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十大排名 > 專題列表 > 正文
唐代愛國詩人十大排名(唐代愛國詩人十大排名表)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唐代愛國詩人十大排名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目錄:
一、唐朝詩人排名前十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王維 其余的杜牧 李商隱 孟浩然 王昌齡 劉禹錫等差不多
具體的:
張九齡(673-740),字子壽,韶州(今韶關市)人,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玄宗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唐代有名的賢相。
<<--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當時唐安西大都護府所在的碎葉城(今吉爾斯坦境內)。天才橫溢,被譽為謫仙人。其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屬河南),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因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又做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其詩善于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反映出當時政治的腐敗,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開元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詩風沉郁頓挫,語言精煉傳神,對后世詩人影響極大。
<<--
王維(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
<<--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歲時到長安應過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鄉(xiāng)鹿門隱居讀書、寫詩自娛。詩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齊名,合稱“王孟”。
<<--
王昌齡(約690-756?),字少伯,今陜西西安人,一說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開元十五年進士,一生只做過中下級官吏,安史之亂時,于還江寧途中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詩以寫宮怨、邊塞、送別為佳,尤長于七絕,有“七絕圣手”之稱,時人推為“詩家天子”。
<<--
丘為(694-789?),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天寶年間進士,歷官太子右庶子,與王維、劉長卿等友善,活到95歲,相傳是唐代享壽最高的一位詩人。
<<--
綦毋潛(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說江西南康人。開元十四年進士,由宜壽尉入為集賢院待制,遷左拾遺,終著作郎,后歸隱江東。詩多寫山林隱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麗。
<<--
常建(708-765?),籍貫不詳,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只做過盱眙尉的小官。詩以寫山水田園為主,選語精妙,境界超遠。
<<--
岑參(715-770),南陽人,一說湖北江陵人,少時隱居河南嵩陽。天寶三年進士,初為小官,后做過嘉州刺史等官,世稱“岑嘉州”。詩以寫邊塞生活著稱,與高適齊名,合稱“高岑”。
<<--
元結(719-772),字次山,號漫郎、聱叟,曾避難入猗于洞,因號猗于子,河南人。天寶十二年進士,因招募義軍抗擊史思明有功,廣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遷容管經略史。詩多諷喻時政,反映人民疾苦。
<<--
韋應物(737-791?),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天寶末年曾在宮廷擔任過玄宗的侍衛(wèi)官,早年為人任俠,狂放不羈,后來發(fā)奮讀書考中進士。因做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縣解州鎮(zhèn))人,世稱柳河東。德宗貞元年九年進士,又舉博學鴻詞科。官禮部員外郎,因參與變革的王叔文集團,被貶為永州司馬,后遷柳州刺史,人稱柳柳州。詩文在當時都很有名,和韓愈共同領導了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隱居河南嵩山,四十多歲才中進士,只做過縣尉一類的小官。一生困頓,性情耿介,詩多描寫民間疾苦和炎涼世態(tài)。語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風格。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年輕時使年任俠,睿宗文明元年進士,武則天執(zhí)政時,任時麟臺正字、右拾遺等小官。他對自六朝以來浮華綺麗的詩風深感不滿,力求改革,在詩歌創(chuàng)作與理論上都作出過重要貢獻。
<<--
