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營銷推廣 > 專題列表 > 正文
獨行月球、明日戰(zhàn)記、新神榜系列,這些國產(chǎn)特效大片七寸在這里
“用心做特效,用腳做劇本?!?/p>
兩三年前,這還是觀眾對單個國產(chǎn)特效影片的調(diào)侃。如今,卻幾乎成了懸在每一部特效優(yōu)秀的國產(chǎn)影片頭上的詛咒。
今年暑期檔,國產(chǎn)院線電影終于有點起死回生的兆頭。
喜劇類型,有《獨行月球》獨領風騷,即將突破30億票房。
科幻類型,有號稱“七年磨一劍”的《明日戰(zhàn)記》。
動畫電影,有追光動畫的“新神榜”續(xù)作《新神榜:楊戩》。
三部電影全部師出有名,主演和出品方都是各自領域中的“國民級別”。
好巧不巧,三部電影都對特效技術有著超高要求。
《獨行月球》里,開心麻花團隊首次嘗試將科幻元素融入喜劇創(chuàng)作。
《明日戰(zhàn)記》中遭受重創(chuàng)的人類未來世界和真人機甲大戰(zhàn),是作為科幻機甲迷的古天樂半輩子的夢想。
《新神榜:楊戩》創(chuàng)造的“蒸汽朋克 國風元素”的神話世界,更是非特效技術不能實現(xiàn)。
?
從成片效果看,“特效”這門功課,他們不僅及格了,甚至給出了高分答卷。
這對長期遭受國產(chǎn)五毛特效大片荼毒的觀眾來說,無疑是一件喜訊。
但同時,特效的進步使另一個老問題更加明顯,惹得輿論場一片怨聲載道:
這么爛的劇本,怎么配得上這么好的特效?
01
實際上,觀眾對這些電影的特效有多少驚喜,就對他們的劇本有多少怨念。
在各大網(wǎng)絡平臺的評論區(qū)里,《新神榜:楊戩》的編劇被反復“鞭尸”。
有人要求《新神榜:楊戩》的慶功宴上編劇不準上桌。
有人強行拉編劇給特效師磕頭。
還有人猜測編劇是被特效師騎在身上寫出的本子(畫面逐漸跑偏)。
總之,《新神榜:楊戩》在劇情和人設上的bug實在過于突兀,已經(jīng)到了再精美的畫面都無法彌補的程度。
而其他兩部電影的境遇也沒到哪去。
《獨行月球》被指“不好笑”“硬煽情”,《明日戰(zhàn)記》則強迫觀眾完全拋棄看一個精彩故事的需求才能發(fā)出“機械打斗場景的確不錯”的評價。
但是,當批評聲成為主流,又會有另一批觀眾跳出來替這幾部電影的主創(chuàng)團隊叫屈。
國產(chǎn)電影在視效上的技術進步肉眼可見,這背后不僅凝聚著相關工作人員許多不眠不休的夜晚,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誕生,本身就有賴于決策者逆現(xiàn)有市場而行的勇氣和決心。
?
《明日戰(zhàn)記》特效動圖
?《獨行月球》《明日戰(zhàn)記》《新神榜:楊戩》分別在不同領域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這對中國電影的長足發(fā)展無疑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他們看來,一味批評劇本問題,似乎又抹殺了這些創(chuàng)作者努力補齊特效短板的用心良苦,會寒了“開路人”的心。
一來二去,觀眾成了夾在中間的那波人。
不支持,市場反應不好,以后想看點新東西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低;支持吧,花了錢在電影院里如坐針氈,何必要做這個冤大頭?
觀眾這點小小的“道德困境”,被有些電影營銷拿捏得死死的。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明日戰(zhàn)記》“賣慘營銷”就試圖鉆這個空子,到處散播古天樂路演流淚的視頻和截圖,渲染做硬核科幻的不容易。
而這一招居然也見效了。
《明日戰(zhàn)記》八月初上映時反響寥寥,一番賣慘營銷之后,八月中旬票房突然發(fā)力,單日票房開始逆跌,回本有(一點點)望。
更有甚者跑到劉德華、李若彤等老牌港星的社交平臺下逼人幫古仔宣傳。
只是,營銷一頓操作猛如虎,也難免反噬。
最讓人不解的是,明明有財力物力精力做特效搞營銷,為什么就不能在寫劇本的階段稍微用點心?
