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景觀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古寺景觀設計平面圖集(古寺景觀設計平面圖集圖片)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古寺景觀設計平面圖集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錄列表:
一、誰有現(xiàn)成的園林景觀設計圖,平面圖和立面圖,簡單一點的,拜托哦
二、青蓮寺的建筑景觀
古寺東側有明代建造的磚砌藏式佛塔,西側建有唐代建造的惠峰石塔。
寺內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藏經(jīng)樓、釋迦殿、羅漢樓、地藏樓及經(jīng)堂、僧舍,高低錯落,左右分布對稱。 釋迦殿古樸大方,雄偉壯觀,懸檐歇山頂,頭栱肥碩,飛檐騰空,具有明顯的宋代建筑風格,殿內塑釋迦佛本尊坐像及文殊、普賢二弟子,東西配殿樓上各塑廣法天尊、十六羅漢和地藏菩薩、十殿閻羅,個個栩栩如生,威嚴肅穆。寺院東部一堵山崖壁立,崖上平坦如臺,長寬各約丈余,相傳是高僧慧遠禪師注《涅盤經(jīng)》的擲筆臺,明朝王國光有詩云:“高僧云臥到蓮宮,臺上傳經(jīng)寫色空。落筆山頭乘鶴去,老松猶響雨蒼風?!迸_南端建有款月亭,中秋之夜,登亭東望,皓月從玨山峰間冉冉升起,故而名為“玨山吐月”,亭內壁上還嵌刻有許多歷代文人墨客賞月的題詩,亭的梁架結構及石柱上題有崇寧、熙寧等年號,由此可知是宋代的建筑。寺內有還有許多唐、宋、明、清各代的碑刻,字體齊備。有真、草、隸、篆等。寺南大殿的唐碑上刻有唐寶歷元年(825年)“硤石寺大隨元法師遺跡記”佛殿圖,比西安大雁塔陰刻佛殿圖稍晚,在建筑史上具有很高價值。
新寺內,中大殿是全寺主體建筑,寺東一崖陡立,長寬各3米有余,面平如臺,相傳為高僧慧遠禪師擲筆臺。 古寺初建于北齊天寶年間,是在慧遠草創(chuàng)后,經(jīng)北齊、北周、隋、唐修建而成的,為佛教彌勒凈土宗寺院。主要建筑有正殿、南殿。正殿內佛壇寬大,建筑除留有少量宋代遺構外,已被后人修補得面目全非、但殿內所存唐代彩塑6尊,是全國現(xiàn)存唐代寺觀塑像三處70余尊中的一處6尊,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這些塑像面容豐滿,肌肉健美,身式微曲,姿態(tài)自然,皆與唐塑風格一致。尤其是釋迦牟尼彩塑一尊,高約4米,雕塑精細,金光映人。其右手的處理自然妥貼,頗具重量感,與西方名畫《蒙娜莉莎》具有相通之處,藝術價值極高。