李頎(690-751),東川(今四川三臺)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xiāng)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幼孤貧刻苦好學,德宗貞元八年進士。曾任監(jiān)察御史,因上疏請免關中賦役,貶為陽山縣令。后隨宰相裴度平定淮西遷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做過吏部侍郎,死謚文公,故世稱韓吏部、韓文公。是唐代古文運動領袖,與柳宗兒合稱韓柳。詩力求險怪新奇,雄渾重氣勢。
<<--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號士。其先世為太原人,后遷居下圭(今陜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鄭。貞元十五年進士。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哪《琵琶行》、《長恨歌》等也極有名。
<<--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因處于牛李常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詩構思新奇,風格農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昆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誚。
<<--
高適(702-765),字達夫,德州莜(今河北景縣)人,少潦倒落拓,四十歲后舉有道科中第,授封丘縣尉,不久即辭去,后來在河西節(jié)度使歌舒翰幕中掌書記,接觸了大漠神奇風光和戍邊士卒的艱苦生活。其詩直抒胸臆,不尚雕飾,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寫邊塞生活,與岑參齊名,也稱“高岑”。
<<--
唐玄宗(685-762),一稱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禪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開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賢相,政治清明,史稱開元之治。后來相繼任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寵幸楊貴妃姐妹和邊將安祿山,釀成安史之亂,逃往蜀中,其子李亨即位后,尊之為在上皇。能詩,通曉音律。
<<--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十四歲應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參軍,后往交趾探望父親,不幸溺溺水死,年僅二十七歲。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杰。
<<--
駱賓王(640-?),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早年落魄無行,但詩文早有名,平生只做過主簿一類的小官,參加過徐敬業(yè)討伐武則天的義兵,為徐起草了《討武氏檄》,后來兵敗亡命,不知所終。也是初唐四杰之一。
<<--
杜審言(約646-708),字必簡,祖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河南鞏縣,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進士,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
<<--
沈亻全期(約656-714),字云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上元進士,官至太子少詹事。詩與宋之問齊名,合稱“沈宋”,所作多應制之作,意義不大,但對律詩的定型所起作用較大。
<<--
宋之問(約656-712),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上元進士,武則天時官尚方監(jiān)丞,中宗時入選為修文館學士,因謅事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為士林所不齒,玄宗先天年間賜死。詩與沈亻全期齊名,合稱“沈宋”,所作多粉飾現實,歌頌升平,價值不大,但律詩在初唐時有一定地位。
<<--
王灣(?-750),今河南洛陽人,玄宗先天年間進士,開元五年任滎陽主簿,終洛陽尉。詩作流傳下來的不多,這首《次北固山下》為最著名。
<<--
劉長卿(709-790?),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人。開元二十一年進士,曾任長洲縣尉,因事下獄兩遭貶謫,移睦州司馬,官司隨州刺史。詩多寫政治失意之感受,也有反映離亂之作,善于描繪自然景物。五言詩成就較高,被稱為“五言長城”。
<<--
錢起(722-780),字仲文,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天寶十年賜進士第一人,曾任考功郎中,翰林學士,與韓雄(左)羽、李端、盧綸等號稱大歷十才子。又與郎士元齊名,人為之語曰:“前有沈宋,后有錢郎?!鳖}材多偏重于描寫景物和投贈應酬。
<<--
韓雄(左)羽(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十三年進士。德宗時,除駕部郎中,知制誥,經中書舍人,為大歷十才子之一,詩詞藻華麗,以七絕《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一首為最有名。據說當時有兩個韓雄(左)羽,都善詩文,一次要授官,上命下來,不知該授給哪一位,皇帝只好批曰:“與詠‘春城無處不飛花’之韓雄(左)羽?!笨梢姶嗽娭戎?。
