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品牌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嵩陽書院的景觀設計(嵩陽書院的景觀設計師是誰)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guān)于嵩陽書院的景觀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guān)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錄列表:
一、中國都有哪幾大著名的書院?
有四大書院,分別是應天書院,岳麓書院、嵩陽書院、白鹿洞書院。
1、應天書院
應天書院起源之早,規(guī)模之大,持續(xù)之久,人才之多,居古代四大書院之首。所以,《宋史》記載:“宋朝興學,始于商丘”。1998年國家郵電部在商丘舉辦了四大書院郵票首發(fā)儀式。
應天府書院即應天書院、睢陽書院,其前身為南都學舍,為五代后晉時的商丘人楊愨創(chuàng)辦,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國家4A級風景區(qū)商丘古城南湖畔,為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正式賜額為應天書院,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應天書院改為府學,為應天府書院,慶歷三年(1043年)改為南京(北宋陪都,今河南商丘)國子監(jiān),為北宋最高學府。
北宋初書院多設于山林勝地,唯應天書院設于繁華鬧市,人才輩出。隨著晏殊、范仲淹等的加入,應天書院逐漸發(fā)展為北宋最具影響力的書院,是古代書院中唯一一個升級為國子監(jiān)的書院,被尊為北宋四大書院之首。
2、岳麓書院
岳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
其古代傳統(tǒng)的書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書院建筑群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麓書院歷經(jīng)千年而弦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chuàng)立岳麓書院。
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岳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岳麓書院”四字門額。 嗣后,歷經(jīng)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并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
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1986年湖南大學宣布完成修復岳麓書院,并正式對外開放。
3、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高等學府,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世界文化遺產(chǎn)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組成部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
嵩陽書院建制古樸雅致,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筑有五進,廊廡俱全。嵩陽書院因其獨特的儒學教育建筑性質(zhì),被稱為研究中國古代書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標本”。
書院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獨特的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嵩陽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是書院中的佼佼者,對傳播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培養(yǎng)造就人才發(fā)揮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4、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觀,享有“海內(nèi)第一書院”之譽,被評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間(公元940年),是中國首間完備的書院;南唐時建成“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設立的國學。
宋代理學家朱熹出任知南康軍(今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時,重建書院,親自講學,確定了書院的辦學規(guī)條和宗旨,并奏請賜額及御書,名聲大振,成為宋末至清初數(shù)百年中國一個重要文化搖籃,是中國教育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
擴展資料:
湖南大學的前身岳麓書院,素有“千年學府”之譽,創(chuàng)辦于公元976年(北宋開寶九年),自宋代起即被視為“天下四大書院”之一。
在長期發(fā)展中,岳麓書院逐步形成了“愛國務實、學思并進”的教育特色,形成了“經(jīng)世致用、實事求是、兼容并蓄”的治學傳統(tǒng)。
在岳麓書院千余年的學術(shù)發(fā)展史上,始終貫穿著湖湘學派“通經(jīng)致用”的學術(shù)傳統(tǒng),并發(fā)展為“實事求是,兼容并蓄”。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伴隨中國教育近代化進程,岳麓書院完成了從古代書院到新式學堂的轉(zhuǎn)型,但其優(yōu)秀的教育思想仍得到了繼承和發(fā)展。
1926 年,湖南大學定名后的首任校長李待琛提出了“大學對各派學術(shù)思想均有自由研究”的教育思想。1930 年,《湖南大學組織大綱》規(guī)定“以研究高深學術(shù)養(yǎng)成專門人才為宗旨”。
特別是曾三任湖南大學校長的胡庶華頗具代表性。在他創(chuàng)作的湖南大學校歌歌詞中,鮮明地提出了“承朱張之緒,取歐美之長”的主張,即堅持繼承岳麓書院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與學習西方科學技術(shù)并重的教育理念。
20 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成文山校長提出了“人文與理工相通,科學與技術(shù)相融,教育與研究并重,知識與智慧同尊,以培養(yǎng)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所需的各類人才為宗旨”的教育思想。
1996年《湖南大學“九五”規(guī)劃綱要》提出的辦學思想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工、理、文、管等方面人才,繼承和發(fā)揚岳麓書院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著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二、宋初四大書院包括哪幾個?如何成立的?介紹相關(guān)歷史?
