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技術 > 專題列表 > 正文
御撰資治通鑒綱目三編(御撰資治通鑒綱目三編拍賣)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御撰資治通鑒綱目三編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容,有小程序、在線網(wǎng)頁版、PC客戶端和批量生成器
官網(wǎng):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錄:
求夏朝到現(xiàn)代的古書
四庫全書目錄包括了清代以前的全部書籍,這里只提供史部【正史類】
201史記、史記集解、史記索隱、史記正義、讀史記十表、史記疑問、前漢書、班馬異同、后漢書
202后漢書、補后漢書年表、 兩漢刊誤補遺、三國志、三國史辨誤、三國志補注、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
203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
204舊唐書、新唐書、 唐書釋音、新唐書糾謬、舊五代史、新五代史、五代史纂誤、宋史
205宋史、遼史、遼史拾遺
206遼史拾遺、金史、元史、欽定遼金元三史國語解、明史
207明史、
【編年類】
竹書紀年、竹書統(tǒng)箋、前漢紀、后漢紀、元經(jīng)、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資治通鑒
208資治通鑒、資治通鑒考異、資治通鑒釋例、資治通鑒目錄、通鑒地理通釋、通鑒釋文辨誤、 通鑒胡注舉正、稽古錄、資治通鑒外紀、皇王大紀、中興小紀、續(xù)資治通鑒長編
209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綱目續(xù)麟、綱目分注拾遺、綱目訂誤、大事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210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九朝編年備要、續(xù)宋編年資治通鑒、西漢年紀、靖康要錄、兩朝綱目備要、宋季三朝政要、宋史全文、資治通鑒前編、通鑒續(xù)編、大事記續(xù)編、元史續(xù)編、御批歷代通鑒輯覽
211御批歷代通鑒輯覽、御定資治通鑒綱目三編、皇清開國方略、資治通鑒后編
【紀事本末類】
通鑒紀事本末
212通鑒紀事本末、春秋左氏傳事類始末、 三朝北盟會編、蜀鑒、炎徼紀聞、宋史紀事本末、元史紀事本末、平定三逆方略、圣祖仁皇帝親征平定朔漠方略、欽定平定金川方略、平定準噶爾方略
213平定準噶爾方略、 平定兩金川方略、欽定剿捕臨清逆匪紀略、欽定蘭州紀略、欽定石峰堡紀略、欽定臺灣紀略、綏寇紀略、滇考、明史紀事本末、繹史
214繹史、左傳紀事本末、 平臺紀略
【別史類】
逸周書、東觀漢記、建康實錄、隆平集、古史、通志
215通志、東都事略、路史、欽定重訂契丹國志、欽定重訂大金國志、古今紀要、蕭氏續(xù)后漢書、 郝氏續(xù)后漢書
216郝氏續(xù)后漢書、春秋別典、御定歷代紀事年表、三元甲子編年、欽定續(xù)通志
217欽定續(xù)通志、補歷代史表、后漢書補逸、春秋戰(zhàn)國異辭、 尚史
【雜史類】
國語、國語補音、戰(zhàn)國策、鮑氏戰(zhàn)國策注、戰(zhàn)國策校注
218戰(zhàn)國策校注、貞觀政要、渚宮舊事、東觀奏記、五代史闕文、五代史補、北狩見聞錄、松漠紀聞、 燕翼詒謀錄、太平治跡統(tǒng)類、咸淳遺事、大金吊伐錄、汝南遺事、錢塘遺事、平宋錄、弇山堂別集、革除逸史、欽定蒙古源流、
【詔令奏議類、一詔令之屬】
太祖高皇帝圣訓、 太宗文皇帝圣訓、世祖章皇帝圣訓、圣祖仁皇帝圣訓、世宗憲皇帝圣訓、世宗憲皇帝上諭八旗、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世宗憲皇帝朱批諭旨
219世宗憲皇帝朱批諭旨、唐大詔令集、 兩漢詔令
【詔令奏議類二、奏議之屬】
范文正奏議、包孝肅奏議集、盡言集、讜論集、左史諫草、商文毅疏稿、王端毅奏議
220王端毅奏議、馬端肅奏議、關中奏議、胡端敏奏議、 楊文忠三錄、何文簡疏議、垂光集、孫毅庵奏議、玉坡奏議、南宮奏稿、訥溪奏疏、譚襄敏奏議、潘司空奏疏、兩河經(jīng)略、兩垣奏議、周忠愍奏疏、張襄壯奏疏、靳文襄奏疏、華野疏稿、宋名臣奏議、歷代名臣奏議
221歷代名臣奏議、名臣經(jīng)濟錄、名臣經(jīng)濟錄
222御選明臣奏議、
【傳記類一、圣賢之屬】
孔子編年、 東家雜記
【傳記類二、名人之屬】