<<--
劉繚(右上部)日(704-745?),江東(今江西奉新)人,開元十一年進士,曾任校書郎、洛陽尉、夏縣令,為人淡泊,喜結交方外之士。詩多寫自然景物。
<<--
戴叔倫(732-789),字幼公,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也有反映人民生活痛苦的作品。
<<--
盧綸(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曾因安史之亂,遷居今江西波陽。屢舉進士不第,后得宰相元載賞識,才得以做了幾任小官,累官檢校戶部郎中。大歷十大才子之一,詩多贈答應酬之作,無甚特色。但邊塞詩寫得很有氣勢,一些描繪自然景物的詩也不乏佳作。
<<--
李益(748-827),字君虞,陜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后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憲宗時官秘書少監(jiān),終禮部尚書。詩風豪放明快,尤以邊塞詩為有名。
<<--
司空曙(約720-790?),字文明,一作文初,廣平(郡治今河北永年東南)人。曾舉進士,為劍南節(jié)度使幕府,官水部郎中,也是大歷十才子一,詩多寫自然景色和鄉(xiāng)情旅思,長于五律。
<<--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縣),貞元九年進士,登博學鴻詞科,授監(jiān)察御史,因參加王叔文變法,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勢力,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交好,人稱“劉柳”,又與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稱“劉白”,詩風格清新,宛轉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華,并多反映社會生活。
<<--
張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吳郡(治今江蘇蘇州),少時僑寓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貞元十五年進士,歷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yè)等職,故世稱“張水郎”或“張司業(yè)”。又因其家境窮困,眼疾嚴重故孟郊稱他為“窮瞎張?zhí)!?。是韓愈的學生,詩多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民生疾苦,頗得白居易推重,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
<<--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和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及劍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jiān)察御史,黃、池、睦諸州刺史,后入為司勛員外郎 ,終中書舍人。詩豪爽清麗,自成風格,人稱“小杜”。又與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
<<--
許渾(生卒年不詳),字用晦,一作仲晦,潤州丹陽(今江蘇鎮(zhèn)江)人。屢試不第,直到文宗太和三年才中進士,官虞部員外郎,睦州、郢州刺史,自少苦學多病,喜愛林泉,詩長于律體,多登高懷古之作。
<<--
溫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飛卿,今山西祁縣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時號“溫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國子助教。詩辭藻華麗,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與李商隱齊名,并稱“溫李”。亦作詞,是“花間派”鼻祖,對五代以后詞的發(fā)展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
馬戴(775-?),字虞臣,今陜西華縣人,一說河北人或江蘇人。屢試不第,直到武宗會昌四年才中進士。宣宗大中初年在太原幕中掌書記,因直言得罪,被貶為龍陽(今湖南漢壽)尉,后官太常博士。詩風與賈島相近,嚴羽認為其律詩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
<<--
張喬(生卒年不詳),今安徽貴池人,懿宗咸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鄭谷、張賓等東南才子稱“咸通十哲”。因避黃巢之亂,曾在九華山隱居。詩清雅巧思,風格也似賈島。
<<--
崔涂(854-?),字禮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帶人。僖宗光啟四年進士。終生飄泊,曾長期羈旅于四川和陜西一帶。詩多以飄泊生活為題材,情調蒼涼。
<<--
杜荀鶴(846-907),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相傳為杜牧出妾之子。昭宗大順二年進士,但示授官。后任五代梁太祖朱溫的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其詩語言通俗,部分作品反映唐末軍閥混戰(zhàn)局面下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悲慘遭遇,當時較突出,宮詞也很有名。