這三部電影里的某些劇情漏洞,看起來并不需要花費巨額投資和強大的技術支持,只需要編劇在設定和細節(jié)上稍加解釋和補充,使其自圓其說即可。
就以《明日戰(zhàn)記》為例。
本片從籌備到立項再到完成特效與觀眾見面,花了整整十年時間。
其中拍攝用了兩年,后期做了五年。
古天樂為了拍成這部電影,特意讓自己創(chuàng)立的天下一集團(One Cool Group)收購了一家本土特效公司FATface。
而FATface早在2004年就已成立,老板正是《明日戰(zhàn)記》的導演吳炫輝,曾經(jīng)參與制作過《畫皮》《投名狀》《十月圍城》等作品,在華語電影里戰(zhàn)功顯赫。
為一部電影畫這么大一塊餅,還硬生生把餅給做出來,誰也不能否定古天樂及其團隊背后付出的心血以及他們的誠意。
主創(chuàng)最終決定刪繁就簡,只留下一個主體框架的敘事結構,觀眾也能理解。
畢竟華語科幻電影尚在起步階段,還沒學會走,不能指望它跑起來。一個小學生科幻作文水平的故事框架有助于觀眾快速理解劇情,直接切換無腦打架的爽片模式。
《明日戰(zhàn)記》在對抗外星生物和機甲大戰(zhàn)上的確夠爽。尤其是戰(zhàn)況逐漸升級之后,相信很多觀眾都開始不由自主為主角捏了一把汗,最后甚至開始猜測主角團中誰能活下來。
從不敢期待到最后代入劇情,《明日戰(zhàn)記》優(yōu)秀的特效和鏡頭設計無疑幫了大忙。
但即便如此,許多細節(jié)還是令人如鯁在喉,比如,一個毫無生存能力的小女孩怎么能在外星生物占領的廢棄爛尾樓存活那么久?
沒錯,這個問題在流暢的動作場面面前顯得無足輕重。
但是這對較真觀眾來說,真的很難咽下這口氣,就像一雙合腳的鞋子偏偏爬進一只小螞蟻,找不到,弄不掉。
我已經(jīng)尊重你作為“華語第一部科幻機甲爽片”的勇氣,也尊重你“電影6000w美元投資在好萊塢只能算中等投資”而降低標準。
但是,為什么你不能也尊重一下我的常識,哪怕給這個突然出現(xiàn)的小女孩一點點解釋,無論什么解釋,哪怕就像李升那樣說一句“天幕就是我,我就是天幕”,雖然直接無腦,但好歹把邏輯圓上了。
相比于動輒以年和千萬美元為單位計算的特效,修改這樣一處小漏洞既不費錢,也不費編劇,更不需要冒天下之大不韙。
最難解的大題都答對了,最簡單的送分題卻丟了。
上學時最讓老師氣不打一處來的現(xiàn)象正在院線電影里輪番上演。
讓觀眾理解?
當年你丟了最好拿的分,敢跟老師說,你理解一下嗎?
02
不過,觀眾的確不應該因為劇情不夠完美而將影片一棍子打死。
面對這三部電影,批評和贊美的程度也需要分情況討論。
從劇本的流暢和自洽程度看,《獨行月球》>《明日戰(zhàn)記》>《新神榜:楊戩》。
在處理劇本的用心程度上,依舊如此。
《獨行月球》《明日戰(zhàn)記》《新神榜:楊戩》幾乎代表了國產(chǎn)電影在科幻喜劇、硬核科幻、動畫三大電影類型所能達到的最高技術水準。
但是,有一點不能忽略的事實——
這三種類型電影在中國的發(fā)展時間和發(fā)展階段皆處于不同時期。
“科幻 喜劇”的類型融合雖然已不是新鮮事,但就硬核程度而言,《獨行月球》顯然跨出了一大步。
本片的最大優(yōu)點也許不是片方引以為豪的特效,盡管月球上的戲份的確精致了不少。
它最令人驚喜的地方在于,影片在解釋獨孤月應該如何通過科技的力量重返地球時并沒有掉鏈子。相反,劇本給出的解釋足夠通俗易懂,既沒有過于違反常識,又照顧了觀眾理解能力的最大公約數(shù)。
這才是用心打磨過的劇本應該有的樣子。
當然,這次把《獨行月球》納入“劇本配不上特效”的話題里,實則另有原因。
《獨行月球》在劇本上的問題是偏科,而且這次跛腿的還是他們最擅長的喜劇。明明喜劇才是開心麻花的立足之本,但似乎導演和編劇的精力全都放到了科幻的部分上。
全網(wǎng)充斥著特效之難的訪談,卻無視了觀眾對于“明明是沈騰馬麗再聚首為什么一點也不好笑”的抱怨。
劇本在邏輯和科學性上下足了功夫,卻單單丟掉了開心麻花從前最擅長的人物塑造和人物關系的處理。
從前開心麻花總是被詬病人物形象“臉譜化”。結果這次,全片除了沈騰,其他所有人連“臉譜化”都擔當不起,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臉譜”。
科幻和喜劇本不應該是一個只能二選一的單選題,而開心麻花卻“舍近求遠”,丟了自家招牌,著實可惜。