南殿彩塑12尊,風格上沿襲唐風,注重寫實,生動傳情。唐碑《硤石寺大隋遠法師遺跡記》碑首佛殿圖一幅,是已發(fā)現(xiàn)的中國古代建筑史上罕見的實物資料。南殿面闊三間,內置彩塑十二尊,其中佛壇前部五尊為宋塑。居中為結跏跌座于蓮臺的釋迦佛,兩側為侍脅文殊、普賢二菩薩及迦葉、阿難兩弟子,雕刻手法仍沿襲唐風。碑首線刻彌勒佛殿圖(亦稱彌勒講經(jīng)圖);它所顯示的佛殿,布局完整,山門、圍廊、講壇、佛殿莫不具備,是研究唐代寺院格局和形制的最好資料。北大殿有文殊、普賢、釋迦等唐代塑像,為寺中珍品。 院內的子抱母古柏令游人感嘆不已。母相周粗3米,高27米;子柏周粗1米,高24米。相傳百余年前母柏枯槁,寺院主僧決定次日將其砍伐。當天夜里,一株幼柏攀著母相的軀干纏繞而上,緊緊將母相抱住,寺僧見之,以為神意。古柏前的兩棵銀杏樹,東為雄樹,周粗5米,高約25米;西為雌樹,周粗4米,高與雄樹同。每年夏秋兩季,枝葉繁茂,遮天蔽日,以自己無可辯駁的神威,敘述著青蓮寺的沉浮興衰。
古寺東側有明代建造磚砌藏式佛塔一座,高約25米;西側有建于唐乾寧二年的惠峰石塔和宋代百法座主舍利塔。寺院東一崖陡立,長寬約3米余,面平如臺,相傳為高僧慧遠禪師擲筆處,稱“擲筆臺”。臺南端有款月亭,中秋之夜,登亭東望,皓月從玨山峰間冉冉升起,名為玨山吐月。可照出柱上題有崇寧、熙寧等年號,可證是宋代建筑。其他如唐經(jīng)幢、竇乳泉等都為游人講述一段清幽、神奇的故事。漫山遍野的松柏灌木,紅墻綠樹,與隔河相望的玨山一起,為游人提供了一個山水寺觀渾然一體,俯拾古今,頤養(yǎng)性情的林泉勝地。
在“子抱母”古柏之前,有根杏樹(俗稱白果樹)兩株。東為雄樹,樹徑5米,高約2.5米;西為雌樹,樹徑4米,高與雄樹相當。銀杏樹雌異株,成活率極低,果實青白色,為珍貴藥材。這里的兩株大樹,每年夏秋兩季枝葉繁茂,遮天蔽日,雌樹還可收獲白果百余斤,既點綴了風景,又生產了藥材,真可謂一舉兩得。
在青蓮寺外左側石崖下有一天然水池,名曰“乳竇泉”。池水清澈晶瑩,水位常年如一,澇不增,早不減,不取不增,多取不減。其上石壁,陡峭如削,直插云端,上有約20多米寬的巖石,有經(jīng)水多年沖刷、侵獨留下的痕跡。再看峭壁上的石刻,上有“瀑布飛泉”及“山吐天邊月,溪流石上云”的字樣,據(jù)考證這些是北魏時期遺留下的。由此可見,當時瀑布之壯觀,用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形容,再恰當不過了。 在青蓮寺東側有—天然石壁,巋然屹立,高約20余米。下部怪石崢嶸,頂上卻平若砥礪。頂上面積呈條狀,寬不足3米,長l0米有余,西南壁部刻“擲筆臺”三個大字,相傳為當年慧遠法師擲筆之地。據(jù)說慧遠法師至鄴學法回高都,就于丹河之濱的硤石山腰創(chuàng)建寺廟,故取名“硤石寺”,也就是最初的青蓮寺。在這里,慧遠—邊講經(jīng)說法,一邊為《涅槃經(jīng)》精心注疏。歷經(jīng)數(shù)年,《涅槃經(jīng)》終于完成。為了證明自己注疏準確可靠,他決定求上天驗證。吉日,慧遠捧書持筆沿山徑而上,當他來到這塊兀立山腰的石壁前時,決定在此告天,于是攀上石頂,將門筆對天奉上,跪拜焚香,仰天高呼:“吾注涅槃經(jīng)現(xiàn)已功畢,若疏義契理,筆當駐于空矣?!比缓髷S筆蒼天,此筆果真在空中停留。于是后人就稱此天然石壁為“擲筆臺”。
三、幫我找一下杭州六合塔、靈隱寺、岳廟、大明山的相關資料。最好有出處!