<<--
韋莊(836-910),字端已,長安杜陵(今屬陜西長安縣)人,昭宗乾寧元年進士,年輕時生活放蕩,后入蜀為王建掌書記,王建為前蜀皇帝,任命他為宰相,詩詞都很有名,長詩《秦婦吟》反映戰(zhàn)亂中婦女的不幸擬遇,在當時頗負盛名,但詩中對黃巢農民起義軍頗多詆毀。所作詞語言清麗,多用描手法,寫閨情離愁和游樂生活,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的重要詞人。
<<--
僧皎然(730-799),字清晝,本姓謝,為南朝宋謝靈運十世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曾與顏真卿等唱和往還,又與靈徹、陸羽等同居吳興杼山妙喜寺。詩多送別酬答之作,部分篇什宣揚佛教出世思想。情調閑適,語言簡淡。
<<--
崔顥(約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一年進士,官司勛員外郎。早期有過一段風流不羈的生活,詩多寫閨情,流于浮艷,后歷邊塞,詩風變得雄渾豪放。
<<--
祖詠(699-746?),洛陽(今屬河南)人,后遷居汝水以北,開元十二年進士。曾因張說推薦,任過短時期的駕部員外郎。詩多狀景詠物,宣揚隱逸生活。
<<--
崔曙(約704-739),宋州(今河南登封)人,開元二十三年第一名進士,但只做過河南尉一類的小官。曾隱居河南嵩山。
<<--
皇甫冉(716-769)字茂政,今江蘇丹陽人,先世居甘肅涇州。天寶十五年進士。曾官無錫尉,大歷初入河南節(jié)度使王縉幕,終左拾遺、右補闕。詩清逸可誦,多飄泊之感。
<<--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早年家貧。舉貞元九年明經科,十九年書判拔萃科,曾任監(jiān)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后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軍節(jié)度使任上。與白居易同為早期新樂府運動倡導者,詩亦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其實,無論是反映生活的廣度與深度還是詩歌藝術,元稹都遠不能與白居易相比。
<<--
薛逢(806-876?),字陶臣,今山西永濟人,武宗會昌元年進士。官宏文館學士、尚書郎,后出為巴州、蓬州、綿州刺史。持論鯁切,以謀略高自標顯。終秘書監(jiān)。詩多草率而成,未免失之淺露。
<<--
秦韜玉(生卒年不詳),字中明,京兆(今陜西西安市)人。應進士不中,僖宗中和二年賜進士及第。曾從僖宗入蜀,依附有權勢的宦官田令孜,官工部侍郎、神策軍判官。詩以七律見長。
<<--
裴迪(716-?),關中(今屬陜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早年與王維友善,同居終南山,相互唱和?,F存詩多為五絕。常描寫幽寂的景色,思想傾向與王維的山水詩相近。
<<--
王之渙(688-742),字季陵,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今山西絳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是大歷十才子之一。
<<--
王建(約767-830?),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出身寒微。大歷十年進士。曾作過縣尉、縣丞、司馬一類的小官,又從軍到邊塞,晚年退居今陜西西安市。擅長樂府詩,與張籍齊名。其以田家、蠶婦、織女、水夫等為題材的詩篇,對當時政治的腐朽和人民生活的痛苦作了不同程序的反映,語言也較樸實。
<<--
權德輿(759-818),字載之,今甘肅秦安人,一說為陜西略陽人。少有文名,曾官禮部侍郎同平章事,因與李林甫不合,出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詩多而無甚特色,只有少數樂府詩為人稱道。
<<--
張祜(生卒年不詳),字承吉。清河(今屬河北)人,一說河南沁陽人。早年寓居蘇州,后至長安,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詩以宮詞為最有名,深得同時代詩人杜牧的推重。
<<--
賈島(779-843),字閬仙,一作浪仙,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初落拓為僧,名無本,后韓愈勸之還俗。屢考進士不中,曾任長江主簿,人稱賈長江。是有名的苦吟詩人,以追求清奇、冷峭的意境著稱,又重煉字。與孟郊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
李頻(818?-876),字德新,今浙江建德人,宣宗大中八年進士,歷官秘書郎 、南陵尉、武功令、侍御史,終建州刺史。詩以寫山水、別情為主要題材。
<<--
西鄙人,西部邊地的人民,故稱為西鄙人。
<<--
金昌緒(生卒年不詳),今浙江杭州市人,余不詳。
<<--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州(今浙江蕭山)人,武則天證圣元年進士,曾任禮部侍郎、太子賓客、秘書監(jiān)等。自號四明狂客,與李白、張旭等人在長安稱“飲中八仙”。工書法,尤善草隸,詩多祭神樂章和應制之作,偶有小詩清新可喜。
<<--
張旭(675-750?),字伯高,吳(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常熟縣尉,金吾長史。善草書,性好酒,世稱張顛,也是“飲中八仙”之一。其草書當時與李白詩歌、裴文劍舞并稱“三絕”,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