但是,這樣的批評建立在對影片精益求精的基礎之上。
實際上,能夠像《獨行月球》這樣劇本結構工整、細節(jié)處尊重觀眾智商、演員質(zhì)量上乘的電影,又有喜劇這一剛需屬性的加持,輕輕松松破20億是完全可以預見的,破30億也毫不意外。
而導演張吃魚以及他率領的麻花團隊是首次接觸科幻題材,也是首次接觸全程幕拍。年輕的導演、尚在起步階段的工業(yè)體系,以及國內(nèi)無什么可參考的成功案例,這都讓《獨行月球》的拍攝充滿未知和挑戰(zhàn)。
所以,面對現(xiàn)在的成片效果,雖然有遺憾有批評,但不僅不會灰心,反而會對開心麻花的下一步動作更加好奇。
至于《明日戰(zhàn)記》,它面臨的狀況要比《獨行月球》險惡的多。
首先,科幻機甲這一類型絕非市場剛需,而是小眾愛好。
它的投入成本高,受眾面窄,在中國幾乎沒有成功先例。
要知道,同為小眾愛好的國產(chǎn)動畫,從《大圣歸來》第一次嶄露頭角,到《哪吒之魔童降世》驚艷眾人,期間隔了四年的時間。
而在《大圣歸來》之前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早已無人記得。
更別提《明日戰(zhàn)記》只是一個充滿了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開場,況且這開場還要承擔收不回本的高額代價。
用高情商的話說,該類型的電影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上升空間。
因此,雖然本片劇本過于敷衍,雖然很多細節(jié)明明可以做到更好卻沒有,站在一個更客觀全面的批評者角度,我們也不應過于苛責。
畢竟,它需要時間和機會去成長。而這個時間,恐怕不止四年。
03
但是,說一千道一萬,以上兩部電影的“情有可原”,不能安在《新神榜:楊戩》的頭上。
論動畫電影的發(fā)展,“國漫崛起”喊了很多年,觀眾的觀念也從最初的“小孩才看動畫片”發(fā)展到全國人民貢獻50億票房給哪吒的地步。
論成功先例,遠有彩條屋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近有追光自己的《白蛇:緣起》。
論探索方向,上一部《新神榜:哪吒重生》的優(yōu)點與劣勢也已經(jīng)過觀眾的檢閱。
時間和機會,觀眾給過追光很多次,但是他們似乎根本沒有珍惜過。
追光動畫的“重特效輕劇本”在業(yè)界幾乎人盡皆知。
如果此前觀眾還對追光的編劇團隊抱有期望,那么這次可以負責任的說,劇本拖后腿的情況已經(jīng)到了“人人喊打”的境地。
網(wǎng)絡上鋪天蓋地全是關于《新神榜:楊戩》的槽點,隨隨便便一條吐槽劇情的評論可能都有上千人點贊,群眾的積怨可見一斑。
在這里,我們不妨和《明日戰(zhàn)記》做個比較。
兩部影片同以特效為主視覺,甚至劇情主線都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兩個主角為拯救蒼生而戰(zhàn)斗,但上級卻因一己私利暗中阻撓的故事。
《明日戰(zhàn)記》深知自身實力不足以支撐過于龐大的世界觀和復雜的故事線索,于是大刀闊斧地砍掉主線,力求簡單明了。
而《新神榜:楊戩》顯然家底豐厚,不缺錢也不缺技術,就差一顆重塑中國神話的雄心。
于是,眾多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支線被加塞進來。
一個主角怎么能有戲劇沖突?
得設置雙男主,一個是典型的“美強慘”,一個cos《星際牛仔》。甭管這兩個人物能不能擦出火花,總之元素要豐富起來。
舊的封神榜神仙眾多,如今新神榜也必須創(chuàng)造一個群像長廊。
配角怎么寫?
當然要有一個自私自利、置天蒼生于不顧的大反派咯。
還要有一個正邪難辨的“酒劍仙”式人物。
最近女權這股風刮得這么大,青蛇都蹭了,楊戩為什么不能蹭呢?
所以蛇蝎美人也安排上。
這么多神仙,不管是造型還是人設都各有特色,格局是不是瞬間大了起來?
至于這么多人物之間要怎么發(fā)展關系,怎么推動劇情,在編劇眼里根本不重要。
所以關于沉香是楊戩外甥這件事,明明不是敘事的主要任務,可以通過一個小線索快速揭開謎底,劇情卻讓所有重要配角化身謎語人,繞了一整個完美的閉環(huán)才到達楊戩這里。
編劇這么憋著勁給楊戩增加精神內(nèi)耗,是為了什么呢?