六合塔
位于錢塘江邊的六合塔,位于錢塘江大橋一側,甚為壯觀。
錢塘江畔六和塔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屹立在錢塘江北岸,西湖以南的月輪山上。該塔始建于北宋開寶三年(970年),是吳越王錢弘俶應延壽、贊寧兩個和尚之說,為鎮(zhèn)服洶涌的江朝而建造的。此地舊有六和寺,"六和"的原義有說指的是天地及四方,又有說出自佛經(jīng):"身和同住、口和無爭、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當時錢王以保境安民、不事戰(zhàn)事為國策,塔名命為"六和"。
六和塔初建時,塔身共有9級,高50余丈,塔頂裝有塔燈,可供夜航的的船舶作航標之用。由于歷史上兵燹不斷,六和塔屢毀屢建,現(xiàn)存磚結構塔身系南宋紹興二十六年所重建,外部木檐為清光緒二十六年改建修繕的。重建的塔身高59.89米,八面七級,全部為磚木結構,占地面積900平方米。
從外部觀看,六和塔有13層,實際塔內只有7級,每兩層為一級,每級中心都有小室,小室外面為廊道。沿著螺旋形階梯盤旋而上,可通頂層。塔內各級的須彌座上,飾有磚雕神人、飛天、花卉、鳥獸、魚蟲等圖案,雕刻精致、生動傳神。在塔的每層飛檐翹角上共掛有104只大鐵鈴,臨錚錚有聲。六和塔造型優(yōu)美,比例適度,雖經(jīng)多次修繕,仍基本保持著當時的風貌,是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杰作,臨并于196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錢塘江大橋位于六和塔附近,是聯(lián)系滬杭、浙贛兩鐵路的橋梁,也是中國自行建成的第一座公路鐵路雙層橋。橋全長1453米,有15座橋墩,建橋歷時3年,于1937年落成。由于錢江水流湍急,且地質條件惡劣,曾有某些外國工程師排除了在此建橋的可能,最終是中國工程師茅以升完成了這一設計和施工。
白塔同樣位于錢塘江北岸,位置比六和塔稍靠上游,建于五代時期,八面九層,為白石仿木紹構建筑。塔身四周啟蒙刻經(jīng)文、浮雕佛像或菩薩像。傳說宋代時塔下有白塔橋,是水陸交通要道。
靈隱寺
靈隱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在飛來峰與北高峰之間靈隱山麓中,兩峰挾峙,林木聳秀,深山古寺,云煙萬狀,是一處古豐富、景色宜人的游覽勝地,也是江南著名古剎之一。
【靈隱寺的歷史】
它創(chuàng)建于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歷史,為杭州最早的名剎。
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里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里建寺,取名“靈隱”。清康熙南巡時,曾登寺后的北高峰頂攬勝。他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霧之中,顯得十分幽靜,于是就賜名靈隱寺為“云林禪寺”?,F(xiàn)在天王殿前的那塊“云林禪寺”四個巨匾,就是當年康熙皇帝的“御筆”。 靈隱寺全盛時期,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僧徒達三千余眾。北宋時,有人品第江南諸寺,氣象恢宏的靈隱寺被列為禪院五山之首。 靈隱寺確實深得"隱"字的意趣,整座雄偉寺宇就深隱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濃綠之中。寺前有冷泉、飛來峰諸勝。
【靈隱寺主要景觀】
一、三大殿
今日靈隱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礎上陸續(xù)修復再建的,隱寺布局與江南寺院格局大致相仿,全寺建筑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
1.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門的佛龕供奉彌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團,笑容可掬;背對山門的佛龕供奉的是佛教護法神韋馱雕像,像高二米半,頭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貴遺物。天王殿兩側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個個身披重甲。其中兩個形態(tài)威武,兩個神色和善,俗稱四大金剛。