晏子春秋、魏鄭公諫錄、李相國論事集、杜工部年譜、杜工部詩年譜、紹陶錄、金佗 編、象臺首末、魏鄭公諫續(xù)錄、忠貞錄、諸葛忠武書、 寧海將軍固山貝子功績錄、朱子年譜
【傳記類三、總錄之屬】
古列女傳、高士傳、卓異記、春秋臣傳、廉吏傳、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伊洛淵源錄、宋名臣言行錄前集、 名臣碑傳琬琰之集、錢塘先賢傳贊、慶元**、宋寶佑四年登科錄、京口耆舊傳、昭忠錄、敬鄉(xiāng)錄、唐才子傳、元朝名臣事略、浦陽人物記、古今列女傳、殿閣詞林記、嘉靖以來首輔傳、明名臣琬琰錄、今獻備遺、百越先賢志、元儒考略、欽定宗室王公功績表傳、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
223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 欽定勝朝殉節(jié)諸臣錄、明儒學案、中州人物考、東林列傳、儒林宗派、明儒言行錄、史傳三編、閩中理學淵源考
【傳記類四、雜錄之屬】
征南錄、驂鸞錄、吳船錄、入蜀記、西使記、 保越錄、粵閩巡視紀略、松亭行紀、扈從西巡日錄
【史鈔類】
兩漢博聞、通鑒總類、南史識小錄、北史識小錄
【載記類】
吳越春秋、越絕書、華陽國志、鄴中記、十六國春秋、
224十六國春秋、別本十六國春秋、蠻書、釣磯立談、江南野史、江南別錄、江表志、江南馀載、三楚新錄、錦里耆舊傳、五國故事、蜀梼杌、馬氏南唐書、陸氏南唐書、吳越備史、 安南志略、十國春秋、附錄、朝鮮史略、越史略
【時令類】
歲時廣記、御定月令輯要
【地理類一、宮殿簿之屬】
三輔黃圖、禁扁、
【地理類二、總志之屬】
元和郡縣志、太平寰宇記、 元豐九域志、輿地廣記、方輿勝覽、明一統(tǒng)志
225明一統(tǒng)志、大清一統(tǒng)志
226大清一統(tǒng)志
【地理類三、都會郡縣之屬】
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乾道臨安志、淳熙三山志、吳郡志、 新安志、剡錄、會稽志、赤城志、寶慶四明志、海鹽澉水志、景定嚴州續(xù)志、景定建康志、咸淳臨安志、至元嘉禾志、昌國州圖志、延佑四明志、齊乘、至大金陵新志、無錫縣志、 姑蘇志、武功縣志、朝邑縣志、嶺海輿圖、滇略、吳興備志
227吳興備志、欽定熱河志、欽定日下舊聞考、欽定滿洲源流考、欽定皇輿西域圖志、欽定盛京通志、畿輔通志、
228畿輔通志、江南通志、江西通志
229江西通志、浙江通志
230浙江通志、福建通志、湖廣通志、河南通志
231河南通志、山東通志、山西通志
232山西通志、 陜西通志
233陜西通志、甘肅通志、四川通志、廣東通志、廣西通志
234廣西通志、云南通志、貴州通志、歷代帝王宅京記、
【地理類四、河渠之屬】
水經(jīng)注、 水經(jīng)注集釋訂訛、水經(jīng)注釋、吳中水利書、四明它山水利備覽、河防通議、治河圖略、浙西水利書、河防一覽、三吳水利錄、北河紀、敬止集、三吳水考
235三吳水考、 吳中水利全書、欽定河源紀略、侖昆河源考、兩河清匯、居濟一得、治河奏續(xù)書、直隸河渠志、行水金鑒、水道提綱、海塘錄
【地理類五、邊防之屬】
籌海圖編、 鄭開陽雜著
【地理類六、山水之屬】
南岳小錄、廬山記、赤松山志、西湖游覽志、桂勝、欽定盤山志、西湖志纂
【地理類七、古跡之屬】
洛陽伽藍記、吳地記、長安志、洛陽名園記、 雍錄、洞霄圖志、長安志圖、汴京遺跡志、汴京遺跡志、武林梵志、江城名跡、營平二州地名記、金鰲退食筆記、石柱記箋釋、關中勝跡圖志
【地理類八、雜記之屬】
南方草木狀、 荊楚歲時記、北戶錄、桂林風土記、嶺表錄異、益部方物略記、岳陽風土記、東京夢華錄、六朝事跡編類、會稽三賦、中吳紀聞、桂海虞衡志、嶺外代答、都城紀勝、夢粱錄、武林舊事、增補武林舊事、歲華紀麗譜、吳中舊事、平江記事、江漢叢談、閩中海錯疏、蜀中廣記、益部談資、顏山雜記、嶺南風物記、龍沙紀略、臺海使槎錄、 東城雜記
【地理類九、游記之屬】
游城南記、河朔訪古記、徐霞客游記
【地理類十、外紀之屬】
佛國記、大唐西域記、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諸蕃志、溪蠻叢笑、真臘風土記、島夷志略、 朝鮮賦、海語、東西洋考、職方外紀、赤雅、朝鮮志、皇清職貢圖、坤輿圖說、異域錄、海國聞見錄
【職官類一、官制之屬】
唐六典、翰林志、麟臺故事、翰苑群書、南宋館閣錄、 玉堂雜記、宋宰輔編年錄、秘書監(jiān)志、翰林記、禮部志稿
237禮部志稿、太常續(xù)考、土官底簿、詞林典故、欽定國子監(jiān)志、欽定歷代職官表
【職官類二、官箴之屬】
州縣提綱、 官箴、百官箴、晝簾緒論、三事忠告、御定人臣儆心錄
【政書類一、通制之屬】
通典、唐會要
238五代會要、宋朝事實、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西漢會要、東漢會要、漢制考、 文獻通考
