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景觀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武清區(qū)大運河的景觀設計(武清區(qū)大運河的景觀設計單位)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武清區(qū)大運河的景觀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觀設計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京杭運河沿岸一覽—北運河畔
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盛極一時,如今,大運河更多的作為 旅游 景區(qū),向世人靜靜講述著中國古老的運河文化,下面,編者根據運河分段,一一講述古老大運河沿岸那些讓人流連忘返的風光。本期講述的是第二級:北運河。
北運河,海河的支流之一,干流通州區(qū)至天津也是京杭大運河的北段。古稱白河、沽水和潞河等。其上游為溫榆河,源于軍都山南麓,自西北而東南,至通州北關與通惠河相匯合后始稱北運河。發(fā)源于北京市昌平區(qū)及海淀區(qū)一帶。向南流入通州區(qū),在通州區(qū)北關上游稱做溫榆河。然后流經河北省香河縣、天津市武清區(qū)、在天津市大紅橋匯入海河。清以前,北運河是南北漕運重要河段,曾盛極一時。漕運停止后,作為海河干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防洪、引灤輸水任務。
北運河沿岸也有許多令人流連忘返的景點,下面由北至南簡要盤點幾個:
1.通州運河公園
該公園是在運河文化廣場、運河奧體公園、生態(tài)公園基礎上擴建改造,整合而成的一個大型的綠色生態(tài)公園,是集休閑 娛樂 教育, 體育 競技健身、水上游樂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場所,也是京東地區(qū)面積最大的城市公園。
通州運河公園,北起北運河源水島南端,南至六環(huán)路,西起濱河西路,東至北運河防洪堤。規(guī)劃全線總長4600米,寬600-800米,總面積368萬平方米,其中水面占92萬平方米,綠化率達95%;自2004年11月1日至2007年5月完成一期建設,景觀改造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
文化廣場
一號碼頭位于通州運河文化廣場內。運河文化廣場于2006年修建完成,占地13.8萬平方米。廣場中軸線即為千年步道,刻有全長226米的巨幅石雕,全部采用15厘米厚的花崗巖制成,并鑲嵌青銅。千年步道以 歷史 年代為主線,選取了大運河 歷史 中最重要的14件大事,直觀形象地展示出運河的 歷史 風貌。廣場內《東方》主題雕塑由著名藝術大師韓美林先生設計,總高度為32米,總重量為260噸,整座雕塑由一條巨龍和三尊麒麟組成,其中龍高10米,麒麟高3.5米,雕塑的材質為鑄青銅和花崗巖。雕塑位于千里京杭大運河之北首,表達吉祥、升騰之意。
1號碼頭
通州運河1號碼頭,是千里京杭大運河的北首。溫榆河、通惠河、運潮減河、小中河在此匯入京杭大運河,形成了大運河北源頭五河匯流的壯觀景象。大運河河口處新建成的七孔石拱橋型攔河閘、失跡百年后重建的驗糧樓以及屹立千年的燃燈古塔可盡收眼底。2006年,通州運河文化景觀帶被列入了北京2008年奧運六大人文景區(qū)之一,北京夏奧運火炬、冬奧會火炬在這里進行了北京市唯一的一段水上傳遞。
燃燈塔
“燃燈塔內因藏有燃燈佛舍利,故又稱燃燈佛舍利塔。該塔始建于遼代,元、明、清及唐山地震后均進行過修繕。燃燈塔為密檐式八角形十三層磚木結構實心塔,由座、身、頂三大部分構成,全高56米,基圍38.4米,是北京地區(qū)最高最大的塔。燃燈塔是大運河畔第一座塔,關于塔的傳說源遠流長、豐富多彩,作為大運河北段的突出標志,“古塔凌云”于明代就被定名為通州八景之首。
2.城市綠心森林公園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是一座不設圍墻的開放公園,位于北京市,于2020年9月29日開園。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設有五處游客服務中心和三處游客驛站,為游客提供問詢導覽、廣播講解、接訴即辦等服務。同時其還推出城市綠心森林公園APP,為游客提供游園手冊、交通指南、游覽約車等服務。
綠心建設綠色休閑空間。長5.5公里的動感活力環(huán)路沿線序列種植4排白蠟和2排銀杏,共計6000株高大彩色葉喬木,秋天將形成金色星型景觀大道。環(huán)路由8米寬的騎行道和3米寬的漫步道構成。
綠心通過雨水花園、景觀湖、運河故道、植草溝方式完成雨水傳輸和匯集,實現雨水的景觀利用。
3.西沽公園
西沽公園位于天津市區(qū)西北部,東畔北運河。1958年修建,1959年開放,占地31.77公頃,其中水面6.67公頃。全園以自然景色為主要基調,園內植物茂盛,種類繁多,有海棠、紫薇、月季等六個植物觀賞區(qū),并有銀杏、水杉等稀有珍品。蜿蜒曲折的帶狀湖在座座風格獨特的小橋映襯下給公園增色不少。孤島山四面環(huán)水,以橋與外相連,十分幽靜,園內辟有老干部活動中心和花、鳥、魚、蟲市場。西沽公園的 歷史 不長,但西沽早在19世紀就有,而且風景如畫,美不勝收。周汝昌先生曾在詩中有過記載“帆影鐘聲七二沽,桃堤柳埭畫難圖。津門風物真無價,賞遍寰區(qū)總不如”。