2.正面是大雄寶殿,原稱覺皇殿,重檐高33.6米,十分雄偉。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釋迦牟尼蓮花坐像,造像“妙相莊嚴”、“氣韻生動”,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藝術作品。正殿兩邊是二十諸天立像,殿后兩邊為十二圓覺坐像。大殿后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參”海島立體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為鰲魚觀音立像,手執(zhí)凈水瓶,普渡眾生,下塑善財童子,說是善財童子拜觀音的故事,善財童子參拜名師53位,第27參拜見觀音得道成佛。觀音兩側為第子善才與龍女,上有地藏菩薩,再上面是釋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場景:白猿獻果、麋鹿獻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動,很有藝術價值。 靈隱寺的原釋迦牟尼佛像,在1949年因大雄寶殿正梁被白蟻蛀空倒塌里被毀?,F(xiàn)在這 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時,由中國浙江美術學院的雕塑家和民間藝人們采用唐代禪宗佛像為藍本共同精心設計的。佛像高十九點六米,比原先的釋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塊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端莊凝重,低眉細目,氣韶生動,極度具風采。
3.藥師殿為近年重建,殿中供奉藥師佛像及日天、月天。殿左,有重建的 羅漢堂,陳列五百羅漢像線刻石。 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隨著一批珍貴文物古跡。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經(jīng)幢一座。兩經(jīng)幢都有《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國王建,時大宋開寶二年已巳歲閏五月》題記。大雄寶殿前月臺兩側各有一座八角九層仿木結構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經(jīng)古建筑專家梁思成生前考定,兩石塔也是吳越末年雕造的。靈隱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貝葉寫經(jīng)、東魏鎦金佛像、明董其昌寫本《金剛經(jīng)》、清雍正木刻本龍藏等等,都是彌足珍貴的寶物。
二、飛來峰
靈隱寺旁的飛來峰,也是杭州的名勝,是靈隱地區(qū)的主要風景點。飛來峰不僅風景美,而且是我國南方古代古窟藝術重要地區(qū)之一。在青林洞、玉乳洞、龍泓洞、射陽洞以及沿溪澗的懸崖峭壁上,有五代至宋、元年間的石刻造像330余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shù)那喜笑顏開、袒腹露胸的彌勒佛。這是飛來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為宋代造像藝術的代表作,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三、玉乳洞
[/在玉乳洞深處有一石徑可通往龍泓洞,又名通天洞,洞內壁上有一尊天冠觀音,是觀音造像中難得見到的一尊。西過通天洞往前便是一線天,舉首可在石隙中見到一線天光,因名一線天,一線天前即為冷泉。過冷泉,往北高峰半山腰有韜光金蓮池,為杭州第四名泉。
【描寫靈隱寺的詩】
靈隱寺