這個看似讓人費解的問題,其實也很好解釋。
為了炫耀。
炫耀美術組做的那些華麗的場景,炫耀特效組高超的生物特效技術,炫耀編劇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他們才不管人間才發(fā)展到晉朝,仙界為什么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蒸汽朋克這種對21世紀的人來說依舊是未來世界的產(chǎn)物。
他們也不管申公豹這個典型的反骨仔為什么要在危急關頭舍身救沉香,總之,劇情到了這一步,必須得有個煽情點,除了送人頭,沒有更簡單的辦法了。
當然,他們還預設觀眾都看過古代小說《封神演義》,預設觀眾知道《封神演義》里的楊戩和小時候看的動畫片、電視劇里的楊戩根本不屬于一個體系。
什么,你沒看過《封神演義》?
那你可能不配看明白這個故事。
與《明日戰(zhàn)記》的編劇生怕觀眾看不懂劇情相反,《新神榜:楊戩》的編劇生怕劇情太簡單太膚淺太好懂,顯示不出自己比觀眾更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privilege。
正是這種罔顧編劇基本法的優(yōu)越感和雄心壯志,讓《新神榜:楊戩》變成了食之無味,棄之也不可惜的作品。
它令人痛心的點在于,技術已經(jīng)如此成熟,市場被前人打開,觀眾也足夠?qū)捜荩鞎r地利人和,追光卻幾年如一日、甚至更加自大地放任自己的缺陷。
看看隔壁剛剛起步的類型電影如此懂得揚長避短,追光的編劇團隊真的該臉紅了。
04
雖然并無夸獎《明日戰(zhàn)記》編劇的意思,但是編劇劉浩良也算是如今香港影壇的中流砥柱,其參與編劇的代表作《畫皮》《一個人的武林》《三人行》《除暴》,盡管質(zhì)量參差不齊,但都是極為工整的商業(yè)類型片。
這次《明日戰(zhàn)記》的劇本,他也極為準確地抓住類型片最重要的主干,沒有讓劇情往更加離譜的方向跑偏。
而《新神榜:楊戩》的編劇,則是一個化名為沐川的人。
據(jù)網(wǎng)友爆料,“沐川”并非個人,而是一個以追光動畫創(chuàng)始人、土豆網(wǎng)前CEO王微為領導的編劇團隊。
《新神榜:楊戩》的劇情引起眾怒后,這則爆料消息不脛而走,很多人恍然大悟:
原來對追光又愛又罵了這么多年,源頭竟然在大Boss身上!
不過,其實這也不算什么新聞。
早在王微的個人訪談里,關于他在追光動畫公司擔任編劇的往事就已講得很清楚。
作為土豆網(wǎng)前CEO,王微不差錢,也肯投資,這才有了追光現(xiàn)在的豪華制作班底。
但壞就壞在,王微還是個憤世嫉俗的文藝青年。
他嘗試著自己寫劇本,在追光早期的動畫里執(zhí)意擔任編劇,試圖將自己的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注入自己公司的作品里。
當然,自己的員工不敢忤逆老板,但觀眾可不會給一個資質(zhì)平平的編劇面子。
前幾部由自己編劇的動畫,如《小門神》,無一例外地撲街了。
再這樣任性下去,公司就要被自己的文藝細胞作沒了。王微不得不放權給手下的編劇,這才有了《白蛇:緣起》。
而《白蛇:緣起》也成為了迄今為止追光唯一的高光時刻。
很難不去合理推測,《白蛇:緣起》的編劇離職后,王微是否又重整河山,帶領編劇團隊打造他的文藝世界。
只是,《新神榜:楊戩》的票房表現(xiàn)不甚理想,雖然還未到生死線,但此次如果失利,倒是可以倒逼追光痛定思痛,好好思考一下今后編劇團隊的“含微量”了。
畢竟,尊重專業(yè),尊重編劇,才能創(chuàng)造出好電影。
當下中國影視行業(yè)的編劇地位低下已是老生常談,手握大把資源還要如此任性,對自己對觀眾,都是慢性折磨。
最后說一句,中國院線電影的觀眾只是買票進電影院消遣的觀眾,他們不是要靠吐槽為生的影評人,也不是來看制作公司展示特效成果的投資人。
觀眾沒有義務,也不應該總是花錢去看“用心做特效,用腳做劇本”的半成品。
這樣一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人丟棄了買票看電影的習慣。
世道已經(jīng)如此不易。
中國電影人對還肯對買票進影院的觀眾,就不能好一點嗎?
-END-
推薦閱讀:
獨行月球、明日戰(zhàn)記、新神榜系列,這些國產(chǎn)特效大片七寸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