公園自1985年建園,園分桃花、桃詩、北洋;筑有“御碼頭”乾隆皇帝登臨處、迎賓閣、五龍壁、詠桃碑林及山門、回廊、亭臺、水榭等。是年,紅橋區(qū)人民政府舉辦桃花節(jié),至今已逾20屆。園內三季有花、四季長青、花團錦簇、五彩繽紛;高大密植的喬木遮天蔽日,常綠灌木、白玉蘭林、果木林點綴其間,身在園內,如履“深山老林”;五步一蒼,十步一翠,沁人心脾。幽靜的林間小路,新穎別致的花架、游廊、涼亭、水榭,湖光瀲滟,自然野趣橫生。
4.天津之眼摩天輪
天津之眼(The Tientsin Eye),全稱天津永樂橋摩天輪(The Yongle Bridge Tientsin Eye),跨海河(北運河和南運河共通)連接河北區(qū)與紅橋區(qū),是一座跨河建設、橋輪合一的摩天輪,兼具觀光和交通功用。天津之眼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橋上瞰景摩天輪,是天津的地標之一。
摩天輪直徑為110米,輪外裝掛48個360度透明座艙,每個座艙可乘坐8個人,可同時供384個人觀光。摩天輪旋轉一周所需時間為28分鐘,到達最高處時,周邊景色一覽無余,甚至能看到方圓40公里以內的景致,被譽為“天津之眼”。
下期將介紹南運河段沿岸的景點,歡迎讀者推薦[呲牙]
二、京杭大運河的簡介
京杭大運河,位于中國東部,為“大運河”的一條干線,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四省二市,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京杭大運河的基礎為隋代統(tǒng)一南北以后修建的隋唐大運河。隋朝將以前開鑿的運河水道以及自然水道加上運河組成了以隋朝京都洛陽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西到大興,向南到余杭的水路網。
元世祖忽必烈希望將經濟中心江南與政治中心元大都相連接,決定在隋唐大運河基礎上對其進行改建。改建保留了古邗溝、江南運河等河段,中間裁彎取直,不經洛陽而在山東開鑿了新的運河,使得兩點距離縮短。
古代陸上運輸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速度緩慢,運量又小,費用和消耗卻甚大。所以大宗貨物都盡量采用水路運輸。中國天然形成的大江大河大都是從西往東橫向流動的。
但是在黃河流域歷經戰(zhàn)亂破壞,而長江流域得到開發(fā)以后,中國就逐漸形成了經濟文化中心在南方,而政治軍事中心在北方的局面。
為保證南北兩大中心的聯系,保證南方的賦稅和物資能夠源源不斷的運往京城,開辟并維持一條縱貫南北的水路運輸干線,對于歷代朝廷就變得極其重要,明清兩代更在淮安府城(今淮安市淮安區(qū))中心專門設立漕運總督和下屬龐大的機構,負責漕運事宜。在海運和現代陸路交通興起以前,京杭大運河的貨物運輸量一般占到全國的3/4。
歷朝歷代對大運河的延伸、擴寬,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江南一帶在全國農業(yè)發(fā)展地位不斷加強、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導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也對京杭大運河進行過多次疏浚。
2014年,京杭大運河作為大運河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擴展資料:
現況
近百年來大運河受到了很大破壞,有些城市河道已成為排污溝,近代工業(yè)與房地產等各種破壞性開發(fā)沿河歷史文化遺跡。在黃河以北,大運河許多河段,污染、坍塌甚至干涸的狀況相當普遍。
2002年12月27日,京杭大運河成為中國大陸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通道,通過它長江下游的水得以送到北部缺水的山東和河北等地。
2006年6月獲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將浙東運河和隋唐大運河與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京杭大運河合并,名稱改為“大運河”。
2014年6月22日,包括京杭大運河在內的“大運河”在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三、武清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武清好玩的地方如下:
南湖風景區(qū)
武清南湖風景區(qū)是京津之間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是武清區(qū)標志性景區(qū)。
武清文化公園
武清文化公園是一座集休閑、娛樂、健身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生態(tài)型公園,全市五座五星級公園之一。
北運河公園
北運河郊野公園總建設面積達2800畝,這里空氣清新、環(huán)境優(yōu)美,是春日踏青郊游的絕佳選擇。
津北森林公園
津北森林公園總占地面積1.2萬畝,造林8000畝,是華北地區(qū)最大的人工森林園。
