,可受清風之爽。西部其它建筑還有留聽閣、宜兩亭、倒影樓、水廊等。
東部原稱“歸田園居”,是因為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約31畝,因歸園早已荒蕪,全部為新建,布局以平岡遠山、松林草坪、竹塢曲水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風格,主要建筑有蘭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綴云峰等,均為移建。
拙政園的建筑還有澄觀樓、浮翠閣、玲瓏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等。
拙政園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點是以水為主,水面廣闊,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為中心,樓閣軒榭建在池的周圍,其間有漏窗、回廊相連,園內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構成了一幅幽遠寧靜的畫面,代表了明代園林建筑風格。拙政園形成的湖、池、澗等不同的景區(qū),把風景詩、山水畫的意境和自然環(huán)境的實境再現于園中,富有詩情畫意。淼淼池水以閑適、曠遠、雅逸和平靜氛圍見長,曲岸灣頭,來去無盡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勝;通過平橋小徑為其脈絡,長廊逶迤填虛空,島嶼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園林建筑各具神韻。整個園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產生不同的藝術情趣,如夏日蕉廊,冬日梅影雪月,春日繁花麗日,秋日紅蓼蘆塘,無不四時宜人,創(chuàng)造出處處有情,面面生詩,含蓄曲折,余味無盡,不愧為江南園林的典型代表。
拙政園,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布局的山島、竹塢、松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留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齊名。坐落在蘇州市閶(音:chāng)門外,始建于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另一資料:留園修建于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原為明代徐時泰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清光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留園占地約30畝(另兩資料:2頃、約30000平方米),留園內建筑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廳堂、走廊、粉墻、洞門等建筑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卓越智慧和江南園林建筑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建筑物將園劃分為幾部分,各建筑物設有多種門窗,可溝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內觀看室外景物時,能將以山水花木構成的各種畫面一覽無余,視野空間大為拓寬。
留園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魚之廳、林泉耆砍之館、還我讀書處、冠云臺、冠云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為名石冠云峰,兩旁為瑞云,岫云兩峰;北部具農村風光,并有新辟盆景園;西區(qū)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留園的主要觀景建筑。
留園以水池為中心,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并有長廊與各處相通。
留園內的建筑景觀還有表現淡泊處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萊)”以及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
