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chǎn)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lián)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鳳凰洲公園景觀設計(鳳凰洲公園景觀設計理念)

    發(fā)布時間:2023-03-09 11:05:06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102        問大家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鳳凰洲公園景觀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鳳凰洲公園景觀設計(鳳凰洲公園景觀設計理念)

    一、潮汕地區(qū)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潮汕地區(qū)好玩的地方:牌坊街、綠島山莊、道韻樓、潮州幽谷逸林和潮州鳳凰洲公園。

    一、牌坊街

    在潮州好玩的地方排行榜中這個區(qū)域共有22座牌坊,其最早的牌坊建立于1517年,沿路走下去不僅能看到多種古老的遺跡,其里面也有不少的傳統(tǒng)美食都是相當誘人的。

    鳳凰洲公園景觀設計(鳳凰洲公園景觀設計理念)

    二、綠島山莊

    創(chuàng)建于2002年的這山莊總面積制將近萬畝,到處山水相間,如畫般的風景更是能吸引到大眾,到如今它也成為了一個大型且綜合性強的度假勝地,坐在其中完全能感受到一番世外桃源之感。

    鳳凰洲公園景觀設計(鳳凰洲公園景觀設計理念)

    三、道韻樓

    因為潮汕本地就有很多知名的土樓,道韻樓最大的特點就是八角的造型,在很多大型的自然災害的面前它都能完好無缺,所以這種奇跡般的建筑完全沒有拒絕去參觀的理由。

    四、潮州幽谷逸林

    非常有浪漫情調(diào)的景區(qū),自然人文風光,各種探險型的旅游項目也能滿足你對大自然的好奇,而且它的地理位置也相當獨特,走近其中或許完全就一番刺激的探險之旅。

    鳳凰洲公園景觀設計(鳳凰洲公園景觀設計理念)

    五、潮州鳳凰洲公園

    山水一色的公園,迷人風景是休閑的好去處,如果站在公園景點的最高處完全似乎更能接近到藍天白云,公園附近的自然景觀和水文景觀是非常值得去觀賞的。

    二、潮州八景有哪些

    潮州八景舊時有內(nèi)外之分,內(nèi)八景是指于古城街巷之間,而外八景則指城外韓江兩岸。由于城市建設的不斷發(fā)展,內(nèi)八景已逐漸湮沒,現(xiàn)在人們所說的潮州八景是指外八景,即“鱷渡秋風”、“西湖漁筏”(原西湖與韓江相通)、“金山古松”(曾名“馬丘松翠”)、“北閣佛燈”、“韓祠橡木”、“湘橋春漲”、“鳳臺時雨”、“龍湫寶塔”(原位于北閣對面江心,現(xiàn)仍存遺址)。

    【外八景】

    □ 湘橋春漲 湘子橋即廣濟橋,在潮州城東門外,橫臥在滾滾的韓江之上,東臨筆架山,西接東門鬧市,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壯麗迷人。民謠唱曰:“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廣濟橋始建于宋乾道七年(1171),始為浮梁,稱“康濟橋”。此后,歷二百余年的更迭,到明正德八年(1513),才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潮州民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二只鉎牛一只溜”,唱的就是湘子橋的歷史風貌。“湘橋春漲”是“潮州八景”之一:時當暮春三月,韓江水漲,河面增闊,湘子橋東西段中間十八梭船連成一線,真似長龍臥波。觀上游兩岸的滴翠竹林,下游仙洲盛開的桃花和沿江的綠柳都象浮在水面,景色宜人,一似三湘,有詩贊道:

    湘橋春漲水迢迢,十八梭船鎖畫橋。

    激石雪飛梁上鷺,驚濤聲徹海門潮。

    鴉洲漲起翻桃浪,鱷渚煙深濯柳條。

    一帶長虹三月好,浮槎幾擬到層霄。

    □ 韓祠橡木 跨過廣濟橋,迎面便是蜿蜒起伏的筆架山,山上巖石層疊,蒼松翠柏,濃蔭蔽日,沿中峰石階直上山腰,莊嚴靜肅的韓文公祠便聳立在眼前,這里便是“韓祠橡木”的勝地。

    筆架山原名雙旌山,因形似筆架遂稱筆架山。韓文公祠位于筆架山中峰的雙旌石下。相傳韓愈貶任潮州刺史時,常登此山,筑亭游覽,并親手植下橡樹。后人敬仰韓公,將筆架山稱為“韓山”,將亭稱為“侍郎亭”。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軍州事丁允元認為韓公嘗游于此并手植橡木,韓公之祠應遷建于此,所以將城南七里的韓文公祠遷至今址。

    韓文公祠的建筑簡樸雅致,墻壁全是水磨磚砌成,祠內(nèi)分前后二進,并帶兩廊,后進升高七尺,有石階可登,正中供韓愈塑像。祠內(nèi)石柱多刻對聯(lián),四壁環(huán)立歷代碑刻四十面,詳載韓愈貶潮史跡和該祠興廢情況。

    相傳當年韓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據(jù)宋禮部尚書王大寶《韓木贊》的描寫,橡樹形如華蓋,遮蔽屋檐,其外皮作魚鱗狀,葉細而長,葉脈凸起,作棱角狀,春夏之交開花,紅白相間,甚是美麗。但花不常開,潮州人崇尚韓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這棵橡木?!耙曰ㄖ毕〔房泼⑺ァ?,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祠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記載。于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韓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邑人鄭蘭枝有詩云:

    高植一株聳翠巒,侍郎手澤倚欄干。

    根深八月蟠祠古,葉毓雙旌度歲寒。

    棱影參差侵曲水,奇花多少映祠壇。

    游人若問科名事,為指芳林舊姓韓。

    □ 金山古松 金山屹立于城北韓江之濱,高約金黃四十余米,狀如覆釜,為潮州古城后枕,與西面的葫蘆山,東面的筆架山形成潮城的三面屏障。

    金山古松,原名馬丘松翠。因宋末摧鋒寨正將馬發(fā),率領潮州人民奮起抗擊元兵侵潮,后元將收買南門巡檢黃虎子為內(nèi)應,攻陷潮州城,馬發(fā)“收殘率百余人入保子城(即金山)。度不可為,令妻子自縊死,發(fā)自鴆”,滿門殉節(jié),全城人民在元兵屠城過程中幾遭殺盡。后人為紀念馬發(fā)和潮州人民抗元,在金山上修筑馬發(fā)墓,并植蒼松翠柏,以喻高風亮節(jié)。鄭蘭枝有詩贊道:

    金山北枕起高峰,萬古凝蔭一棵松。

    矗矗凌云懸百尺,青青耐雪度三冬。

    風亭積翠飛層堞,虎石吹濤逐晚鐘。

    長峙海邦標勁節(jié),滿林秋色入望濃。

    唐代的刺史公堂和宋代的州衙均設于金山麓。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潮州知軍州事王漢見其“山之形勝萬態(tài)”。于是斬荊棘,興土木,開路徑,建荔枝亭、鳳凰亭、初陽亭、西暉亭,辟獨秀峰、初陽頂、望賢石,顯石崗諸景。歷代又不斷修葺并于巖石之上摩刻詩詞記事,使金山成為游覽勝地。

    □ 鳳凰時雨 鳳凰臺位于潮州城南郊的老鴉洲(后稱沙洲島或鳳凰洲)北端,明隆慶二年(1568)潮州知府候必登倡建。鳳凰臺是鳳凰洲公園的主體建筑,該臺因立于洲頭,歷史上屢遭洪水猛浪之厄,這次重建前所存殘跡為民國初年所修,臺上是一座四柱、單檐歇山頂水泥結構的亭臺,與原貌相差甚遠。

    現(xiàn)重建的鳳凰臺由臺體和閣亭兩部分組成,坐南朝北,高達四丈多。臺體中首層石座為高臺,高達丈八。二層為明臺,高約丈八,亭閣高達丈七,由8根檐柱及12支門柱支撐,屋面是一個三開間,中間高,兩側低,成三山式的造型。由屋面高低不同的兩個層次,產(chǎn)生出前后六面檐口,兩側二面檐口,勾勒出八面檐花。高低錯落,檐牙高筑,峻凌飄逸,堂皇壯觀,再現(xiàn)了鳳凰臺的本來面目和迷人的風采。亭閣上的“鳳臺時雨”、“中流砥柱”等牌匾與木質(zhì)結構、明式拱斗和屋面的傳統(tǒng)青瓦相映襯,統(tǒng)一和諧,文氣斐然。若從遠處欣賞,則有如古人所說的“煙云開罨畫,燈火見樓臺”,美不勝收。

    鳳凰臺以借景著稱,潮州八景之一的“鳳凰時雨”,指的就是這里夏季乍雨乍晴、神幻莫測的時雨美景。在那乍雨乍晴的時節(jié),江上奇景,千變?nèi)f化,有時薄雨疏疏,江面輕煙淡淡,帆影穿梭;遠望湘子橋,煙雨蒙蒙,車水馬龍,宛如海市蜃樓;仰視筆架山,輕云渺渺,山上樓閣籠罩在薄紗之中。晴天烈日,時雨驟降,好似萬斛銀珠從天拋灑,陽光輝映雨點,又如千幅珠簾憑空搖蕩,令人留連忘返,心曠神怡,疑入仙境。清乾隆進士鄭蘭枝的詩,把這個景點描述得淋漓盡致:

    鳳城郊外聳層臺,時雨霏霏渡水來。

    云鎖湘橋疑海市,煙迷筆嶺憶蓬萊。

    一天銀竹侵朱檻,八面檐花點碧苔。

    雯后山川多景色,老鴉洲上好徘徊。

    □ 龍湫寶塔 原指潮州城北面韓江河面的小沙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蔥郁繁茂的樹林,有雅致幽靜的寺院,與車周的景物相輝映,構成一幅美妙綺麗的風景。初時名為“塔院維舟”,以游艇常喜系纜于此命名。又因塔邊有“龍湫泉”,因之又名“龍湫寶塔”。從前觀賞此景,可見古塔屹立江中,與意溪遙遙相對,江水環(huán)繞小洲。若登塔眺望前方,可見湘橋如長虹橫貫江上,后面是高接云空的鳳凰山,右邊是炊煙裊裊的鬧市,左邊是一片廣闊的綠野鄉(xiāng)村。走進寺院,則見寺僧焚香禮佛,敲鐘弄鼓,別有一番風味。夜間則游艇如梭,通宵不息。每當月夜,游人或系艇塔邊,飲茶抒懷;或仰臥舟中,默數(shù)那滿天星斗,聆聽潺潺流水或掀簾觀賞江上悠悠飄去的浪花,實在悠閑自得,其樂無窮。正如鄭蘭枝所描寫的:

    古塔崢嶸鱷水頭,瀠洄院落好維舟。

    帆藏燈影三更月,纜系鐘聲五夜游。

    停棹不妨風瑟瑟,開窗正愛浪悠悠。

    幾層磴道遙望處,一幅江城入畫秋。

    可惜寶塔于清代已經(jīng)倒塌,寺院也荒蕪,殘存的塔基后來也被洪水沖去,小洲則因整治韓灑而被炸掉,僅存水下殘基?,F(xiàn)在,替代此景有“鳳凰塔”的風光?!傍P凰塔”是萬歷年間(1581-1585)知府郭子章所建,塔遙對鳳凰山,又與隔江的鳳凰臺相對而得名。塔右有北溪,旱時溪水常涸,叫“涸溪”,鳳凰塔因之也名“涸溪塔”。塔高十三丈七尺,基圍十四丈四尺,七層八面,磚石結構。塔建于潮州韓江東南側,正當兩股江水要沖,有如一道堤防,護住塔后一帶村落。夕陽殘照或旭日東升,水流影動,金光閃灼,甚是奇妙;每當秋高氣爽,江面平靜,碧波如鏡,水影倒映,古塔似巨柱擎天,蔚為壯觀。沿塔內(nèi)扶梯登上塔頂,眺望四方美景,三山一水護古城的天然風貌,一覽無遺。