239文獻通考、明會典、七國考、欽定大清會典、欽定大清會典則例、欽定續(xù)文獻通考
240欽定續(xù)文獻通考
241欽定皇朝文獻通考、欽定續(xù)通典、欽定皇朝通典、 欽定皇朝通志、元朝典故編年考
【政書類二、儀制之屬】
漢官舊儀、大唐開元禮、謚法、政和五禮新儀、政和御制冠禮、政和五禮新儀目錄
242政和五禮新儀、紹熙州縣釋奠儀圖、 大金集禮、大金德運圖說、廟學典禮、明集禮、 宮禮樂疏、明臣謚考、明謚紀匯編、明宮史、幸魯盛典、萬壽盛典初集、欽定大清通禮、皇朝禮器圖式、國朝宮史、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欽定南巡盛典、八旬萬壽盛典
243八旬萬壽盛典、歷代建元考、北郊配位尊西向議、廟制圖考
【政書類三、邦計之屬】
救荒活民書、熬波圖、錢通、 捕蝗考、荒政叢書、欽定康濟錄
【政書類四、軍政之屬】
歷代兵制、補漢兵志、馬政紀、欽定八旗通志
【政書類五、法令之屬】
唐律疏義、大清律例、史部政書類六、考工之屬、 244營造法式、補遺、欽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目錄類一、經(jīng)籍之屬】
崇文總目、郡齋讀書志、遂初堂書目、子略、直齋書錄解題、漢藝文志考證、文淵閣書目、授經(jīng)圖義例、 欽定天祿琳瑯書目、千頃堂書目、經(jīng)義考
【目錄類二、金石之屬】
集古錄、金石錄、法帖刊誤、法帖釋文、籀史、隸釋、隸續(xù)、絳帖平、石刻鋪敘、法帖譜系、蘭亭考、蘭亭續(xù)考、 寶刻叢編、輿地碑記目、寶刻類編、古刻叢鈔、名跡錄、吳中金石新編、金薤琳瑯、法帖釋文考異、金石林時地考、石墨鐫華、金石史、欽定重刻淳化閣帖釋文
245求古錄、 金石文字記、石經(jīng)考、萬氏石經(jīng)考、來齋金石刻考略、嵩陽石刻集記、金石文考略、分隸偶存、淳化秘閣法帖考正、竹云題跋、金石經(jīng)眼錄、石經(jīng)考異
【史評類】
史通、史通通釋、 唐鑒、唐史論斷、唐書直筆、通鑒問疑、三國雜事、經(jīng)幄管見、涉史隨筆、六朝通鑒博議、宋大事記講義、兩漢筆記、舊聞證誤、通鑒答問、歷代名賢確論、歷代通略、十七史纂古今通要、學史、史糾、御批資治通鑒綱目、御批資治通鑒綱目前編
246御批續(xù)資治通鑒綱目、評鑒闡要、欽定古今儲貳金鑒
因答案限于10000字內,故刪除了絕大部分。你自己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四庫全書之經(jīng)部、四庫全書之史部、四庫全書之子部、四庫全書之集部”即可找到清代以前的全部書籍。
求《四庫全書》的總目錄
四庫全書總目錄1經(jīng)部
【易類】
101子夏易傳、周易鄭康成注、增補鄭氏周易、 陸氏易解、周易注、周易注疏、周易集解、周易口訣義、周易舉正、易數(shù)鉤隱圖、周易口義、溫公易說、橫渠易說、東坡易傳、伊川易傳、易學辨惑、了齋易說、吳園周易解、 周易新講義、紫巖易傳、讀易詳說、易小傳、漢上易傳、周易窺馀、易璇璣、易變體義、周易經(jīng)傳集解、易原、周易古占法、原本周易本義、別本周易本義、郭氏傳家易說、 周易義海撮要、南軒易說、復齋易說、楊氏易傳、周易玩辭、趙氏易說、誠齋易傳、大易粹言、易圖說、古周易、易傳燈、易裨傳、厚齋易學、童溪易傳
102周易總義、西溪易說、 丙子學易編、易通、周易卦爻經(jīng)傳訓解、易象意言、周易要義、易翼傳、文公易說、易學啟蒙小傳、周易輯聞、用易詳解、淙山讀周易、周易傳義附錄、易學啟蒙通釋、三易備遺、 周易集說、讀易舉要、易象義、易圖通變、讀易私言、易附錄纂注、周易啟蒙翼傳、易纂言、易纂言外翼、易源奧義、周易程朱傳義折衷、周易衍義、易學濫觴、大易緝說、 周易本義通釋、周易本義集成、大易象數(shù)鉤深圖、學易記、周易集傳、讀易考原、易精蘊大義、易學變通、周易會通、周易圖說
103周易爻變易縕、周易參義、周易文詮、 周易傳義大全、易經(jīng)蒙引、讀易馀言、啟蒙意見、易經(jīng)存疑、周易辯錄、易像鈔、周易象旨決錄、易象鉤解、周易集注、讀易紀聞、葉八白易傳、讀易述、像象管見、周易札記、 周易易簡說、易義古象通、周易像象述、易用、易象正、兒易內儀以、卦變考略、古周易訂詁、周易玩辭困學記、易經(jīng)通注、日講易經(jīng)解義
104日講易經(jīng)解義、御纂周易折中、 御纂周易述義、讀易大旨、周易稗疏、易酌、田間易學、易學象數(shù)論、周易象辭、圖學辯惑、周易筮述、仲氏易、推易始末、春秋占筮書、易小帖、易俟、讀易日鈔、周易通論、 周易觀彖、周易淺述、易原就正、大易通解、易經(jīng)衷論、易圖明辨、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周易傳注、周易札記、周易傳義合訂、周易玩辭集解、惠氏易說、周易函書約存、 周易函書約注、周易函書別集