宋之問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fā),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鷲嶺,即印度靈鷲山,這里借指飛來峰。岧峣,山勢高峻貌;冠一“郁”字,見其高聳而又俱有蔥蘢之美。龍宮,相傳龍王曾請佛祖講經(jīng)說法,這里借指靈隱寺。寂寥,佛家以“清靜”為本,冠一“鎖”字,更見佛殿的肅穆空寂。這兩句,借用佛家掌故而能詞如己出;先寫山,后寫寺,山寺相映生輝,更見清嘉勝境。“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是詩中名句。入勝境而觀佳處,開人心胸,壯人豪情,怡人心境,它以對仗工整和景色壯觀而博得世人的稱賞。據(jù)說這兩句詩一出,競相傳抄,還有人附會為他人代作。接下去,進一步刻畫靈隱一帶特有的靈秀:“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眰髡f,在靈隱寺和天竺寺,每到秋爽時刻,常有似豆的顆粒從天空飄落,傳聞那是從月宮中落下來的。天香,異香,此指祭神禮佛之香。上句寫桂子從天上飄落人間,下句寫佛香上飄九重,給這個佛教勝地蒙上了空靈神秘的色彩。
寫詩如作畫,要有主體,有旁襯,有烘托。詩的前六句是詩的主體。下面八句是寫詩人在靈隱山一帶尋幽搜勝的情景和感想:“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fā),冰輕葉未凋”四句是說,詩人在靈隱山上,時而攀住藤蘿爬上高塔望遠;時而循著引水瓠木尋求幽景名泉;時而觀賞那迎冰霜盛開的山花和未凋的紅葉。這四句雖為旁襯之筆,但通過對詩人游蹤的描寫,不是更能使人想見靈隱寺的環(huán)境之幽美嗎?“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是說自己自幼就喜歡遠方的奇異之景,今日有機會面對這愜意的景色正好洗滌我心中塵世的煩惱了。“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天臺山是佛教天臺宗的發(fā)源地,坐落在浙江天臺縣,天臺山的楢溪上有石橋,下臨陡峭山澗。這兩句,乍看似乎離開了對靈隱寺的描寫,而實際上是說因游佛教勝地而更思佛教勝地。乍看“若離”,而實“不離”。這種若即若離的結尾,最得詠物之妙,它很好地起到了對靈隱秀色的烘托作用。張炎在《詞源。詠物》條下說:“體認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lián)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句,斯為絕妙”。“看余度石橋”不正是詩人游興極濃的藝術再現(xiàn)嗎?以一幅想象中的游蹤圖結束全篇,給人以新鮮之感。
岳廟
岳飛墓亦稱岳墳,位于杭州棲霞嶺南麓,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間改稱“忠烈廟”,經(jīng)歷了 元、明、清、民國時興時廢,代代相傳一直何存到現(xiàn)在?,F(xiàn)存建筑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 ,1918年曾大修,1979年全面整修,使岳廟更加莊嚴肅穆。
岳廟是歷代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場所。岳飛是南宋初抗擊金兵的主要將領,但被秦檜、張俊等人以“莫須有 ”罪名誣陷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岳飛遇害前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岳飛遇害后 ,獄卒隗順冒著生命危險,背負岳飛遺體,越過城墻,草草地葬于九曲叢祠旁。2l年后宋孝宗下令給岳飛昭雪 ,并以五百貫高價懸賞求索岳飛遺體,用隆重的儀式遷葬于棲霞嶺下,就是現(xiàn)在岳墳的所在地。嘉泰四年( 1204年)即岳飛死后63年朝廷追封為鄂王。
游人進岳廟參觀,頭門是一座二層重檐建筑,巍峨莊嚴,正中懸掛“岳王廟”三字豎匾,繼而是一個天井 院落,中間是一條青石鋪成的甬道,兩旁古木參天。正殿忠烈祠重檐中間懸著一塊“心昭天日”橫匾,是葉劍 英的手筆。大殿正中是彩色4.5米的岳飛塑像,身著紫色蟒袍,臂露金甲,顯示了武將的英雄氣概。岳飛生 前是無資格穿蟒袍的,因后封鄂王,所以身著蟒袍。
殿兩面壁上是明代莆田人洪珠寫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座像上面懸著一塊“還我河山”的橫匾,是岳飛 手跡,左右兩邊各懸一塊“碧血丹心”與“浩氣長存”橫匾,是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和已故西泠印社社長沙孟 海所書,正殿后面兩旁是岳母刺字等巨幅壁畫,展示了岳飛保衛(wèi)國家的英雄業(yè)績。大殿天花板上繪有“百鶴圖 ”,373只鶴形態(tài)各異,生動自然,可謂岳飛浩然氣節(jié)和堅貞性格的象征。