南湖景區(qū)位于武清區(qū)下朱莊街,這里綠草依依、波光粼粼。南湖公園規(guī)劃有五個功能區(qū),包括城市故事展示區(qū)、水街休閑商業(yè)區(qū)、家庭休閑娛樂運動區(qū)、濕地生態(tài)體驗區(qū)和高端商務休閑區(qū)。南湖公園有“津京旅游第一島”之稱。綠化和水系面積占園區(qū)總面積80%以上,尤其是在春夏季節(jié),可謂是風光無限,美不勝收。
四、關于京杭大運河揚州段的問題
【景觀中國12月16日訊】
在紀念我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20周年之際
三位著名專家聯手提出
“申遺“應將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大遺產同步規(guī)劃
呼吁沿岸十八個城市(區(qū))以新思路加快步伐
•京杭大運河沿岸各種遺產多得令人興奮驚嘆
•可有效促進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通過申遺可形成一條新的景觀帶
新年到來前夕,正執(zhí)我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20周年。為此,國內著名的三位城市規(guī)劃建筑、文物保護和工藝美術專家聯名致信給京杭大運河沿岸18座城市(區(qū))的市(區(qū))長,呼吁用創(chuàng)新的思路,加快京杭大運河在申報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大遺產領域的工作進程。
這三位專家分別是90歲的著名城市規(guī)劃建筑專家鄭孝燮,82歲的著名文物古建筑保護專家羅哲文,以及正在四川主持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峨眉山金頂修復工程的銅建筑工藝美術專家、61歲的朱炳仁。
三位專家在呼吁中說:“以我們的經驗來看,京杭大運河可是個無價之寶呀!沿岸的文化遺產內容令人目不暇接,如果再加上還未被發(fā)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那就更令人興奮。”
羅哲文也是著名的長城保護專家,他認為,“如果將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和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貢獻相加,足可以與長城媲美?!?
羅哲文堅信,京杭大運河“申遺“的成功率非常大,甚至大過目前正在排隊等待的許多申報項目。
自1985年,由侯仁之、陽含熙、鄭孝燮、羅哲文等四位全國政協委員提出中國應該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以來,至今已經經歷了20個年頭而且我們國家的收獲甚豐。中國已有三十一個項目名列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并有三項口述和非物質遺產列入了名錄。專家們贊揚“這是國家的大好事,是民族的盛事,我們的后代將會感謝和銘記所有為此作出貢獻的人。”
三位專家都對目前大運河沿岸由于行政區(qū)劃而產生的保護與發(fā)展規(guī)劃不一致甚至相左表示憂慮。專家們一致建議,沿岸的十八個主要城市(區(qū))主管部門應該將申報自然文化遺產與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在一起通盤考慮。專家們認為,只要方法正確,通過“申遺”,可有效地促進當地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甚至可逐步形成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新的文化與自然景觀帶。
鄭孝燮老人認為:“文化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征。站在歷史的高度來看,京杭大運河的價值和風貌傳承千萬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斷流”。而更重要的是,與以往的文物景觀不同,京杭大運河是一個流動的、還活著的遺產。從這一點來說,它甚至仍還是個'孩子'。所以必須保護要考慮發(fā)展,發(fā)展中要涵括保護。這才是我們申遺的目的?!?
“正因為此”,羅哲文特別強調:“我這個搞文物保護的人,才一定要把朱炳仁這個工藝美術界的專家請來,以一種新的聯手思路來為大運河的'申遺'乃至未來百年發(fā)展盡份力!”
由朱炳仁擔綱主持修復的峨眉山金頂工程,是峨眉山這一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按照遺產保護的要求修復的這一工程已初露風貌,主體銅殿金碧輝煌,原真再現。
“在鄭孝燮、羅哲文這樣中國頂級專家的帶領下,一個以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為已任、能夠勝任世界文化遺產風貌保護要求進行設計的中國專家群正在形成”,朱炳仁說:“但是,怎么傳承?什么還稱得上是弘揚?這就是每個專家和設計者與政府主管部門都在每天思考和實踐的問題。必須有一個不同尋常的保護思路,也就是在保護的同時把發(fā)展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但要保護好老祖宗留下的珍貴遺產,而且更要為后代留下我們這一代創(chuàng)造的傳世瑰寶。實際上,大運河的保護與發(fā)展規(guī)劃,本身就可稱的上是一次'新文物運動'?!?