105周易函書約存、周易函書約注、周易函書別集、易箋、學易初津、易翼宗、易翼說、周易孔義集說、易翼述信、周易淺釋、周易洗心、豐川易說、 周易述、易漢學、易例、易象大意存解、大易擇言、周易辨畫、周易圖書質疑、周易章句證異、附錄、乾坤鑿度、易緯稽覽圖、易緯辨終備、周易乾鑿度、易緯通卦驗、 易緯乾元序制記、易緯是類謀、易緯坤靈圖
【書類】
尚書注疏、洪范口義、書傳、尚書全解、禹貢指南、禹貢論、尚書講義、夏氏尚書詳解、禹貢說斷、增修東萊書說、尚書說、
106五誥解、絜齋家塾書鈔、書經(jīng)集傳、尚書精義、陳氏尚書詳解、融堂書解、洪范統(tǒng)一、尚書要義、書集傳或問、胡氏尚書詳解、尚書表注、書纂言、書集傳纂疏、讀書叢說、 書傳輯錄纂注、尚書通考、書蔡氏傳旁通、讀書管見、書義斷法、尚書纂傳、尚書句解、書傳會選、書經(jīng)大全、圖說、尚書考異、尚書疑義、尚書日記、尚書砭蔡編、尚書注考、 尚書疏衍、洪范明義、日講書經(jīng)解義、欽定書經(jīng)傳說匯纂、尚書稗疏、尚書古文疏證、古文尚書冤詞、尚書廣聽錄、尚書埤傳、禹貢長箋
107禹貢長箋、禹貢錐指、洪范正論、 尚書七篇解義、書經(jīng)衷論、尚書地理今釋、禹貢會箋、附錄、尚書大傳、書義矜式
【詩類】
詩序、毛詩注疏、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陸氏詩疏廣要、毛詩指說、詩本義、蘇氏詩集傳、 毛詩名物解、毛詩李黃集解、詩補傳、詩總聞、詩經(jīng)集傳、慈湖詩傳、呂氏家塾讀詩記、續(xù)呂氏家塾讀詩記、毛詩講義、詩童子問、段氏毛詩集解、詩緝、詩傳遺說、詩考、詩地理考、 詩集傳名物鈔、詩傳通釋
108詩傳通釋、詩傳旁通、詩經(jīng)疏義會通、詩經(jīng)疑問、詩纘緒、詩演義、詩解頤、詩傳大全、詩說解頤、讀詩私記、詩故、六家詩名物疏、重訂詩經(jīng)疑問、 詩經(jīng)世本古義、待軒詩記、讀詩略記、欽定詩經(jīng)傳說匯纂、御纂詩義折中、田間詩學、詩經(jīng)稗疏、詩經(jīng)通義、毛詩稽古編、詩所
109毛詩寫官記、詩札、詩傳詩說駁義、 續(xù)詩傳鳥名卷、詩識名解、詩傳名物集覽、詩說、詩經(jīng)札記、讀詩質疑、毛詩類釋、詩疑辨證、三家詩拾遺、詩沈、詩序補義、虞東學詩、附錄、 韓詩外傳
【禮類一、周禮之屬】
周禮注疏、周官新義、周禮詳解、周禮復古編、禮經(jīng)會元、太平經(jīng)國書、周官總義、周禮訂義、鬳齋考工記解、周禮句解、周禮集說、周官集傳、 周禮傳、周禮圖說、周禮翼傳
110周禮傳、周禮圖說、周禮翼傳、周禮全經(jīng)釋原、周禮注疏刪翼、欽定周官義疏、周禮述注、周禮纂訓、周官集注、禮說、周官祿田考、 周禮疑義舉要
【禮類二、儀禮之屬】
儀禮注疏、儀禮識誤、儀禮集釋、儀禮釋宮、儀禮圖、儀禮要義、儀禮逸經(jīng)、儀禮集說、經(jīng)禮補逸、欽定儀禮義疏
111欽定儀禮義疏、 儀禮鄭注句讀、儀禮商、儀禮述注、儀禮析疑、儀禮章句、補饗禮、禮經(jīng)本義、宮室考、天子肆獻裸饋食禮、儀禮釋宮增注、儀禮小疏、儀禮集編、附錄、內外服制通釋、 讀禮通考
【禮類三、禮記之屬】
禮記注疏、月令解、禮記集說
112禮記集說、禮記纂言、陳氏禮記集說、禮記大全、月令明義、表記集傳、坊記集傳、緇衣集傳、儒行集傳、 日講禮記解義、欽定禮記義疏
113欽定禮記義疏、深衣考、陳氏禮記集說補正、禮記述注、禮記析疑、檀弓疑問、禮記訓義擇言、深衣考誤、附錄、大戴禮記、 夏小正戴氏傳
【禮類四、三禮總義之屬】
三禮圖集注、三禮圖、學禮質疑、讀禮志疑、郊社禘祫問、參讀禮志疑
【禮類五、通禮之屬】
禮書、儀禮經(jīng)傳通解、儀禮經(jīng)傳通解續(xù)、 禮書綱目、五禮通考
114五禮通考
【禮類六、雜禮書之屬】
書儀、家禮、泰泉鄉(xiāng)禮、朱子禮纂、辨定祭禮通俗譜
【春秋類】
春秋左傳注疏、春秋三解傳述人、春秋公羊傳注疏、 春秋谷梁傳注疏
115春秋谷梁傳注疏、箴膏肓、春秋釋例、春秋集傳纂例、春秋集傳微旨、春秋集傳辨疑、春秋名號歸一圖、春秋年表、春秋尊王發(fā)微、春秋皇綱論、春秋通義、 春秋權衡、劉氏春秋傳、劉氏春秋意林、春秋傳說例、孫氏春秋經(jīng)解、蘇氏春秋集解、春秋辨疑、崔氏春秋經(jīng)解、春秋本例、春秋五禮例宗、春秋通訓、葉氏春秋傳、春秋考、 春秋三傳讞、呂氏春秋集解、胡氏春秋傳、高氏春秋集注、春秋后傳、左氏傳說、左氏傳續(xù)說、左氏博議、春秋比事、春秋左傳要義、春秋分記、春秋講義、春秋集義、張氏春秋集注、 春秋王霸列國世紀編、春秋通說、洪氏春秋說、春秋經(jīng)筌