    □ 鱷渡秋風 在潮州城外韓江北堤中段,有個古渡口,叫鱷渡。古時候潮州鱷魚為患,故韓江原稱之為鱷溪(惡溪)。相傳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刑部侍郎韓愈刺潮,因聞鱷魚為患,危害人民的性命財產(chǎn),遂于是年四月二十四日在上述渡口設置祭壇,“以豬一羊一投惡溪之潭水而祝之”,潮人因此稱該渡口為鱷渡。這里是韓江上游最寬闊的江面。每年秋天,這里的景色最為迷人:藍色的晴空映襯著片片白云,秋風吹皺了平靜的江水,堤上魁梧筆直的木棉樹沙沙作響,斷斷續(xù)續(xù)落下的幾片黃葉,緩緩飄在遼闊的江面上。鼓滿白帆的船兒徐徐飄蕩,任意東西,顯得格外舒暢,自由自在。有詩贊道:

    輕舟渺渺逐清風,載向西來復向東。

    人立晴波秋水綠,葉飛遠浦晚霞紅。

    一溪爽籟韓潮闊,兩岸涼飚鱷渡空。

    自是祭文神妙處,于今歌詠在江中。

    □ 西湖魚筏 西湖魚筏是秀麗壯觀的西湖景色中最富有詩意和惹人欲醉的絕妙景致,因魚筏出沒于瀲滟空蒙,變幻無窮的湖光水色之中而得名。

    每當夏初,湖水浸溢湖邊石堆,青蔥的樹木,別致的亭閣,倒映在波平如鏡的湖水中,岸畔柳條隨風搖曳,遠處蓮池散發(fā)著陣陣清香。十幾只漁筏,浮泛湖中,拋網(wǎng)捕魚,過后則泊聚湖邊,漁人在筏上曝網(wǎng)曬衣,飲酒談笑,充滿一片平靜歡樂的景象。

    秋日里的西湖景色更迷人,水清可鑒,游魚如梭,漁筏飄蕩湖心,忽聚忽散,山樹橫映水底,影動波搖,若遇小雨疏煙,湖面一片空蒙。幾對漁筏若隱若現(xiàn),拋網(wǎng)收網(wǎng),儼似一幅天然彩畫。當這秋色方濃的時刻,藏身于湖邊柳蔭或釣臺之上,觀魚垂釣,更是饒有風趣,邑人鄭蘭枝觸景生情賦詩云:

    芳塘如鑒正清兮,漁筏隨風看不迷。

    幾朵蘆花浮水凈,半竿山日落湖低。

    鷺飛磯上霜千點,魚織波心絹一溪。

    自有釣臺堪寄興,載將秋色過城西。

    西湖浚于唐代,原為放生池,宋代重浚,辟為游湖。湖上有橫貫東西的虹橋,有別具一格的湖心亭、湖清亭、漁莊,充分體現(xiàn)了南方園林建筑那小巧玲瓏、典雅古樸的特點。

    □ 北閣佛燈 北閣原是金山東面山下的一組樓閣的總稱。這里東臨急水直下的韓江流水,登臨北閣,北堤上的“鱷渡秋風”,隔江相望的“韓祠橡木”,韓江下游的“湘橋春漲”,“鳳凰時雨”諸多勝景歷歷在目;俯覽韓江,江流滔滔,白帆點點。相傳閣前佛燈,夜間金光四射,江面上從韓江上游十五里的鹿湖,下游至急水塔,陸路東從饒平的南武棟,南至潮州市浮洋,均可望見燈光,為韓江夜航的標志。

    北閣景區(qū),辟建于宋,形成于明,歷代均有興廢,解放前夕已盡遭毀塌。新的建設時期,通政人和,百廢俱興,這一湮沒已久的勝景又得到重建。整個景區(qū)依山傍水,自下而起,高低錯落,雄偉壯觀。新建的玄天閣,黃瓦紅墻,重檐翹角。九十八高齡的著名書法家秦鄂生為玄天閣題匾并重書對聯(lián):“一江壁立擎天柱,百道泉飛絡地維”。閣內(nèi)重塑真武帝的藝術造像。閣旁聳立石佛燈一座。閣下山坡是韓江樓,為雙層建筑,上作觀賞之用,下供關羽、關平、周倉塑像。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饒宗熙先生為樓題匾,重書對聯(lián):“忠貞亙?nèi)f古而有光,何用別求白日;義勇垂兩間于不泯,即此便是青天”。韓江樓的南面辟建迥瀾亭,亭刻對聯(lián)為:“折地河聲奔足低,脫天峰影落城頭?!痹佻F(xiàn)了鄭蘭枝當年詠嘆的景象:

    城北煙林閣幾層,琉璃座上看燃燈。

    一痕隱射青天靜,半點長隨白日凝。

    影什晨星懸古剎,光分夜月掛崗陵。

    梵宮自是長明鏡,照徹韓潮萬象澄。

    【內(nèi)八景】

    關于內(nèi)八景,由于歷史滄桑,不僅有些景觀已不見蹤跡,而且連說法上也不一致。清鄭昌時有潮州十詠,實際就是十處景觀,即“東樓觀潮”、“西園賞菊”、“蓮花午照”、“奎閣晨暉”、“佛宮梵唱”、“七星夜月”、“道圃紅棉”、“鎮(zhèn)海鐘聲”、“蘆荻晚眺”、“丹桂流香”。而流傳的內(nèi)八景則是在上述十景中刪除“道圃紅棉”和“丹桂流香”,且在名字上也不盡同。如“佛宮梵唱”為“古剎梵唱”,“七星夜月”為“七星步月”(也有說“星橋夜月”),“蓮花午照”為“蓮林浮影”,“鎮(zhèn)海鐘聲”為“府衙(樓)鐘聲”,“奎閣晨暉”為“奎閣騰輝”,“蘆荻晚眺”為“漁莊晚眺”等。而黃梅吟先生在《潮州街道掌故》中又增加“菠蘿怪石”一景,同時也記述“道圃紅棉”與“西園賞菊”是同一地點。