網師園是蘇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園的代表作品。它位于蘇州藥門附近的帶城橋南闊家頭巷(另一資料:位于蘇州城東南十全街,與蘇州、南州等飯店相距僅幾十米),園址原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淳熙年間(公元1174~1189年)所建之“萬卷堂”舊址,亦稱“漁隱”。清時由光祿寺少卿宋宗元于乾隆中葉(約公元1770年)購其地筑園。因園毗鄰王思巷,諧其間喻漁隱之義,稱為“網師園”。乾隆末年園歸瞿遠村,按原規(guī)模修復并增建亭宇,俗稱“瞿園”。今“網師園”規(guī)模、景物建筑是瞿園遺物,保持著舊時世家一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園。網師園全園占地約8畝余(另兩資料:約5333平方米、約5400平方米),是我國江南中小型古典園林的代表作。網師園布局精巧,結構緊湊,以建筑精巧和空間尺度比例協調而著稱。園分三部分,境界各異。東部為住宅,中部為主園。網師園按石質分區(qū)使用,主園池區(qū)用黃石,其他庭用湖石,不相混雜。突出以水為中心,環(huán)池亭閣也山水錯落映襯,疏朗雅適,廊廡回環(huán),移步換景,詩意天成。古樹花卉也以古、奇、雅、色、香、姿見著,并與建筑、山池相映成趣,構成主園的閉合式水院。池水清澈,東、南、北方向的射鴨廊、濯纓水閣、月到風來亭及看松讀畫軒、竹外一枝軒。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及朝、午、夕、晚一日中的景色變化。所以游園時,宜坐、宜留、以靜觀為主。繞池一周,可前細數游魚,可亭中待月迎風?;ㄓ耙茐?,峰巒當窗,宛如天然圖畫,所以并不覺其園小。夜游網師園除了能品味園林夜景,還能欣賞到評彈、昆曲等節(jié)目。
西部為內園(風園),占地約1畝。北側小軒三間,名“殿春簃(音:yí,樓閣旁邊的小屋,多用做書齋的名稱)”。舊時以盛植芍藥聞名?!暗畲汉m”舊為書齋,為明代古樸爽潔之建筑。軒北略置湖石,配以梅、竹、芭蕉成竹石小景。由紅林鑲邊的長方形窗枉框松成的框景,滿目青竹,蒼翠挺拔,翠周圍的傲 臘梅、紅色天竹子和奇峰迭起的假山石,仿佛是雅致的國畫小品,人在到內,似在室外,富有詩情畫意。軒西側套室原為著名畫家張大千及其兄弟張善子的畫室“大風堂”。張氏兄弟曾在園中飼養(yǎng)一虎,今堂南天井西墻嵌碎石一方,鐫刻“先仲兄善子所豢虎兒之墓”,為著名畫家張大千先生書于臺北,寄來立碑。庭院假山,采用周邊假山布局,東墻峰洞假山圍成弧形花臺,松楓參差。南面曲折蜿蜒的花臺,穿插峰石,借白粉墻的襯托而富情趣,與“殿春簃”互成對景?;ㄅ_西南為天然泉水“涵碧泉”。洞容幽深,寒氣逼人,與主園大池水脈貫通,此一眼泉水如蛟龍吐,使無水的“殿春簃”不偏離網師園以水為中心的主題,北半亭“冷泉亭”因“涵碧泉”而得名。亭中置巨大的靈壁石,形似展翅欲飛的蒼鷹,黝黑光潤,叩之錚琮如金玉,是靈壁石中的珍品。在亭中“坐石可品茗,憑欄可觀花”,令人賞心悅目。
1980年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因仿殿春簃建了一座古典庭院“明軒”而名播海外。
環(huán)秀山莊位于蘇州景德路,全園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始建于唐代末年,原為唐代金谷園故址,宋代為景德寺,明時是宰相申時行的住宅。清代蔣輯住此,建“求自樓”,以藏經集。又在樓后疊假山,取名為“環(huán)秀山莊”。在地下掘一井,井有清泉噴涌匯成一池,取名“飛雪泉”。以上構成了環(huán)秀山莊山、池、泉、石的雛形。其園林風格“有真有假,做假成真”,接近自然,富于變化。整體布局以假山為主,水池為輔,山水相依。前為廳堂、庭院,后為池水、假山。環(huán)秀山莊以假山堆疊奇巧著稱,被譽稱“蘇州三絕”之一,又被譽為“獨步征軻”。
藝圃位于蘇州閶門內,建于明代。原為藥圃,清初改現名,又稱敬亭山房。藥圃為住宅花園,面積為3330多平方米(另一資料:約3000平方米),在蘇州諸園中,以園景開闊、自然質樸稱勝。有山林野趣,較多保持了明末清初的舊貌。
耦園位于蘇州城東,東臨護城河。全園正宅居中,有東西兩個花園,故稱耦園(“耦”與“偶”音同)。兩人耕種亦稱為耦,意指夫妻隱居歸田。耦園面積較小,居城灣一隅,三面縈河,一面臨街,具有濃郁的水鄉(xiāng)特色。在建筑藝術構思上,也別出心裁地反映出園主人雙隱歸田的思想,堪稱佳構。
退思園位于吳江同里鎮(zhèn),建造于清光緒年間,是諸園中年代最近的一座宅第園林。園主因遭貶職歸鄉(xiāng),將園取名“退思”,是退而思過之意。全園占地6600平方米,西部為住宅,東部為園林。東部園林面積約2500平方米,分為庭院和內園兩部分。園內建筑簡樸無華、清新淡雅,其所有山、亭、館、廓均緊貼水面,為獨辟蹊徑的貼水園。
三、蘇州網師園水池西側的亭子名叫
是那個有名的---月到風來亭
月到風來亭位于網師園內彩霞池西,踞西岸水涯而建,三面環(huán)水,取意宋人邵雍詩句"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
亭東二柱上,掛有清代何紹基竹對"園林到日酒初熟,庭戶開時月正圓"。這是園林之亭的文人雅意所在。
四、蘇州園林的構造是怎樣的?