116春秋經(jīng)筌、呂氏春秋或問、春秋集傳詳說、讀春秋編、春秋集傳釋義大成、春秋纂言、春秋提綱、春秋諸國統(tǒng)紀、 春秋本義、程氏春秋或問、三傳辨疑、春秋讞義、春秋會通、春秋闕疑、春秋集傳、春秋師說、春秋左氏傳補注、春秋金鎖匙、春秋屬辭、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春秋春王正月考、 春秋書法鉤元、春秋大全、春秋經(jīng)傳辨疑、春秋正傳、左傳附注、春秋胡氏傳辨疑、春秋明志錄
117春秋明志錄、春秋正旨、春秋輯傳、春秋億、春秋事義全考、春秋左傳屬事、 春秋胡傳考誤、左氏釋、春秋質疑、春秋孔義、春秋辯義、讀春秋略記、春秋四傳質、左傳杜林合注、春秋提要、日講春秋解義、欽定春秋傳說匯纂、御纂春秋直解、左傳杜解補正、 春秋稗疏、春秋四傳糾正、春秋平義、讀左日鈔、左傳事緯、春秋毛氏傳、春秋簡書刊誤、春秋屬辭比事記、春秋地名考略、春秋管窺、三傳折諸
118三傳折諸、左傳折諸、 公羊折諸、谷梁折諸、春秋闕如編、春秋宗朱辨義、春秋通論、春秋世族譜、春秋長歷、惠氏春秋說、春秋大事表、春秋識小錄、惠氏春秋左傳補注、春秋左傳小疏、春秋地理考實、 三正考、春秋究遺、春秋隨筆、附錄、春秋繁露
【孝經(jīng)類】
古文孝經(jīng)孔氏傳、孝經(jīng)注疏、孝經(jīng)指解、孝經(jīng)刊誤、孝經(jīng)大義、孝經(jīng)定本、孝經(jīng)述注、孝經(jīng)集傳、御定孝經(jīng)注、 御纂孝經(jīng)集注、孝經(jīng)問、經(jīng)部五經(jīng)總義類、駁五經(jīng)異義、鄭志、經(jīng)典釋文、公是七經(jīng)小傳、程氏經(jīng)說、六經(jīng)圖、六經(jīng)正誤、九經(jīng)三傳沿革例、融堂四書管見、四如講稿、六經(jīng)奧論、 明本排字九經(jīng)直音、五經(jīng)說、十一經(jīng)問對、五經(jīng)蠡測、簡端錄、五經(jīng)稽疑、經(jīng)典稽疑
119欽定翻譯五經(jīng)四書、七經(jīng)孟子考文補遺、九經(jīng)誤字、經(jīng)問、十三經(jīng)義疑、九經(jīng)古義、經(jīng)稗、 十三經(jīng)注疏正字、朱子五經(jīng)語類、群經(jīng)補義、經(jīng)咫、九經(jīng)辨字瀆蒙、古經(jīng)解鉤沉、附錄、古微書
【四書類】
孟子注疏、論語集解義疏、論語注疏、論語筆解、孟子音義、論語拾遺、 孟子解、論語全解、孟子傳、尊孟辨、四書章句集注、四書或問、論孟精義、中庸輯略、石鼓論語答問、論語意原、癸巳論語解、癸巳孟子說、蒙齋中庸講義、四書集編、
120孟子集疏、論語集說、中庸指歸、四書纂疏、大學疏義、論孟集注考證、四書集義精要、四書辨疑、讀四書叢說、四書通、四書通證、四書疑節(jié)、四書經(jīng)疑貫通、四書纂箋、 四書通旨、四書管窺、大學中庸集說啟蒙、四書大全、四書蒙引、四書因問、問辨錄、論語類考、孟子雜記、學庸正說、論語商、論語學案、四書留書、日講四書解義、四書近指、 孟子師說、大學翼真、四書講義困勉錄
121四書講義困勉錄、松陽講義、榕村四書說、論語稽求篇、四書剩言、大學證文、四書釋地、四書札記、此木軒四書說、四書逸箋、 鄉(xiāng)黨圖考、經(jīng)部樂類、皇佑新樂圖記、樂書、律呂新書、瑟譜、韶舞九成樂補、律呂成書、苑洛志樂、鐘律通考、樂律全書、御制律呂正義、御制律呂正義后編、欽定詩經(jīng)樂譜全書、 古樂經(jīng)傳、古樂書、圣諭樂本解說、皇言定聲錄、竟山樂錄、李氏學樂錄、樂律表微、律呂新論、律呂闡微、琴旨
【小學類一、訓詁之屬】
122爾雅注疏、附考證、爾雅注、 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釋名、廣雅、匡謬正俗、群經(jīng)音辨、埤雅、爾雅翼、駢雅、字詁、續(xù)方言、別雅
【小學類二、字書之屬】
急就篇、說文解字、說文系傳、說文系傳考異、 說文解字篆韻譜、重修玉篇、干祿字書、五經(jīng)文字、九經(jīng)字樣、汗簡、佩觿、古文四聲韻、類篇、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復古編、班馬字類、漢隸字源、六書故、字通、龍龕手鑒、 六書統(tǒng)、周秦刻石釋音、字鑒、說文字原、六書正訛、漢隸分韻、六書本義、奇字韻、古音駢字、俗書刊誤、字孿、御定康熙字典、御制增訂清文鑒
123御制增訂清文鑒、 御制滿珠蒙古漢字三合切音清文鑒、欽定西域同文志、隸辨、篆隸考異
【小學類三、韻書之屬】
原本廣韻、重修廣韻、集韻、切韻指掌圖、韻補、附釋文互注禮部韻略、 增修互注禮部韻略、增修校正押韻釋疑、九經(jīng)補韻、五音集韻、古今韻會舉要、四聲全形等子、經(jīng)史正音切韻指南、洪武正韻、古音叢目、古音略例、轉注古音略、毛詩古音考、 屈宋古音義、御定音韻闡微、欽定同文韻統(tǒng)、欽定葉韻匯輯、欽定音韻述微、音論、詩本音、易音、唐韻正、古音表、韻補正、古今通韻、易韻、孫氏唐韻考、古韻標準、附錄、 六藝綱目、