    綜上所述,對于古城內(nèi)八景的歷史及現(xiàn)狀,可作大體的分析。

    “東樓觀潮”指在東門樓(廣濟城樓)上觀看韓江潮漲。因東門樓正對湘子橋(廣濟橋),每年春夏韓江水漲,流過湘子橋時而形成獨特的景觀。此景似與“湘橋春漲”相同,只是觀賞位置不同。

    “西園賞菊”指位于道后巷至芒巷的原明末禮部尚書黃錦的別墅花園,因花園

    稱為西園,園內(nèi)假山蓮塘,多姿多彩,尤以菊花品種最多,故賞菊成為一景。此地目前已建為學校,因此“西園賞菊”也不存在。

    “古剎梵唱”指位于開元路的開元鎮(zhèn)國禪寺,因過去僧侶眾多,每于晨昏人靜時作功課,發(fā)出悅耳的頌經(jīng)之音,令人陶醉,因而成為一景??上ч_元寺現(xiàn)處鬧市區(qū),僧眾不多,因此已沒有過去的效果。當然早晚課仍會吸引一些聽眾。

    “府衙鐘聲”位于義安路與昌黎路交界處之府衙(原市政府),原前有樓,稱鎮(zhèn)海樓,樓上有大鐘,每于夜靜更深時發(fā)出報時鐘聲,聲及全城。而樓上欄桿柱頭的一百零八只木雕猴,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是價值很高的藝術品,俗稱“府老猴”。在辛亥革命時,因清軍據(jù)守,革命軍縱火燒樓,付之一炬,此景也隨之消失。

    “蓮花午照”位于上西平路與西馬路交界處路口的蓮花古井,因井中有石雕蓮花,當正午日光照下井中時,蓮花浮現(xiàn)于水中,蔚為奇觀。據(jù)傳當初因井泉過猛,浹噴泥沙,故以一石雕蓮花壓于泉眼。由于現(xiàn)在周圍多民居,午照難入井中,且該井因自來水的興建而廢用,已建鐵欄保護。

    “七星步月”位于北馬路忠節(jié)坊內(nèi)七星橋巷,該處原為溝塘,上有石橋,橋墩分七孔,每逢月夜,月光自上半夜到后半夜由東到西二方瀉入橋孔,映照水中,行人至此賞月,別有情趣?,F(xiàn)此地已全為民居,只剩七星橋巷。

    “奎閣晨暉”位于南門古城邊,原有一奎星閣(也稱魁星閣),結構嚴謹樸素,閣頂有雙龍奪珠雕塑,因中間的大貝珠在晨光照射下光彩奪目,故有“奎閣晨暉”之謂。目前此閣已廢。

    “蘆荻晚眺”位于國王宮巷通環(huán)城路處,原此地與西湖相連,稱蘆荻洲,也稱小西湖。因景致悠雅,尤以夕照或夜晚漁莊的燈光點點而得名,現(xiàn)此地已全建為民房及醫(yī)院。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舊的消亡了,但新的不斷興起,只是人們沒有去發(fā)現(xiàn)并很好地宣傳。比如葫蘆山上的鳳棲樓,何妨稱之為“銀山棲鳳”,濱湖的涵碧樓,呈現(xiàn)“樓涵虛碧”的風光,而“學宮禮樂”、“江畔紅棉”、“叩齒(西寺)雙塔”、“饒館翰香”等,都是近年在古城興起的新景觀。隨著“旅游旺市”戰(zhàn)略的實施,相信新的內(nèi)八景將會出現(xiàn)并為人們所接受和欣賞。

    三、潮州著名景點

    潮州八景:

    □ 湘橋春漲 湘子橋即廣濟橋,在潮州城東門外,橫臥在滾滾的韓江之上,東臨筆架山,西接東門鬧市,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壯麗迷人。民謠唱曰:“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廣濟橋始建于宋乾道七年(1171),始為浮梁,稱“康濟橋”。此后,歷二百余年的更迭,到明正德八年(1513),才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潮州民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二只鉎牛一只溜”,唱的就是湘子橋的歷史風貌?!跋鏄虼簼q”是“潮州八景”之一:時當暮春三月,韓江水漲,河面增闊,湘子橋東西段中間十八梭船連成一線,真似長龍臥波。觀上游兩岸的滴翠竹林,下游仙洲盛開的桃花和沿江的綠柳都象浮在水面,景色宜人,一似三湘,有詩贊道:

    湘橋春漲水迢迢,十八梭船鎖畫橋。

    激石雪飛梁上鷺,驚濤聲徹海門潮。

    鴉洲漲起翻桃浪,鱷渚煙深濯柳條。

    一帶長虹三月好,浮槎幾擬到層霄。

    □ 韓祠橡木 跨過廣濟橋,迎面便是蜿蜒起伏的筆架山,山上巖石層疊,蒼松翠柏,濃蔭蔽日,沿中峰石階直上山腰,莊嚴靜肅的韓文公祠便聳立在眼前,這里便是“韓祠橡木”的勝地。

    筆架山原名雙旌山,因形似筆架遂稱筆架山。韓文公祠位于筆架山中峰的雙旌石下。相傳韓愈貶任潮州刺史時,常登此山,筑亭游覽,并親手植下橡樹。后人敬仰韓公,將筆架山稱為“韓山”,將亭稱為“侍郎亭”。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軍州事丁允元認為韓公嘗游于此并手植橡木,韓公之祠應遷建于此,所以將城南七里的韓文公祠遷至今址。

    韓文公祠的建筑簡樸雅致,墻壁全是水磨磚砌成,祠內(nèi)分前后二進,并帶兩廊,后進升高七尺,有石階可登,正中供韓愈塑像。祠內(nèi)石柱多刻對聯(lián),四壁環(huán)立歷代碑刻四十面,詳載韓愈貶潮史跡和該祠興廢情況。

    相傳當年韓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據(jù)宋禮部尚書王大寶《韓木贊》的描寫,橡樹形如華蓋,遮蔽屋檐,其外皮作魚鱗狀,葉細而長,葉脈凸起,作棱角狀,春夏之交開花,紅白相間,甚是美麗。但花不常開,潮州人崇尚韓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祠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記載。于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韓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邑人鄭蘭枝有詩云:

    高植一株聳翠巒,侍郎手澤倚欄干。

    根深八月蟠祠古,葉毓雙旌度歲寒。

    棱影參差侵曲水,奇花多少映祠壇。

    游人若問科名事,為指芳林舊姓韓。

    □ 金山古松 金山屹立于城北韓江之濱,高約金黃四十余米,狀如覆釜,為潮州古城后枕,與西面的葫蘆山,東面的筆架山形成潮城的三面屏障。

    金山古松,原名馬丘松翠。因宋末摧鋒寨正將馬發(fā),率領潮州人民奮起抗擊元兵侵潮,后元將收買南門巡檢黃虎子為內(nèi)應,攻陷潮州城,馬發(fā)“收殘率百余人入保子城(即金山)。度不可為,令妻子自縊死,發(fā)自鴆”,滿門殉節(jié),全城人民在元兵屠城過程中幾遭殺盡。后人為紀念馬發(fā)和潮州人民抗元,在金山上修筑馬發(fā)墓,并植蒼松翠柏,以喻高風亮節(jié)。鄭蘭枝有詩贊道:

    金山北枕起高峰,萬古凝蔭一棵松。

    矗矗凌云懸百尺,青青耐雪度三冬。

    風亭積翠飛層堞,虎石吹濤逐晚鐘。

    長峙海邦標勁節(jié),滿林秋色入望濃。

    唐代的刺史公堂和宋代的州衙均設于金山麓。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潮州知軍州事王漢見其“山之形勝萬態(tài)”。于是斬荊棘,興土木,開路徑,建荔枝亭、鳳凰亭、初陽亭、西暉亭,辟獨秀峰、初陽頂、望賢石,顯石崗諸景。歷代又不斷修葺并于巖石之上摩刻詩詞記事,使金山成為游覽勝地。

    □ 鳳凰時雨 鳳凰臺位于潮州城南郊的老鴉洲(后稱沙洲島或鳳凰洲)北端,明隆慶二年(1568)潮州知府候必登倡建。鳳凰臺是鳳凰洲公園的主體建筑,該臺因立于洲頭,歷史上屢遭洪水猛浪之厄,這次重建前所存殘跡為民國初年所修,臺上是一座四柱、單檐歇山頂水泥結構的亭臺,與原貌相差甚遠。

    現(xiàn)重建的鳳凰臺由臺體和閣亭兩部分組成,坐南朝北,高達四丈多。臺體中首層石座為高臺,高達丈八。二層為明臺,高約丈八,亭閣高達丈七,由8根檐柱及12支門柱支撐,屋面是一個三開間,中間高,兩側低,成三山式的造型。由屋面高低不同的兩個層次,產(chǎn)生出前后六面檐口,兩側二面檐口,勾勒出八面檐花。高低錯落,檐牙高筑,峻凌飄逸,堂皇壯觀,再現(xiàn)了鳳凰臺的本來面目和迷人的風采。亭閣上的“鳳臺時雨”、“中流砥柱”等牌匾與木質(zhì)結構、明式拱斗和屋面的傳統(tǒng)青瓦相映襯,統(tǒng)一和諧,文氣斐然。若從遠處欣賞,則有如古人所說的“煙云開罨畫,燈火見樓臺”,美不勝收。

    鳳凰臺以借景著稱,潮州八景之一的“鳳凰時雨”,指的就是這里夏季乍雨乍晴、神幻莫測的時雨美景。在那乍雨乍晴的時節(jié),江上奇景,千變?nèi)f化,有時薄雨疏疏,江面輕煙淡淡,帆影穿梭;遠望湘子橋,煙雨蒙蒙,車水馬龍,宛如海市蜃樓;仰視筆架山,輕云渺渺,山上樓閣籠罩在薄紗之中。晴天烈日,時雨驟降,好似萬斛銀珠從天拋灑,陽光輝映雨點,又如千幅珠簾憑空搖蕩,令人留連忘返,心曠神怡,疑入仙境。清乾隆進士鄭蘭枝的詩,把這個景點描述得淋漓盡致:

    鳳城郊外聳層臺,時雨霏霏渡水來。

    云鎖湘橋疑海市,煙迷筆嶺憶蓬萊。

    一天銀竹侵朱檻,八面檐花點碧苔。

    雯后山川多景色,老鴉洲上好徘徊。

    □ 龍湫寶塔 原指潮州城北面韓江河面的小沙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蔥郁繁茂的樹林,有雅致幽靜的寺院,與車周的景物相輝映,構成一幅美妙綺麗的風景。初時名為“塔院維舟”,以游艇常喜系纜于此命名。又因塔邊有“龍湫泉”,因之又名“龍湫寶塔”。從前觀賞此景,可見古塔屹立江中,與意溪遙遙相對,江水環(huán)繞小洲。若登塔眺望前方,可見湘橋如長虹橫貫江上,后面是高接云空的鳳凰山,右邊是炊煙裊裊的鬧市,左邊是一片廣闊的綠野鄉(xiāng)村。走進寺院,則見寺僧焚香禮佛,敲鐘弄鼓,別有一番風味。夜間則游艇如梭,通宵不息。每當月夜,游人或系艇塔邊,飲茶抒懷;或仰臥舟中,默數(shù)那滿天星斗,聆聽潺潺流水或掀簾觀賞江上悠悠飄去的浪花,實在悠閑自得,其樂無窮。正如鄭蘭枝所描寫的:

    古塔崢嶸鱷水頭,瀠洄院落好維舟。

    帆藏燈影三更月,纜系鐘聲五夜游。

    停棹不妨風瑟瑟,開窗正愛浪悠悠。

    幾層磴道遙望處,一幅江城入畫秋。

    可惜寶塔于清代已經(jīng)倒塌,寺院也荒蕪,殘存的塔基后來也被洪水沖去,小洲則因整治韓灑而被炸掉,僅存水下殘基?,F(xiàn)在,替代此景有“鳳凰塔”的風光?!傍P凰塔”是萬歷年間(1581-1585)知府郭子章所建,塔遙對鳳凰山,又與隔江的鳳凰臺相對而得名。塔右有北溪,旱時溪水常涸,叫“涸溪”,鳳凰塔因之也名“涸溪塔”。塔高十三丈七尺,基圍十四丈四尺,七層八面,磚石結構。塔建于潮州韓江東南側,正當兩股江水要沖,有如一道堤防,護住塔后一帶村落。夕陽殘照或旭日東升,水流影動,金光閃灼,甚是奇妙;每當秋高氣爽,江面平靜,碧波如鏡,水影倒映,古塔似巨柱擎天,蔚為壯觀。沿塔內(nèi)扶梯登上塔頂,眺望四方美景,三山一水護古城的天然風貌,一覽無遺。