正殿西面有一組庭園,入口處有精忠柏亭,內有枯柏8段,傳說這棵柏樹原在大理寺風波亭邊上,岳飛遇害后 樹就枯死了,后來就移放在岳墳邊上,稱為精忠柏?,F(xiàn)經(jīng)鑒定,此枯柏并非南宋古柏,而是屬于松柏科的植物 化石,其歷史有一億二千萬年以上了。
入庭園,南北各有一條碑廊,北面碑廊陳列的是岳飛的詩詞、奏札等手跡,南面是歷代修廟的記錄以及歷代 名人憑吊岳飛的詩詞。庭園中間有一石橋名精忠橋;過精忠橋便是墓闕,造型古樸,是1978年重修時按南宋的 建筑風格造的。墓闕邊上有一口井名忠泉。進墓闕重門就是岳飛墓園,墓道兩側有石馬石虎石羊各一對,石俑 三對正中便是岳飛墓,墓碑上刻著”宋岳鄂王墓”,左邊是岳云墓,墓碑上刻著“宋繼忠侯岳云墓”,兩墓保 持宋代的式樣。墓前一對望柱上刻有一副對聯(lián):“正邪自古同冰炭,毀譽于今判偽真”。墓闕后面兩側分列秦 檜等4人的鑄鐵跪像,供人唾罵,遺臭萬年。墓闕后重門旁有對聯(lián)一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奸臣” 。墓園一側,另有一組庭園,現(xiàn)已辟成岳飛紀念館,供游人瞻仰。
配殿啟忠祠,原祀岳飛父母,今改作岳飛抗金史跡陳列室。岳墓,也稱岳墳。岳飛被害后,獄卒隗順潛負其 尸,葬于北山之麓,宋孝宗即位后,以禮改葬于此。陵園入口處有“精忠柏亭”,亭北側墻上,為馮玉祥書寫 的石刻題詞“民族英雄”。進墓園門,兩側是碑廊,陳列歷代石碑125塊。北廊是岳飛詩詞、奏札等手跡; 南廊是歷代名人憑吊題詠、岳廟幾次重建的碑記?,F(xiàn)在的岳飛墓闕是1979年整修時按南宋建筑風格設計的 ,墓道兩旁陳列的石虎、石羊、石馬和石翁仲,是明代的遺物。墓闕下有四個鐵鑄人像,反剪雙手,面墓而跪 ,即陷害岳飛的泰檜、王氏、張俊、萬俟咼四人。跪像背后墓闕上有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 臣?!?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及其子岳云墓葬處。1162年由宋孝宗安葬于此。墓以塊石圍砌,周圍古柏森森,墓道 有石俑莊嚴,階下有秦檜等四賊跪像。岳王廟·公元1221年為紀念民族英雄岳飛,始建岳廟和岳墳。“文革” 時,岳廟曾遭破壞,1979年重修,目前岳廟共有忠烈祠、岳飛事跡陳列館、碑廊及岳飛墓,墓前為奸臣秦檜等 四人的鐵鑄跪像。1961年岳墓被列為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明山
浙西大明山
大明山位于臨安西部順溪鎮(zhèn),別名千畝田,山顛平坦,廣達千畝,故名?!恫h志》載:“大明山,縣西九十里,其巔廣千余畝,如平地?!毕鄠魈菩谖r,首隱居于此,賦詩明志:“ 穿山透石不辭勞,地遠方知山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此山 多奇峰怪石,森聳峭拔,足稱名勝。有白蛇巖、鷂子峰、隱將林、玉龍瀑。遠望 七峰如鍔剌天稱七峰尖;山頂清溪蜿蜒,游魚細長如竹,稱竹葉魚;半山有瀑布, 一瀉而下,氣勢跌宕。許多古跡隨著美麗的民間傳說。有一巨古,平坦如榻,相 傳朱元障起義兵敗至此,曾臥古上,故名“天子古”;朱元璋屯墾時曾登臺拜將, 故山頂有點將臺;朱元障屯軍千畝田,招兵買馬,生聚訓練,養(yǎng)精蓄銳,然后殺 下山去,打下大明江山,故此山稱為大明山 。
大明山距黃山70公里,地形高差達一千余米,因而山高谷深,層巒迭嶂,群聳立,氣勢十分壯觀。氣候條件及地質條件與黃山類似,色黟然若黛,宛如國畫中的潑墨山水,奇松、怪石、云海、峰林層出不窮,稱之“浙江小黃山”,然而大明山又不同于黃山,南側幾座1400米以上高峰及三處1100米以上的高山盆地,均由變質砂頁巖及變質火山巖組成,山形平緩,林木蔥蔥,水草豐盛,流水清清,長年不斷。溪水在高山盆地中輕輕流淌,一旦進入花崗巖區(qū),便飛流直下,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飛瀑。
廣西大明山
大明山是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大明山地處北回歸線,動植物資源豐富,分布有原始森林、多種珍稀生物,特有物種及古老的地層,是一個巨大的自然生物寶庫。 大明山具有良好的區(qū)位優(yōu)勢,地處南寧北部,距市區(qū)僅93公里,是城市游人周末度假休閑的適宜距離。同時,大明山地處“桂林—南寧—北?!睆V西旅游黃金線附近,有伊嶺巖、金倫洞等景區(qū)補充,具有良好的旅游大環(huán)境。 大明山山地景觀多姿多彩,類型多樣。既有拔地而起的桂中第一峰龍頭山,也有典型的橄欖河大峽谷景觀,更有極富傳奇色彩的天坪草甸和海洋古生物化石,集雄、奇、秀、幽于一體。