2史部、
【正史類】
201史記、史記集解、史記索隱、史記正義、讀史記十表、史記疑問、前漢書、班馬異同、后漢書
202后漢書、補后漢書年表、 兩漢刊誤補遺、三國志、三國史辨誤、三國志補注、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
203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
204舊唐書、新唐書、 唐書釋音、新唐書糾謬、舊五代史、新五代史、五代史纂誤、宋史
205宋史、遼史、遼史拾遺
206遼史拾遺、金史、元史、欽定遼金元三史國語解、明史
207明史、
【編年類】
竹書紀年、竹書統(tǒng)箋、前漢紀、后漢紀、元經(jīng)、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資治通鑒
208資治通鑒、資治通鑒考異、資治通鑒釋例、資治通鑒目錄、通鑒地理通釋、通鑒釋文辨誤、 通鑒胡注舉正、稽古錄、資治通鑒外紀、皇王大紀、中興小紀、續(xù)資治通鑒長編
209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綱目續(xù)麟、綱目分注拾遺、綱目訂誤、大事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210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九朝編年備要、續(xù)宋編年資治通鑒、西漢年紀、靖康要錄、兩朝綱目備要、宋季三朝政要、宋史全文、資治通鑒前編、通鑒續(xù)編、大事記續(xù)編、元史續(xù)編、 御批歷代通鑒輯覽
211御批歷代通鑒輯覽、御定資治通鑒綱目三編、皇清開國方略、資治通鑒后編
【紀事本末類】
通鑒紀事本末
212通鑒紀事本末、春秋左氏傳事類始末、 三朝北盟會編、蜀鑒、炎徼紀聞、宋史紀事本末、元史紀事本末、平定三逆方略、圣祖仁皇帝親征平定朔漠方略、欽定平定金川方略、平定準噶爾方略
213平定準噶爾方略、 平定兩金川方略、欽定剿捕臨清逆匪紀略、欽定蘭州紀略、欽定石峰堡紀略、欽定臺灣紀略、綏寇紀略、滇考、明史紀事本末、繹史
214繹史、左傳紀事本末、 平臺紀略
【別史類】
逸周書、東觀漢記、建康實錄、隆平集、古史、通志
215通志、東都事略、路史、欽定重訂契丹國志、欽定重訂大金國志、古今紀要、蕭氏續(xù)后漢書、 郝氏續(xù)后漢書
216郝氏續(xù)后漢書、春秋別典、御定歷代紀事年表、三元甲子編年、欽定續(xù)通志
217欽定續(xù)通志、補歷代史表、后漢書補逸、春秋戰(zhàn)國異辭、 尚史
【雜史類】
國語、國語補音、戰(zhàn)國策、鮑氏戰(zhàn)國策注、戰(zhàn)國策校注
218戰(zhàn)國策校注、貞觀政要、渚宮舊事、東觀奏記、五代史闕文、五代史補、北狩見聞錄、松漠紀聞、 燕翼詒謀錄、太平治跡統(tǒng)類、咸淳遺事、大金吊伐錄、汝南遺事、錢塘遺事、平宋錄、弇山堂別集、革除逸史、欽定蒙古源流、
【詔令奏議類、一詔令之屬】
太祖高皇帝圣訓、 太宗文皇帝圣訓、世祖章皇帝圣訓、圣祖仁皇帝圣訓、世宗憲皇帝圣訓、世宗憲皇帝上諭八旗、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世宗憲皇帝朱批諭旨
219世宗憲皇帝朱批諭旨、唐大詔令集、 兩漢詔令
【詔令奏議類二、奏議之屬】
范文正奏議、包孝肅奏議集、盡言集、讜論集、左史諫草、商文毅疏稿、王端毅奏議
220王端毅奏議、馬端肅奏議、關中奏議、胡端敏奏議、 楊文忠三錄、何文簡疏議、垂光集、孫毅庵奏議、玉坡奏議、南宮奏稿、訥溪奏疏、譚襄敏奏議、潘司空奏疏、兩河經(jīng)略、兩垣奏議、周忠愍奏疏、張襄壯奏疏、靳文襄奏疏、 華野疏稿、宋名臣奏議、歷代名臣奏議
221歷代名臣奏議、名臣經(jīng)濟錄、名臣經(jīng)濟錄
222御選明臣奏議、
【傳記類一、圣賢之屬】
孔子編年、 東家雜記
【傳記類二、名人之屬】
晏子春秋、魏鄭公諫錄、李相國論事集、杜工部年譜、杜工部詩年譜、紹陶錄、金佗?編、象臺首末、魏鄭公諫續(xù)錄、忠貞錄、諸葛忠武書、 寧海將軍固山貝子功績錄、朱子年譜
【傳記類三、總錄之屬】
古列女傳、高士傳、卓異記、春秋臣傳、廉吏傳、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伊洛淵源錄、宋名臣言行錄前集、 名臣碑傳琬琰之集、錢塘先賢傳贊、慶元**、宋寶佑四年登科錄、京口耆舊傳、昭忠錄、敬鄉(xiāng)錄、唐才子傳、元朝名臣事略、浦陽人物記、古今列女傳、殿閣詞林記、 嘉靖以來首輔傳、明名臣琬琰錄、今獻備遺、百越先賢志、元儒考略、欽定宗室王公功績表傳、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