蘇州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稱。據地方志記載,蘇州城內大小園林將近200處,為全國之冠。這些園林可分為宅地園林、市郊園林和寺廟園林三大類。蘇州園林多為宅地園林,由貴族、官宦、富商等所建,精致優(yōu)雅。這些園林反映出歷代園林的不同風格,同為中國園林藝術的代表作。
現存的蘇州園林大部分是明清時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幾百座古典園林。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qū)之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在16~18世紀的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余處,現在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并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蘇州是水鄉(xiāng),引水便利,附近盛產太湖石。適合堆砌玲瓏精巧的假山,加之舊時蘇州文人薈萃,一些官僚地主及文人學士又追求“雖居鬧市而有山林之趣”,這樣大大促進了蘇州園林的發(fā)展。
蘇州園林的特色之一是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這種建筑形態(tài)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huán)境的一種創(chuàng)造。
蘇州園林的“曲”也是一個典型的特色,在園林構成“曲”的三要素的角度來看,主要有建筑構成的曲徑,山水構成的曲徑和花木構成的曲徑三大類。曲廊是園林中必不可少的,是遮風避雨的園路。如在拙政園中短短的一段,竟有七個不同的走向,有好聽北斗之折,而又毫無矯揉造作之感。又如“柳陰路曲”,人們隨著審美腳步的移動,看其廊柱之林在不斷變換組合形態(tài),有如樂曲的旋律在回旋,節(jié)奏在變換,而廊桿檐下的掛落,伊人坐檻,垂柳疊石以及兩側綠肥紅瘦的景色組合,層次更迭,花香鳥語,以其曲折變化創(chuàng)造幽景引人入勝。曲徑是極富有畫面感的一種景觀美,在靜觀視野中,曲徑能增強景觀畫面,又使層次豐富。在動觀游賞中,又增添了人們視野中的對景畫面。同時拓展了園林空間,延長了游覽路線。起到稽留人們審美腳步的作用。曲徑通幽之美是藝術和功能的統一。
蘇州古典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聯、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信息,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借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生發(fā)、渲染,使人于棲息游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產生意境美,獲得精神滿足的。而園中匯集保存完好的中國歷代書法名家手跡,又是珍貴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另外,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一的第宅園林,其建筑規(guī)制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間起居休親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國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
典雅、淡秀的拙政園是一座建于15世紀初的古典園林,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xiāng)特色,經過幾百年的滄桑變遷,至今仍保持著平淡疏朗、曠遠明瑟的明代風格,被譽為“中國私家園林之最”,也是蘇州園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王獻臣是該園第一位主人,他晚年罷官而歸,買地造園,借《閑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取名為拙政園。拙政園以水為主,水面約占五分之三,建筑群多臨水,保持了明代清逸古樸的造園風格。拙政園的造園意境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拙政園由于空間比較大,所以園林的規(guī)劃設計有較大的回旋余地,因此景點雖然是在模仿自然,卻是接近真山真水的規(guī)模,而且少有人工的痕跡。拙政園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各式亭軒樓閣臨水而筑。中園的大水池有聚有散,清廣而漫遠;池南岸廳堂臺榭較為集中,池北岸則林木翁郁,花草叢生,疏朗而有野趣。為了形成石徑幽深的意境,園中多曲水、曲徑、曲廊、曲橋,既避免了空間一覽無余,形成無限豐富的景深,又接近江南自然山水的曲折起伏的地貌。游人沿著曲徑前行,有廣水又有曲溪,有假山又有真埠,有密樹又有寬庭,有石橋又有堂榭,使人感覺到有一種樸素開朗、平淡天真的自然風格。
滄浪亭地處城南三元坊,在現存蘇州園林中,歷史最為悠久。全園布局自然和諧,堪稱構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并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全園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勝,而以自然為美。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而得名。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臺、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譽盛名,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
留園始建于明嘉靖年間,園中分四個景區(qū):中部以山池為中心,風景明凈清幽;東部則廳堂宏麗軒敞,重樓疊閣;西部是土山楓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園風光。全園建筑布局結構嚴謹,尤以建筑空間處理得當而居蘇州園林之冠,亦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網師園,全園占地約八畝余,還不及拙政園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見大,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于變化,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雖多,卻不見擁塞,山池雖小,卻不覺局促,因此被認為是蘇州古典園林中以少勝多的典范。
怡園,在蘇州園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采諸園之長,形成其集錦式的特點,由于其布局緊湊,手法得宜,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全園面積約九畝,東西狹長。園景因地制宜分為東西兩部,中以復廊相隔,廊壁花窗,溝通東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東以庭院建筑為主,曲廊環(huán)繞亭院,綴以花木石峰,從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蘊豐富的國畫。廊西為全園主景區(qū),池水居中,環(huán)以假山、花木及建筑。中部水面聚集,東西兩端狹長,并建曲橋、水門,以示池水回環(huán)、涓涓不盡之意。池北假山,全用優(yōu)美湖石堆疊,山雖不高而有峰巒洞谷,與樹木山亭相掩映。
蘇州園林作為明清時期(14~20世紀初)江南民間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江南地區(qū)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調,帶動民間建筑的設計、構思、布局、審美以及施工技術向其靠攏,體現了當時城市建設科學技術水平和藝術成就。在美化居住環(huán)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為一體等方面達到了歷史的高度,在中國乃至世界園林藝術發(fā)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蘇州水池涌泉景觀設計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
蘇州商業(yè)景觀設計案例分析(蘇州優(yōu)質商業(yè)空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