<<--
王翰(約687-735后),字子羽。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睿宗景云元年進士。任過仙州別駕,后貶道州司馬。任俠使酒,恃才不羈。詩多古體,蒼涼奔放。
<<--
張繼(生卒年不詳),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天寶十二年進士,曾官鹽鐵判官、檢校祠部郎中。其詩多登臨紀行之作,多寫抑郁怨憤之思,不事雕琢,而清新可喜。
<<--
劉方平(生卒年不詳),今河南洛陽人。天寶時名士,卻不樂仕進,寄情山水、書畫,詩亦有名,擅長絕句。
<<--
柳中庸(生卒年不詳),本名淡,字中庸。今山西永濟縣人,大歷時進士,曾任洪州戶曹參軍,與盧綸、李端等為詩友。
<<--
顧況(約725-約814),字逋翁。蘇州海鹽(今屬浙江)人。肅宗至德二年進士。曾官著作郎,因高刺權貴,被貶為饒州司戶。后攜家隱居潤州延陵茅山,自號華陽真逸。善畫山水,詩平易流暢,比較注意反映當時的社會矛盾,嚴羽稱其有盛唐風骨。
<<--
朱慶余(生卒年不詳),字可久,越州(今浙江紹興)人,敬宗寶歷二年進士。曾官秘書省校書郎。其詩辭意清新,描寫細致,為張籍所賞識,內容則多寫人具日常生活。
<<--
鄭畋(約824-882),字臺文,滎陽(今屬河南)人,武宗會昌年間進士,歷任中書舍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等職,曾鎮(zhèn)壓過黃巢起義軍。
<<--
韓亻屋(844-約914后),字致堯(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號玉山樵人,今陜西西安人。昭宗龍紀元年進士。官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黃巢入長安,隨昭宗奔鳳翔,升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后以不附朱全忠補貶斥,南依閩王王審知而卒。其詩多寫艷情,詞藻華麗,有香奩體之稱。
<<--
陳陶(約812-885前),字嵩伯,鄱陽(今江西波陽)人,一作嶺南人,又作劍浦(今福建南平)人。舉進士不第,寄情山水,自稱三教布衣。宣宗大中年間避亂入洪州西山學神仙,后不知所終。
<<--
張泌(930-?),字子澄,今江蘇江都人。曾任句容尉,南唐后主時官中書舍人。
<<--
無名氏,無名。
<<--
杜秋娘,杜牧《杜秋娘詩序》云: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為李奇妾,后奇叛來,籍之入宮,有寵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娘為皇子傅母?;首訅眩庹耐?,被罪廢削,秋因賜歸故鄉(xiāng)。
<<--
薛濤 字洪度,生于大歷五年,卒于大和六年(即公元770-832年),享年63歲。原籍長安,幼隨父居成都,八九歲能詩,十六歲入樂籍,脫樂籍后終身未嫁。
<<--
蘇味道 趙州欒城人。與里人李嶠俱以文翰顯,時人謂之蘇李。弱冠擢進士第,累轉咸陽尉。裴行儉引管書記,延載中,歷鳳閣舍人、檢校侍郎。證圣元年,出為集州刺史,俄召拜天官侍郎。圣歷初,遷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三品,前后居相位數載,多識臺閣故事。神龍時,坐張易之黨貶眉州刺史,還為益州長史卒。詩風清正挺秀,綺而不艷。多詠物詩。代表作為《正月十五夜》、《詠虹》、《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尋復禮上人之作 》等,其中《正月十五夜》寫元宵夜景,火樹銀花加之秾李游伎,更有明月行歌,令人不禁悠然神往,不愧佳作。另外《詠虹》詩對虹的描寫刻劃亦頗值得稱道。有集十五卷,今編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六十五)。
<<--
劉希夷 一名庭芝,汝州人。少有文華,落魄不拘常格,后為人所害。希夷善為從軍閨情詩,詞藻婉麗,然意旨悲苦,未為人重。后孫昱撰《正聲集》,以希夷詩為集中之最,由是大為時所稱賞。代表作有《從軍行》、《采?!贰ⅰ洞喝招懈琛?、《春女行》、《搗衣篇》、《代悲白頭翁》、《洛川懷古》等。其中《代悲白頭翁》一詩寫花開花落,時光擲人;昔日紅顏美少年,今成半死白頭翁,由此發(fā)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以及“宛轉娥眉能幾時,須臾鶴發(fā)亂如絲”之感慨。其用詞與意境與《紅樓夢》中甄士隱對跛足道人的《好了歌》的解注之詞“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币约镑煊竦摹对峄ㄔ~》“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的用詞與意境何其相似,然其辭氣不弱于后者,年代上則早之幾百年,由此足見希夷洞察世事之深,文學造詣之高。所謂曲高和寡,尺澤之鯢難量江海之大,希夷之初不為人重亦難怪也。集十卷,今編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八十二)。
<<--
虞世南 字伯施,余姚人。沉靜寡欲,精思讀書,至累旬不盥櫛。文章婉縟,見稱于仆射徐陵,由是有名。在隋,官秘書郎,十年不徙。入唐,為秦府記室參軍,遷太子中舍人。太宗踐祚,歷弘文館學士、秘書監(jiān)。卒謚文懿。太宗稱其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手詔魏王泰曰:“世南當代名臣,人倫準的,今其云亡,石渠、東觀中無復人矣?!逼鋾▌側岵⒅?,骨力遒勁,與歐陽詢、楮遂良、薛稷并稱“唐初四大家”。其詩風與書風相似,清麗中透著剛健。因是近臣,故侍宴應詔的作品較多。代表作有《出塞》、《結客少年場行》、《怨歌行》、《賦得臨池竹應制》、《蟬》、《奉和詠風應魏王教》等。其中后三首詠物詩(即《賦得臨池竹應制》、《蟬》、《奉和詠風應魏王教》)分別寫竹、蟬和風,緊緊抓住對象特點,刻畫得相當傳神,例如《蟬》詩寫蟬飲清露,棲(梧桐)高處,聲因高而遠,而非是依靠秋風,寓意君子應象蟬一樣居高而聲遠,從而不必憑借、受制于它物,世南描摹狀物、托物言志之功夫可見一斑矣。集三十卷,今編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三十六)。