223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 欽定勝朝殉節(jié)諸臣錄、明儒學案、中州人物考、東林列傳、儒林宗派、明儒言行錄、史傳三編、閩中理學淵源考
【傳記類四、雜錄之屬】
征南錄、驂鸞錄、吳船錄、入蜀記、西使記、 保越錄、粵閩巡視紀略、松亭行紀、扈從西巡日錄
【史鈔類】
兩漢博聞、通鑒總類、南史識小錄、北史識小錄
【載記類】
吳越春秋、越絕書、華陽國志、鄴中記、十六國春秋、
224十六國春秋、別本十六國春秋、蠻書、釣磯立談、江南野史、江南別錄、江表志、江南馀載、三楚新錄、錦里耆舊傳、五國故事、蜀梼杌、馬氏南唐書、陸氏南唐書、吳越備史、 安南志略、十國春秋、附錄、朝鮮史略、越史略
【時令類】
歲時廣記、御定月令輯要
【地理類一、宮殿簿之屬】
三輔黃圖、禁扁、
【地理類二、總志之屬】
元和郡縣志、太平寰宇記、 元豐九域志、輿地廣記、方輿勝覽、明一統(tǒng)志
225明一統(tǒng)志、大清一統(tǒng)志
226大清一統(tǒng)志
【地理類三、都會郡縣之屬】
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乾道臨安志、淳熙三山志、吳郡志、 新安志、剡錄、會稽志、赤城志、寶慶四明志、海鹽澉水志、景定嚴州續(xù)志、景定建康志、咸淳臨安志、至元嘉禾志、昌國州圖志、延佑四明志、齊乘、至大金陵新志、無錫縣志、 姑蘇志、武功縣志、朝邑縣志、嶺海輿圖、滇略、吳興備志
227吳興備志、欽定熱河志、欽定日下舊聞考、欽定滿洲源流考、欽定皇輿西域圖志、欽定盛京通志、畿輔通志、
228畿輔通志、江南通志、江西通志
229江西通志、浙江通志
230浙江通志、福建通志、湖廣通志、河南通志
231河南通志、山東通志、山西通志
232山西通志、 陜西通志
233陜西通志、甘肅通志、四川通志、廣東通志、廣西通志
234廣西通志、云南通志、貴州通志、歷代帝王宅京記、
【地理類四、河渠之屬】
水經(jīng)注、 水經(jīng)注集釋訂訛、水經(jīng)注釋、吳中水利書、四明它山水利備覽、河防通議、治河圖略、浙西水利書、河防一覽、三吳水利錄、北河紀、敬止集、三吳水考
235三吳水考、 吳中水利全書、欽定河源紀略、侖昆河源考、兩河清匯、居濟一得、治河奏續(xù)書、直隸河渠志、行水金鑒、水道提綱、海塘錄
【地理類五、邊防之屬】
籌海圖編、 鄭開陽雜著
【地理類六、山水之屬】
南岳小錄、廬山記、赤松山志、西湖游覽志、桂勝、欽定盤山志、西湖志纂
【地理類七、古跡之屬】
洛陽伽藍記、吳地記、長安志、洛陽名園記、 雍錄、洞霄圖志、長安志圖、汴京遺跡志、汴京遺跡志、武林梵志、江城名跡、營平二州地名記、金鰲退食筆記、石柱記箋釋、關中勝跡圖志
【地理類八、雜記之屬】
南方草木狀、 荊楚歲時記、北戶錄、桂林風土記、嶺表錄異、益部方物略記、岳陽風土記、東京夢華錄、六朝事跡編類、會稽三賦、中吳紀聞、桂海虞衡志、嶺外代答、都城紀勝、夢粱錄、 武林舊事、增補武林舊事、歲華紀麗譜、吳中舊事、平江記事、江漢叢談、閩中海錯疏、蜀中廣記、益部談資、顏山雜記、嶺南風物記、龍沙紀略、臺海使槎錄、 東城雜記
【地理類九、游記之屬】
游城南記、河朔訪古記、徐霞客游記
【地理類十、外紀之屬】
佛國記、大唐西域記、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諸蕃志、溪蠻叢笑、真臘風土記、島夷志略、 朝鮮賦、海語、東西洋考、職方外紀、赤雅、朝鮮志、皇清職貢圖、坤輿圖說、異域錄、海國聞見錄
【職官類一、官制之屬】
唐六典、翰林志、麟臺故事、翰苑群書、南宋館閣錄、 玉堂雜記、宋宰輔編年錄、秘書監(jiān)志、翰林記、禮部志稿
237禮部志稿、太常續(xù)考、土官底簿、詞林典故、欽定國子監(jiān)志、欽定歷代職官表
推薦幾本有關古代歷史的的書,中國和外國的都可以,適合高中生看的,最好不要是文言文的,謝謝~~
年代 紀傳系列 典志系列 編年系列朝代 公元 (二十五史) (含會要、會典、史學評論、學術史) (含綱目、紀事本末、起居注、實錄)
周朝 孔子《春秋》
左丘明《左傳》
漢朝 前91 司馬遷《史記》
侯瑾《漢皇德紀》
92 班固《漢書》
200 荀悅《漢紀》
晉朝 285 陳壽《三國志》
袁宏《后漢紀》
《竹書紀年》(《汲冢紀年》)
南北朝 440 [宋]范曄《后漢書》
488 [南齊]沈約《宋書》
514 [梁]蕭子顯《南齊書》
554 [北齊]魏收《魏書》
唐朝 溫大雅《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
636 姚思廉《梁書》《陳書》
令狐德棻《周書》
魏征《隋書》
李百藥《北齊書》
648 房玄齡《晉書》
659 李延壽《南史》《北史》
708 劉知幾《史通》
801 杜佑《通典》
803 蘇冕《會要》
853 崔鉉《續(xù)會要》