宋初四大書院包括: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應天書院
一、岳麓書院:
岳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腳下。
1、如何成立:岳麓書院歷經(jīng)千年而弦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chuàng)立岳麓書院。北宋祥符八年,宋真宗召見岳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岳麓書院”四字門額。
嗣后,歷經(jīng)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岳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并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中華民國15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1986年湖南大學宣布完成修復岳麓書院,并正式對外開放。
2、相關(guān)歷史:
北宋開寶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辦學的遺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黃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書院。
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岳麓書院進入了北宋的鼎盛時期。
明初,朱元璋奉行“治國以教化為先,教化以學校為本”的政策。重視地方官學的復興,而不倡導書院教育。全國書院頹廢,岳麓書院也因此沉寂了百余年。成化年間,書院開始逐漸恢復。
清末實施新政,廢書院而興學堂,“岳麓書院”于清朝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被湖南巡撫趙爾巽奏廢為湖南高等學堂。
1912年,湖南高等學堂奉令停辦,1959年,國務院正式批準湖南工學院恢復為湖南大學,增設文、理科,設十二個系,重新確定文、理、工綜合性大學發(fā)展模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辦學規(guī)模擴大,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李達為湖南大學校長。1950年8月毛主席應李達校長之請,為湖南大學題寫校名。
1953年院系調(diào)整,改為中南土木建筑學院,1958年改為湖南工學院,1959年復名湖南大學。1978年,國務院確定湖南大學為全國重點大學。
二、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觀,享有“海內(nèi)第一書院”之譽,被評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1、如何成立:
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間(公元940年),是中國首間完備的書院;南唐時建成“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設立的國學。
2、相關(guān)歷史:
南唐李氏朝廷,在此辦“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
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視書院教育,御賜《九經(jīng)》等書于書院,因有朝廷重視,地方官吏予以重視,書院得以發(fā)展。
1179年朱熹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又稱《白鹿洞書院教規(guī)》影響后世幾百年,其辦學的模式為后世效仿,傳至海外的日本、韓國及東南亞一帶,白鹿洞書院譽享海外。
1217年,朱熹之子朱在以大理寺任“知南康軍”,興復書院,邀請李燔去白鹿洞;
李燔擔任堂長后,白鹿洞書院達到鼎盛,各地學者云集,“講學之盛,它郡無比”。
元代末年,白鹿洞書院被毀于戰(zhàn)火。
進入清代,白鹿洞書院仍有多次維修,辦學不斷。19世紀末期,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發(fā)生急劇的變化,出現(xiàn)了教育改革的熱潮。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帝下令變法,改書院為學堂。白鹿洞書院于光緒二十九年停辦.
清末宣統(tǒng)二年,清廷廢白鹿洞書院名稱,改稱江西省高等林業(yè)學堂。書院于1903年停辦。
辛亥革命以后,書院遺址曾遭火災,藏書大部分損失。
新中國成立后,白鹿洞書院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利用,各級政府先后撥巨款進行三次大的維修,再度興盛。1959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嵩陽書院:
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嵩陽書院建制古樸雅致,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筑有五進,廊廡俱全。嵩陽書院因其獨特的儒學教育建筑性質(zhì),被稱為研究中國古代書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標本”。
1、如何成立:
嵩山地區(qū)自古就是儒家學派活動的重要地區(qū),書院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獨特的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2、相關(guān)歷史:
隋大業(yè)年間,更名為嵩陽觀,為道教活動場所。
唐弘道元年高宗李治游嵩山時,閉為行宮,名曰“奉天宮”。
五代后周時,改為太乙書院。
宋景祐二年,名為嵩陽書院,此后一直是歷代名人講授經(jīng)典的教育場所。
據(jù)記載,先后在嵩陽書院講學的有范仲淹、司馬光、程顥、程頤、楊時、朱熹、李綱、范純?nèi)实榷娜耍柗Q“二程”的程頤、程顥在嵩陽書院講學10余年。從此嵩陽書院成為北宋影響最大的書院之一。嵩陽書院是宋代理學的發(fā)源地之一。
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12月5日,嵩山古建筑群,包括嵩陽書院作為河南省唯一一處獨立項目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單。
2009年,古老的嵩陽書院再放華彩,成立鄭州大學嵩陽書院,為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國學文化做出新的貢獻。
2010年8月1日,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圍的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東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中岳廟、嵩岳寺塔、會善寺、嵩陽書院、觀星臺)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四、應天書院:
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商丘古城南湖畔
1、如何成立:
應天府書院前身為睢陽書院,是五代后晉時的商丘人楊愨所創(chuàng)辦。
2、相關(guān)歷史:
景德二年,宋真宗因宋太祖趙匡胤尊號為” 應天廣運仁圣文武至德皇帝”,遂將宋朝龍興之地宋州(今河南商丘)升州為府,稱應天府。
天圣四年,范仲淹因喪母守制商丘,受知府晏殊之聘,主持應天書院。