    □ 鱷渡秋風 在潮州城外韓江北堤中段,有個古渡口,叫鱷渡。古時候潮州鱷魚為患,故韓江原稱之為鱷溪(惡溪)。相傳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刑部侍郎韓愈刺潮,因聞鱷魚為患,危害人民的性命財產(chǎn),遂于是年四月二十四日在上述渡口設置祭壇,“以豬一羊一投惡溪之潭水而祝之”,潮人因此稱該渡口為鱷渡。這里是韓江上游最寬闊的江面。每年秋天,這里的景色最為迷人:藍色的晴空映襯著片片白云,秋風吹皺了平靜的江水,堤上魁梧筆直的木棉樹沙沙作響,斷斷續(xù)續(xù)落下的幾片黃葉,緩緩飄在遼闊的江面上。鼓滿白帆的船兒徐徐飄蕩,任意東西,顯得格外舒暢,自由自在。有詩贊道:

    輕舟渺渺逐清風,載向西來復向東。

    人立晴波秋水綠,葉飛遠浦晚霞紅。

    一溪爽籟韓潮闊,兩岸涼飚鱷渡空。

    自是祭文神妙處,于今歌詠在江中。

    □ 西湖魚筏 西湖魚筏是秀麗壯觀的西湖景色中最富有詩意和惹人欲醉的絕妙景致,因魚筏出沒于瀲滟空蒙,變幻無窮的湖光水色之中而得名。

    每當夏初,湖水浸溢湖邊石堆,青蔥的樹木,別致的亭閣,倒映在波平如鏡的湖水中,岸畔柳條隨風搖曳,遠處蓮池散發(fā)著陣陣清香。十幾只漁筏,浮泛湖中,拋網(wǎng)捕魚,過后則泊聚湖邊,漁人在筏上曝網(wǎng)曬衣,飲酒談笑,充滿一片平靜歡樂的景象。

    秋日里的西湖景色更迷人,水清可鑒,游魚如梭,漁筏飄蕩湖心,忽聚忽散,山樹橫映水底,影動波搖,若遇小雨疏煙,湖面一片空蒙。幾對漁筏若隱若現(xiàn),拋網(wǎng)收網(wǎng),儼似一幅天然彩畫。當這秋色方濃的時刻,藏身于湖邊柳蔭或釣臺之上,觀魚垂釣,更是饒有風趣,邑人鄭蘭枝觸景生情賦詩云:

    芳塘如鑒正清兮,漁筏隨風看不迷。

    幾朵蘆花浮水凈,半竿山日落湖低。

    鷺飛磯上霜千點,魚織波心絹一溪。

    自有釣臺堪寄興,載將秋色過城西。

    西湖浚于唐代,原為放生池,宋代重浚,辟為游湖。湖上有橫貫東西的虹橋,有別具一格的湖心亭、湖清亭、漁莊,充分體現(xiàn)了南方園林建筑那小巧玲瓏、典雅古樸的特點。

    □ 北閣佛燈 北閣原是金山東面山下的一組樓閣的總稱。這里東臨急水直下的韓江流水,登臨北閣,北堤上的“鱷渡秋風”,隔江相望的“韓祠橡木”,韓江下游的“湘橋春漲”,“鳳凰時雨”諸多勝景歷歷在目;俯覽韓江,江流滔滔,白帆點點。相傳閣前佛燈,夜間金光四射,江面上從韓江上游十五里的鹿湖,下游至急水塔,陸路東從饒平的南武棟,南至潮州市浮洋,均可望見燈光,為韓江夜航的標志。

    北閣景區(qū),辟建于宋,形成于明,歷代均有興廢,解放前夕已盡遭毀塌。新的建設時期,通政人和,百廢俱興,這一湮沒已久的勝景又得到重建。整個景區(qū)依山傍水,自下而起,高低錯落,雄偉壯觀。新建的玄天閣,黃瓦紅墻,重檐翹角。九十八高齡的著名書法家秦鄂生為玄天閣題匾并重書對聯(lián):“一江壁立擎天柱,百道泉飛絡地維”。閣內(nèi)重塑真武帝的藝術造像。閣旁聳立石佛燈一座。閣下山坡是韓江樓,為雙層建筑,上作觀賞之用,下供關羽、關平、周倉塑像。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饒宗熙先生為樓題匾,重書對聯(lián):“忠貞亙?nèi)f古而有光,何用別求白日;義勇垂兩間于不泯,即此便是青天”。韓江樓的南面辟建迥瀾亭,亭刻對聯(lián)為:“折地河聲奔足低,脫天峰影落城頭。”再現(xiàn)了鄭蘭枝當年詠嘆的景象:

    城北煙林閣幾層,琉璃座上看燃燈。

    一痕隱射青天靜,半點長隨白日凝。

    影什晨星懸古剎,光分夜月掛崗陵。

    梵宮自是長明鏡,照徹韓潮萬象澄。

    【內(nèi)八景】

    關于內(nèi)八景,由于歷史滄桑,不僅有些景觀已不見蹤跡,而且連說法上也不一致。清鄭昌時有潮州十詠,實際就是十處景觀,即“東樓觀潮”、“西園賞菊”、“蓮花午照”、“奎閣晨暉”、“佛宮梵唱”、“七星夜月”、“道圃紅棉”、“鎮(zhèn)海鐘聲”、“蘆荻晚眺”、“丹桂流香”。而流傳的內(nèi)八景則是在上述十景中刪除“道圃紅棉”和“丹桂流香”,且在名字上也不盡同。如“佛宮梵唱”為“古剎梵唱”,“七星夜月”為“七星步月”(也有說“星橋夜月”),“蓮花午照”為“蓮林浮影”,“鎮(zhèn)海鐘聲”為“府衙(樓)鐘聲”,“奎閣晨暉”為“奎閣騰輝”,“蘆荻晚眺”為“漁莊晚眺”等。而黃梅吟先生在《潮州街道掌故》中又增加“菠蘿怪石”一景,同時也記述“道圃紅棉”與“西園賞菊”是同一地點。