韓愈《順宗實錄》
五代 945 [后晉]劉昫《舊唐書》
宋朝 961 王溥《唐會要》
963 王溥《五代會要》
974 薛居正《舊五代史》
996 錢若水《太宗實錄》
1001 宋白《續(xù)通典》
1053 歐陽修《新五代史》
1060 歐陽修、宋祁《新唐書》
呂夏卿《唐書直筆》
1078 劉恕《資治通鑒外紀》
1084 司馬光《資治通鑒》
1161 鄭樵《通志》
1172 朱熹《資治通鑒綱目》
1173 袁樞《通鑒紀事本末》
1183 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
1185 章沖《春秋左氏傳事類始末》
1194 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
1195 [金]張暐《大金集禮》
1202 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
1210 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1211 徐天麟《西漢會要》
1216 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
1226 徐天麟《東漢會要》
1229 陳均《皇朝編年舉要》《皇朝編年備要》
1236 李心傳《國朝會要總類》
1253 楊仲良《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紀年本末》
1263 劉時舉《續(xù)宋編年資治通鑒》
1264 金履祥《通鑒前編》
元朝 1279 佚名《宋史全文續(xù)資治通鑒長編》
1285 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
1307 馬端臨《文獻通考》
1322 《元典章》
1331 虞集《經(jīng)世大典》
1344 脫脫《遼史》《金史》
1345 脫脫《宋史》
1350 陳桱《通鑒續(xù)編》
明朝 1370 宋廉《元史》
1473 《資治通鑒綱目(考訂)》
1476 商輅《續(xù)資治通鑒綱目》
1502 徐溥《大明會典》
1507 李東陽《歷代通鑒纂要》
1524 許誥《通鑒綱目前編》
1529 楊一清《大明會典(續(xù)修)》
1566 薛應旗《宋元資治通鑒》
1567 王宗沐《宋元資治通鑒》
1576 申時行《大明會典(重修)》
1587 張居正《大明會典(重修)》
1595 南軒《資治通鑒綱目前編》
1600 黃光升《昭代典則》
1602 王圻《續(xù)文獻通考》
1605 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
1606 陳邦瞻《元史紀事本末》
1608 沈朝陽《通鑒紀事本末前編》
《明實錄》
1638 孫范《左傳分國紀事本末》
嚴衍《資治通鑒補正》
徐學聚《國朝會典》
1644 董說《七國考》
清朝 1651 談遷《國榷》
黃鵬揚《史評辯正》
1658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
1678 黃宗羲《明儒學案》
王夫之《讀通鑒論》
1690 《康熙會典》 高士奇《左傳紀事本末》
1694 徐乾學《資治通鑒后編》
1707 《御批資治通鑒綱目》
1711 吳乘權《綱鑒易知錄》
1733 《雍正會典》
1739 張廷玉《明史》
1763 《乾隆會典》
1765 蔣良騏《東華錄》
1767 《續(xù)文獻通考》 《御批通鑒輯覽》
1775 《御批通鑒綱目三編》
1784 《續(xù)通典》、《續(xù)通志》
1786 《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獻通考》
1797 畢沅、馮集梧《續(xù)資治通鑒》
1798 章學誠《文史通義》
1818 《嘉慶會典》
1838 《宋元學案》
1862 夏燮《明通鑒》
1871 陳鶴、陳克家《明紀》
王先謙《東華錄》
1887 龍文彬《明會要》
1893 李有棠《遼史紀事本末》《金史紀事本末》
1899 《光緒會典》
1900 楊晨《三國會要》
1902 梁啟超《新史學》
1904 孫楷《秦會要》
1905 張鑒《西夏紀事本末》
徐松《宋會要輯稿》
姚彥渠《春秋會要》
李銘漢、李于楷《續(xù)資治通鑒紀事本末》
1911 朱銘盤《晉會要》《宋齊梁陳會要》
《清實錄》
民國 1922 柯劭忞《新元史》
1928 趙爾巽《清史稿》
王國維《古本竹書紀年輯?!?br/>范祥雍《古本竹書紀年輯校訂補》
共和國 1981 方詩銘、王修齡《古本竹書紀年輯證》
以上就是關于御撰資治通鑒綱目三編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