大明山具有獨特的氣候環(huán)境,大明山山高林密,具有典型的山地森林景觀和氣候。春嵐、夏瀑、
秋云、冬雪務具特色,尤以夏季氣候十分涼爽,是炎熱的桂南地區(qū)消夏避暑的首先之地,而冬雪,是我國最南的賞雪勝地。
大明山水域景觀秀麗。有聲震數(shù)里、落差120多米的高巖巨瀑和水光山色交相輝映的龍湖。大明山生物景觀獨具風格。是一處巨大的天然動植物園,極具生物科普旅游價值。特別是原始森林和溝谷雨林更災驚險神奇、野趣盎然,不失
為極佳生態(tài)旅游場所。
大明山以“雨后晴翠,層巒迭嶂,滿目生機”而得名,又曰“鳴山疊翠”,是桂中最高蜂。大明山山川秀麗,雄偉挺拔,峰巒層疊,郁郁蔥蔥。山上溪流縱橫交錯,幽谷密林叢生;懸崖飛瀑,險蜂峽谷,云霧縹緲,瞬息萬變,是廣西難得的一處生態(tài)旅游勝地。
大明山由于地形復雜,氣候獨特,動植物資源豐富,相對高差大,形成了明顯而奇特的四季景觀?!按褐畭梗闹?,秋之云,冬之雪”是大明山四季景觀的縮寫。大明山長年云霧繚繞。電影《神女峰的迷霧》、《霧界》、《心泉》等的外景多拍攝于大明山。
大明山風景秀麗,旅游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具有雄、險、秀、幽等景觀特色,古今許多文人墨客都做詩詠詩稱贊,人們稱之為“廣西廬山”。
四、中國古代園林的造園手法
1、利用空間大小的對比:江南的私家園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貼邊界布置,而把中間的主要部分讓出來布置園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間;在這個主要空間的外圍伺機布置若干次要空間及局部性小空間;各個空間留有與大空間聯(lián)系起來。這樣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2、注意選擇合宜的建筑尺度:在江南園林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較大,因此,很注意建筑尺度的處理。
3、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層次:在江南園林中,造景深多利用水面的長方向,往往在水流的兩面布置石林木或建筑,形成兩側夾持的形式。借助于水面的閃爍無定、虛無縹緲、遠近難測的特性,從流水兩端對望,無形中增加了空間的深遠感。
古典園林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的一支奇葩,它特色鮮明地折射出中國人的自然觀和人生觀。與西方園林藝術相比,古典園林突出地抒發(fā)了中華民族對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環(huán)境的向往與熱愛。
擴展資料:
中國古代園林用種種辦法來分隔空間,其中主要是用建筑來圍蔽和分隔空間。分隔空間力求從視角上突破園林實體的有限空間的局限性,使之與自然融合。
因此必須處理好形與神、景與情、意與境、虛與實、動與靜等種種關系,把園內空間與自然空間融合起來。比如漏窗的運用,使空間流暢,視覺流暢,因而隔而不絕,在空間上起相互滲透的作用。
中國古代園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樓、臺、閣、館、齋、舫、墻等建筑。所有建筑,其形與神都與天空、地下自然環(huán)境相吻合,同時又使園內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園林體現(xiàn)自然淡薄、恬靜含蓄的藝術特色,并收到步移靜換、漸入佳境、小中見大等觀賞效果。
秦漢的上林苑開創(chuàng)了人工造山的先例。東漢梁翼開創(chuàng)了從神仙世界的向往轉向對自然山水模仿的先例,標志著造園藝術以現(xiàn)實生活作為創(chuàng)作起點。
魏晉南北朝的文人雅士采用概括、提煉手法所造山的真實尺度大大縮小,力求體現(xiàn)自然山巒的形態(tài)和神韻。這種寫意式的疊山,比自然主義模仿大大前進了一步。唐宋以后對疊山藝術更為講究。明清造山藝術更為發(fā)展和普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古代園林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古寺景觀設計平面圖集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wǎng)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