    綜上所述,對于古城內(nèi)八景的歷史及現(xiàn)狀,可作大體的分析。

    “東樓觀潮”指在東門樓(廣濟城樓)上觀看韓江潮漲。因東門樓正對湘子橋(廣濟橋),每年春夏韓江水漲,流過湘子橋時而形成獨特的景觀。此景似與“湘橋春漲”相同,只是觀賞位置不同。

    “西園賞菊”指位于道后巷至芒巷的原明末禮部尚書黃錦的別墅花園,因花園

    稱為西園,園內(nèi)假山蓮塘,多姿多彩,尤以菊花品種最多,故賞菊成為一景。此地目前已建為學校,因此“西園賞菊”也不存在。

    “古剎梵唱”指位于開元路的開元鎮(zhèn)國禪寺,因過去僧侶眾多,每于晨昏人靜時作功課,發(fā)出悅耳的頌經(jīng)之音,令人陶醉,因而成為一景。可惜開元寺現(xiàn)處鬧市區(qū),僧眾不多,因此已沒有過去的效果。當然早晚課仍會吸引一些聽眾。

    “府衙鐘聲”位于義安路與昌黎路交界處之府衙(原市政府),原前有樓,稱鎮(zhèn)海樓,樓上有大鐘,每于夜靜更深時發(fā)出報時鐘聲,聲及全城。而樓上欄桿柱頭的一百零八只木雕猴,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是價值很高的藝術品,俗稱“府老猴”。在辛亥革命時,因清軍據(jù)守,革命軍縱火燒樓,付之一炬,此景也隨之消失。

    “蓮花午照”位于上西平路與西馬路交界處路口的蓮花古井,因井中有石雕蓮花,當正午日光照下井中時,蓮花浮現(xiàn)于水中,蔚為奇觀。據(jù)傳當初因井泉過猛,浹噴泥沙,故以一石雕蓮花壓于泉眼。由于現(xiàn)在周圍多民居,午照難入井中,且該井因自來水的興建而廢用,已建鐵欄保護。

    “七星步月”位于北馬路忠節(jié)坊內(nèi)七星橋巷,該處原為溝塘,上有石橋,橋墩分七孔,每逢月夜,月光自上半夜到后半夜由東到西二方瀉入橋孔,映照水中,行人至此賞月,別有情趣?,F(xiàn)此地已全為民居,只剩七星橋巷。

    “奎閣晨暉”位于南門古城邊,原有一奎星閣(也稱魁星閣),結構嚴謹樸素,閣頂有雙龍奪珠雕塑,因中間的大貝珠在晨光照射下光彩奪目,故有“奎閣晨暉”之謂。目前此閣已廢。

    “蘆荻晚眺”位于國王宮巷通環(huán)城路處,原此地與西湖相連,稱蘆荻洲,也稱小西湖。因景致悠雅,尤以夕照或夜晚漁莊的燈光點點而得名,現(xiàn)此地已全建為民房及醫(yī)院。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舊的消亡了,但新的不斷興起,只是人們沒有去發(fā)現(xiàn)并很好地宣傳。比如葫蘆山上的鳳棲樓,何妨稱之為“銀山棲鳳”,濱湖的涵碧樓,呈現(xiàn)“樓涵虛碧”的風光,而“學宮禮樂”、“江畔紅棉”、“叩齒(西寺)雙塔”、“饒館翰香”等,都是近年在古城興起的新景觀。隨著“旅游旺市”戰(zhàn)略的實施,相信新的內(nèi)八景將會出現(xiàn)并為人們所接受和欣賞。

    這個是潮州的旅游網(wǎng),有興趣自己看,很不錯http://www.southcn.com/travel/guangdong/chaozhou/

    四、求潮汕地區(qū)旅游景點路線

    在汕頭早餐后到東廈車站(11元)搭車往潮州,潮州汽車總站下車(晚上7點最后一班車)

    下車后沿潮楓路向東行走25米,右轉進入永護路向南走307米,左轉進入新橋路向東走450米進入開元路,開元路向東走550米,左轉進入義安路往北走185米,右轉進入西馬路向東走110米就可到開元寺。

    1.開元寺

    門票:5元/人

    開元寺原名“荔峰寺”,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擴建后易名“開元寺”,為廣東四大名寺之一。開元寺對面有吃素食的,味道還可以。附近有潮州小吃。交通:乘3號內(nèi)環(huán)公交車,至開元寺站下車。

    出了開元寺,沿西馬路向東走110米,右轉進入太平路向南走60米,左轉進入東門街往東走224米就可到廣濟門城樓。

    2.廣濟門城樓

    俗稱東門上樓,潮州府城主要門戶之一,在古府城墻上地眾多城樓中廣濟門城樓最為壯麗。廣濟門城樓原稱“廣濟樓”,也稱“韓江樓”,民間俗稱“東門樓”,是原潮州古城七門中最巍峨壯觀的一座。登樓便可觀賞廣濟橋。

    下了城樓,出了城門,過環(huán)城東路便是廣濟橋。登一樓不用門票,內(nèi)部參觀需門票,但不值得。

    3.廣濟橋

    門票:60元/人,很貴,不值。中國古代著名橋梁之一,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歷時57年建成,全長515米,分東西兩段18墩,中間一段寬約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橋,只用小船擺渡,當時稱濟州橋,民間俗稱“湘子橋”。潮州政府修復了廣濟橋對面的古城墻與城門,使廣濟橋與城門城墻為一體,成為潮州的一個有獨特風格的旅游點。