<<--
張謂 字正言,河南人。天寶二年登進士第,乾元中為尚書郎,大歷間官至禮部侍郎,三典貢舉。其詩詩風清正,多飲宴送別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歸上都》等,其中以《早梅》為最著名,《唐詩三百首》各選本多有輯錄。“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寫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一百九十七)。
<<--
徐氏 系前蜀太后也。成都徐耕,生二女,皆有國色,能為詩,蜀王建納之。姊為賢妃,娣為淑妃。王衍即位,冊賢妃為順圣太后,淑妃為翊圣太妃。咸康元年,衍奉太后太妃同禱青城山,凡游歷之處,各賦詩刻于石。其詩不僅能點出所游歷勝景的妙處,還跳出所詠實物的囿限,浮思聯翩,虛實相生,令人不禁悠然神往,誠才女之作也。十六首詩中《題金華宮》、《玄都觀》(一)、《三學山夜看圣燈》(一)等皆是佳作,尤以《三學山夜看圣燈》(一)為最善?!绊嗲媒鸬仨?,僧唱梵天聲。若說無心法,此光如有情”將觀圣燈之景有聲有色地呈現于人前,寫得十分高妙離俗。有詩一卷(全唐詩上卷第九)。
<<--
于良史 徐州張建封從事。其五言詩詞語清麗超逸,講究對仗,十分工整。詩多寫景,同時寄寓思鄉(xiāng)和隱逸之情。詩七首,都是佳作,尤以 《春山夜月》、《宿藍田山口奉寄沈員外》兩首為最善?!洞荷揭乖隆分小稗渌略谑?,弄花香滿衣?
二、中國愛國詩人有哪些?
1、文天祥,初名云孫,字宋瑞,一字履善。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省吉安人 ,與陸秀夫、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
于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
2、辛棄疾(1140-1207),愛國詩人,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作品中大量出現渴望祖國統(tǒng)一詩篇。辛棄疾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謚忠敏。
3、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人,南宋文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的詩作多抒發(fā)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tǒng)治集團的屈辱投降,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強烈愛國熱情,不僅在同時代的詩人中顯得很突出,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
4、岳飛,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于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余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zhàn)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
岳飛,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guī)模進攻戰(zhàn)役的統(tǒng)帥。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怒發(fā)沖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著有《岳忠武王文集》。
5、杜甫,字子美,漢族,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愛國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唐朝詩人排名前十
唐朝詩人排名前十如下:
1、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生活在盛唐到中唐時期,是跟李白齊名的詩歌大神。他共留下1300多首詩歌,有一顆赤子之心,極具博愛情懷和悲憫意識。儒家思想一度是我們行為處事的價值標準,在杜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因此,他被冠以“詩圣”。
2、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生活在盛唐時期,祖籍甘肅天水,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他的詩歌如奔涌的大江長河,氣勢恢宏,奔放灑脫,給后世留下了許多精品,影響十分廣泛。
他的代表作,如《將進酒》、《蜀道難》、《行路難》、《靜夜思》、《月下獨酌》等詩歌,是情感、意蘊和氣勢完美結合的典范,把我國古代浪漫主義文學推向了高峰。
3、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生活在初唐,是名副其實的詩歌大咖,祖籍在今天的山西運城。他的詩歌空靈清新,流露出濃濃的禪意,宛如一陣陣清風吹來,再浮躁的心情也能被化解。