三位專家認為:目前京杭大運河沿岸的經濟發(fā)展高潮還未真正到來。既然是一條活著的運河,那上面肯定有更多的標志性的建筑如橋梁、塔、亭、臺、樓閣等等。怎樣才能既融合新的技術,又能體現大運河本身的獨特風貌,給后人留下代表我們當代水平的作品?這不是一件小事!“朱炳仁這樣闡述說。
三位專家呼吁,希望有更多的專家學者,利用各自的優(yōu)勢,共同為大運河創(chuàng)造一些有應用價值、符合世界遺產保護要求的標志性建筑和藝術作品。羅哲文介紹說:“專家們考慮是否先從設計一座實用與標志性相結合的鋼骨銅橋入手。這件作品可在北京,也可在杭州,更可以落在沿岸任何一個有代表意義的城市的適當位置,因為每個城市都是大運河的孩子,是大運河的明珠?!?
鄭孝燮專家深情地表示:“千百年來我們都受益于這條河,我們有責任保護好它,為了這個目標,我們幾個老人都愿作大運河上的一個纖夫?!?
關于加快京杭大運河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的信
鄭孝燮 羅哲文 朱炳仁
(2005年12月15日)
各位尊敬的市長:
在紀念我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20周年及2006年新年到來之際,我們三位年老的城市規(guī)劃與建筑、文物古建筑保護和工藝美術工作者,懷著急迫的心情,聯名致信給您,呼吁用創(chuàng)新的思路,加快大運河在申報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大遺產領域的工作進程。
文化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征。以我們多年的經驗來看,京杭大運河可是個無價之寶呀!沿岸的文化與自然遺產內容令人目不暇接。如果再加上還未被發(fā)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那就更令人興奮。如果將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和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貢獻相加,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足以與長城媲美。
我們堅信,京杭大運河申遺的成功率非常大,甚至大過目前正在排隊等待的許多申報項目。
自1985年,由侯仁之、陽含熙和我們中的鄭孝燮、羅哲文等四位全國政協委員提出中國應該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以來,至今已經經歷了20個年頭而且我們國家的收獲甚豐。中國已有三十一個項目名列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并有三項口述和非物質遺產列入了名錄。這是國家的大好事,是民族的盛事,我們的后代將會感謝和銘記所有為此作出貢獻的人。
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京杭大運河的“申遺”工作遲滯裹足不前。這也造成了目前大運河由于行政區(qū)劃而產生的保護與發(fā)展規(guī)劃不一致甚至相左。為此我們向您建議,這件工作不僅不能再拖, 而且,在大運河沿岸的經濟發(fā)展高潮還未到來之際,務必還要使主管部門將申報自然文化遺產與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在一起通盤考慮。這樣才能作到全面。
站在歷史的高度來看,京杭大運河的價值和風貌傳承千萬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斷流”。而更重要的是與以往的文物景觀不同,京杭大運河是一個流動的、還活著的遺產。所以必須保護還要考慮發(fā)展,發(fā)展中要涵括保護。這才是我們申遺的目的。可有效促進當地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通過“申遺”,京杭大運河完全可形成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新的文化與自然景觀帶;在保護和弘揚了中華千年文化的同時,還能夠使京杭大運河沿岸人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北京 鄭孝燮 (90歲) 北京 羅哲文(82歲) 杭州 朱炳仁(61歲)
2005年12月15日
京杭大運河流經18個城市
京杭大運河流經北京、通州(區(qū))、天津、杭州、鎮(zhèn)江、清江、揚州、臺兒莊、臨清、蘇州、湖州、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濟寧、德州、滄州、等18個市區(qū)。經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省,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河流。
京杭大運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組成的,全程可分為七段:
(1)通惠河:北京市區(qū)至通縣,連接溫榆河、昆明湖、白河,并加以疏通而成;
(2)北運河:通縣至天津市,通縣至天津市,利用潮白河的下游挖成;
(3)南運河:天津至臨清,利用衛(wèi)河的下游挖成;
(4)魯運河:臨清至臺兒莊,利用汶水、泗水的水源,沿途經東平湖、南陽湖、昭陽湖、微山湖等天然湖泊;
(5)中運河:臺兒莊至清江;
(6)里運河:清江至揚州,入長江;
(7)江南運河:鎮(zhèn)江至杭州
以上就是關于武清區(qū)大運河的景觀設計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