    交通:乘3、10路公車,在韓祠站下車,車票價1元/人,

    廣濟橋與廣濟樓之間的環(huán)城東路就是濱江長廊。

    4.濱江長廊

    是潮州建成的對舊城門的改造和沿江長堤的美化工程,綿延八里的城堤上,依舊點綴著四座城樓:下水門城樓、廣濟門城樓、竹木門城樓、上水門城樓。

    沿環(huán)城東路向北走1187米,到達北閣佛燈。

    5.北閣佛燈

    北閣佛燈北閣景區(qū)與北閣佛燈北閣是金山東面的一組樓閣的總稱。這里東臨急轉直下的韓江流水,登臨北閣,北堤上的“鱷渡秋風”,隔江相望的“韓祠橡木”,韓江下游的“湘橋春漲”,“鳳凰時雨”諸多勝景歷歷在目;俯覽韓江,江流滔滔,白帆點點。

    沿環(huán)城東路向南走2266米,左轉進入韓江大橋向東南走539米到達鳳凰洲公園。

    6.鳳凰洲公園

    門票:10元/人

    鳳凰洲公園位于韓江大橋下沙洲頭,興建于公元一九九九年。公園景觀是潮州八大勝景之一“鳳凰時雨”所在地。相傳古時鳳凰山上的鳳凰,慕潮州府城“三山一水”景色,常到這江心綠色的沙洲棲息、游玩。鳳凰景區(qū),自明侯必登始建鳳凰臺之后,明、清兩代官吏和地方紳士,先后在此倡建了“十相詞”、“鳳臺書院”、“文昌詞”、“龍神廟”、“天后宮”、“鎮(zhèn)洪寺”、“魯公祠”、“周公祠”及“奎閣”等十多處景物。這些景物多因年代變遷而失去蹤影,惟“鳳凰臺”、“奎閣”、“天后宮”等因其景觀絕妙及屬人文昌盛之標識,屢毀屢建。

    交通:乘12公交車在鳳凰洲公園下車,步行可從湘子橋西端沿著韓江堤岸的江邊公園南下,過韓江大橋后東行300多米,仙洲引橋旁便是。

    出鳳凰洲公園沿韓江大橋向東走1584米,左轉掉頭進入東山路向西走424米,到達開元寺泰佛殿。

    7.開元寺泰佛殿

    開元鎮(zhèn)國禪寺泰佛殿位于廣東省潮州市韓江大橋東側筆架山南麓,風光秀麗、松柏掩映,與新建的慧如公園相對應。整座泰佛殿奇磊宏麗、和諧典雅,充分展示泰國建筑文化藝術風采。

    交通:8路,1路。韓師東門站下車往西走

    出開元寺泰佛殿沿東山路向西南走345米,右轉進入231省道向西走180米,右轉進入東興南路向北走1193米,靠右進入東興北路向東北走184米,到達韓文公祠。

    8.韓文公祠

    門票:5元/人早上,八點前去一下韓文公祠,(八點前不用錢)。

    此廟始建于北宋年間,建在城南7里。蘇軾曾撰寫了著名的《潮州韓文公廟碑》。韓祠在元、明兩代屢經(jīng)修營,不下20次。祠宇據(jù)地高曠,構造古雅。內(nèi)分前后二進,并帶兩廊。后進筑在比前進高出幾米的臺基上,內(nèi)供韓愈塑像。

    交通:到潮州后直接坐出租。坐公交的話,公交站離入口過遠。

    沿東興北路向南走1377米,左轉進入231省道向東走180米,右轉進入韓江大橋向西北走3024米,右轉進入環(huán)城西路向東北走453米,到達潮州西湖公園.

    9.潮州西湖公園

    門票:大搖大擺走進去不理驗票員可以免費。

    為粵東著名古典園林。原山地綿亙10余里,今面積267公頃(其中山地面積20公頃,水域面積6.7公頃),為天下36處西湖之一。公園背倚葫蘆山,面臨西湖地。葫蘆山高50余丈,因形似葫蘆倒臥,故名。到潮州市區(qū)后坐18號公交到公園就行。

    交通:乘1路公交車在河頭站下車。出潮州汽車總站進入潮楓路向東走479米,進入環(huán)島走進入環(huán)城西路向東北走534米,到達目的地潮州西湖公園。

    10.筆架山

    門票:10元/人。位于城東、跨過廣濟橋便是,因其三峰并峙,狀如筆架而得名,相傳韓愈被貶至潮州時,曾經(jīng)登臨此山游覽并親手種植了橡木,后人便稱筆架山為“韓山”,稱橡木為“韓木”。筆架山的山麓還建有“韓文公祠”,筆架山也因此而成為潮州古人心中的文化勝地,他們每年都會以橡木開花的多寡來預卜科名的盛衰,“韓祠橡木”也成為“潮州八景”之一。 筆架山還是宋代時期潮州陶瓷的生產(chǎn)基地,其窯群綿亙不斷,號稱“百窯村”筆架山也被譽為“宋廣東陶瓷之都”。

    交通:3路、10路可到達,韓祠站下車,票價1元/人,筆架山宋窯遺址還未開發(fā)、包裝,潮州旅行社一般不做推介。該點在潮州韓江師范學院附近的山腰,坐十號公交車去到韓江邊的糖廠站下,然后一直往韓江師范學院方向走,過二到三條小巷口,問路進小巷上去就是了。

    潮州市區(qū)街上有很多特色的三輪車只要隨手一招就有,價錢也便宜在市區(qū)一般都是5元以下五元前就會帶你走遍潮州市區(qū)的著名景點。可以坐車到車站再打的到你想到的地方,潮州打的要講價的,潮州小食一般要在小巷才能吃到真正好吃的。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鳳凰洲公園景觀設計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wǎng)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薦閱讀:

    火鳳凰眾創(chuàng)孵化運營公司(火鳳凰科技有限公司)

    金鳳凰廣場景觀設計(金鳳凰廣場的噴泉最近開放嗎)

    武漢火鳳凰干嘛的(武漢火鳳凰云計算有限公司)

    廣告方案怎么寫(廣告方案怎么寫-)

    如何開一個廣告公司(開一家廣告公司需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