像《山居秋暝》、《竹里館》、《鹿柴》、《渭川田家》等詩,也只有他才能寫出來。同時,他還是一位丹青高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創(chuàng)作水墨山水畫的畫家。有一部分學者把他稱為“文人畫”鼻祖。
4、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生活在中唐到晚唐時期,是繼杜甫之外又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祖籍在今天的河南新鄭。他繼承了杜甫的詩歌傳統(tǒng),讓詩歌回歸到現實生活,舉起了現實主義詩歌在中唐的大旗,詩歌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在社會上流傳很廣,影響極大。
如《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等詩歌,既有對現實社會的批判,又有對勞動人民的深刻同情,體現了他一貫的詩歌立場。
5、李商隱
李商隱(813年——858年)生活在晚唐,祖籍在今天的河南焦作,據說他是一個情種。若比起詩歌情感的細膩程度,以及愛情詩的豐富性和優(yōu)美性,李商隱可以說是唐代詩人第一。他的愛情詩寫得凄美動人,纏綿悱惻,被傳誦至今。
如《錦瑟》中“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無題》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保@些詩句很多人都能背誦。
6、元稹
元?。?79年——831年)是生活在晚唐時期的大詩人,跟白居易、劉禹錫等著名詩人生活在同一時代,祖籍在今日的河南洛陽。是唐代新樂府運動的主將之一,詩風纏綿柔美,深得少女喜歡。另外,他在悼亡詩創(chuàng)作中成就非常大。
如,那首《離思其四》寫道: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此詩情感深沉飽滿,被譽為悼亡詩的扛鼎之作。總體來說,他的詩歌水準很高,只因為白居易在當時過于耀眼,風頭稍微蓋過了他。
7、杜牧
杜牧(803年——852年)是晚唐代表詩人,祖籍在今天的陜西西安。他一生創(chuàng)作頗豐,詩風多變,尤其是諷刺當時社會的幾首詩歌相當出彩。如《過華清宮其一》中的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又如《遣懷》中的句子,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都是諷刺時事的名句。
當然,他還有《山行》、《清明》等膾炙人口的名作,風格清新綺麗,被廣為流傳。被譽為“小李杜”之一,足以證明他的詩歌成就。
8、劉禹錫
劉禹錫(772年——842年)是晚唐著名詩人,祖籍在今天的河南洛陽,有“詩豪”之稱,作詩涉獵題材很廣,尤其是他把民歌引入了詩歌創(chuàng)作,開了一代先河。
他的民歌體詩歌樸素自然,歡快輕靈,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朗朗上口。如《竹枝詞》寫道: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烏衣巷》所言:朱雀橋邊野草,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等詩。
9、王昌齡
王昌齡 (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時期大臣,著名邊塞詩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汜水縣尉。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坐事流放嶺南。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授江寧縣丞。安史之亂時,慘遭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圣手”之稱。著有《王江寧集》六卷。如《從軍行其四》中的詩句“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是何等的霸氣。
10、李賀
李賀(791年——817年)生活在中唐時期,祖籍在今天的河南洛陽,是一位天才型詩人。他的詩歌充滿奇思妙想,辭藻華麗,詩歌語言凄美而冷峻,常有奇崛的詩句蹦出。
如《金銅仙人辭漢歌》中“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保堆汩T太守行》中“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倍际敲洹?span style="display:none">tSJ創(chuàng)意嶺 - 安心托付、值得信賴的品牌設計、營銷策劃公司
四、十大古詩人排行榜
說法不一,因為要從成千上萬位古代詩人中排出10位來太困難了,各有各的標準和喜好,選出來的人選也是見仁見智。但是一般公認的排名前十的有8位,分別是:屈原、曹植、陶淵明、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以時間先后為序)。最后這2位,說法就多如牛毛了,或可入選的詩人主要有:陸游、辛棄疾、李商隱、宋玉、謝靈運、杜牧、李煜、柳永、周邦彥、李清照、孟浩然、岑參等。
以上就是關于唐代愛國詩人十大排名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文創(chuàng)vi設計畢業(yè)設計唐代(文創(chuàng)類vi設計)
關于機器人的有趣科普小知識(關于機器人的有趣科普小知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