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變法,書院實行“三舍法”改革學校制度。明嘉靖十年,明朝巡按御史蔡叆將位于商丘城西北隅建的社學改建,沿用舊名稱“應天書院”。
康熙四十年書院改為郡義學。
清乾隆十三年,知府陳錫格重修應天書院。光緒二十七年舉國廢科舉,興學校,詔令各省的書院改為大學堂,各府、廳、直隸州的書院改為中學堂,各州縣的書院改為小學堂。1905年8月,范文正公講院改為“歸德府中學堂”(簡稱歸德中學)。
2015年3月13日,應天書院被列入“河南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2016年11月7日,“應天書院研究中心”在商丘師范學院揭牌成立。
三、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是哪四個?誰為書院之首?請仔細說明
“四大書院”指應天府書院(今河南商丘睢陽南湖畔)、岳麓書院(今湖南長沙岳麓山)、白鹿洞書院(今江西九江廬山)和嵩陽書院(今河南鄭州登封嵩山)。應天書院為書院之首。
1、應天書院
應天書院又稱應天府書院、睢陽書院、南京書院、南都書院、南京國子監(jiān),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商丘古城南湖畔。應天書院以其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影響深遠、人才輩出而居北宋“四大書院”之首。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二月二十四日,宋真宗正式賜額為“應天府書院”,是為州縣興學之始。慶歷三年(1043年)十二月,詔賜應天府書院升格為南京國子監(jiān)。 應天書院成為古代書院中唯一一個升級為國子監(jiān)的書院。
2、岳麓書院
岳麓書院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腳。五代時期,智璇等二僧在岳麓建屋辦學,形成書院的雛形。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襲擴建,創(chuàng)立岳麓書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山長周式,賜“岳麓書院”額,岳麓書院遂為全國四大書院之一。
3、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觀,享有“海內(nèi)第一書院”之譽,被評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間(公元940年),是中國首間完備的書院;南唐時建成“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設立的國學,宋代理學家朱熹出任知南康軍(今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時,重建書院,親自講學,確定了書院的辦學規(guī)條和宗旨,并奏請賜額及御書,成為宋末至清初數(shù)百年中國一個重要文化搖籃,是中國教育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
4、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區(qū)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極峰,面對雙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陽而得名嵩陽書院。創(chuàng)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時,時稱嵩陽寺。唐代改為嵩陽觀。書院著名的唐代遺跡、重達80多噸重的“大唐碑”( 全稱為《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之頌碑》),為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素有“嵩山碑王”之稱。
擴展資料
1、各書院創(chuàng)建序表
2、應天書院著名執(zhí)教、學生
執(zhí)教:楊愨、戚同文、范仲淹、石介等。
學生:楚昭輔、石延年、杜衍、畢士安、宗翼、楊大雅、王洙、范仲淹、孫復、石介、宋庠、宋祁、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張載、張方平、張昉、王堯臣、富弼、范純?nèi)?、趙概、徐處仁、許驤、王礪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四大書院
四、北宋四大書院
北宋四大書院是指應天府書院(今河南商丘睢陽南湖畔)、岳麓書院(今湖南長沙岳麓山)、白鹿洞書院(今江西九江廬山)、石鼓書院(今湖南衡陽石鼓山)。
1、應天書院
應天書院又稱應天府書院、睢陽書院、南京書院、南都書院、南京國子監(jiān),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綏陽區(qū)商丘古城南岸。應天書院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影響深遠,人才輩出,在北宋“四大書院”中名列前茅。北宋初年,書院多分布在山林勝地,而田院地處繁華市區(qū),人才輩出。
2、岳麓書院
岳麓書院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南岳72峰最后一峰岳麓山腳下。五代時,智宣等僧人在岳麓建房辦學,形成書院的雛形。
3、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觀,享有“中國第一書院”的美譽,被評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
4、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以北2.5公里的松山南麓,因地處松山之陽,面向雙溪河,背靠陡峭的山峰而得名松陽書院。
5、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位于湖南省衡陽市石鼓區(qū)石鼓山。唐元五年(公元810年),衡州才子李寬在合江閣旁建了取名為“尋真觀”(李寬中秀才書院),在此悉心讀書,為石鼓書院建立之雛型。
北宋四大書院的地位和成績
應天府書院以其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影響深遠、人才輩出而居北宋四大書院之首。在中國教育史上的地位上,無論在《中國書院辭典》、《中國古代書院》、《四庫全書》等國家典集以及史書的記載中,都名列前茅。
千年學府岳麓書院,是三湘人才輩出的歷史記錄。岳麓書院致力于建設成為培養(yǎng)國學研究、教學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的基地,建設成為既有深厚歷史文化背景、又具有現(xiàn)代學術(shù)研究條件的高端學術(shù)平臺,成為國際上有重大影響力的中外學術(shù)文化的交流中心和國內(nèi)一流的國學重地。
白鹿洞書院自南唐到晚清,培養(yǎng)出狀元3人,進士約200人,舉人、秀才更是不計其數(shù)。書院先后走出的有:南唐狀元詩人伍喬;宋末宰相、民族英雄江萬里;宋末名將、軍事戰(zhàn)略家余玠;明末科學家宋應星;清嘉慶朝狀元、軍機大臣戴衢亨等英才名士。
嵩陽書院走出的歷史名人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北宋哲學家、教育家、理學奠基人、詩人程顥;北宋教育家、理學家程頤;清順治十六年進士、登封知縣葉封等。
以上內(nèi)容參考:百度百科-北宋四大書院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嵩陽書院的景觀設計問題和相關(guān)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wǎng)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