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chǎn)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lián)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理念)

    發(fā)布時間:2023-03-10 23:27:07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137        問大家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理念)

    一、萬德鎮(zhèn)的旅游景點

    萬德鎮(zhèn)境內(nèi)山清水秀,風光秀麗,植被茂密,文物古跡薈萃,自然資源豐富,鎮(zhèn)內(nèi)有國家“4A”級景區(qū)靈巖寺,有“AA級”旅游風景區(qū)臥龍峪大峽谷和鳳凰嶺旅游度假區(qū),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齊長城遺址及萬南遺址;并有龍居寺、黃巢寨遺址,烽火臺遺址等旅游景點等待開發(fā)。

    靈巖寺

    坐落在靈巖山南坡上。靈巖山又名方山,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稱玉符山,系泰山12支脈之一,距泰山主峰西北麓20公里處,海拔683.7米。靈巖名字和十六國時期朗公和尚有關?!渡裆畟鳌吩疲骸袄使蜕姓f法泰山北巖下,聽者千人,石為之點頭,眾以告,公曰:‘此山靈也’,遂名靈巖。”靈巖寺因山而得名。朗公創(chuàng)建的寺院,興盛不到10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太平真君七年(446年)遭滅佛之劫,廟宇全部被毀。至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間,法定禪師來此,重建寺院于方山之陰,曰“神寶”(位今小寺村南,僅存遺址),后又建寺于方山之陽,曰“靈巖”(在今寺址東北甘露泉旁)。今靈巖寺是唐貞觀年間慧崇高僧建造的,經(jīng)宋、元、明幾代修葺,已非原建(多屬宋代)。宋真宗景德年間靈巖寺改稱“敕賜景德靈巖禪寺”。明成化四年(1468年)又改稱“敕賜崇善禪寺”,嘉靖年間復名靈巖寺。靈巖寺興于北魏,盛于唐宋,最盛時殿閣40余處,禪房500多間,僧侶500余人。經(jīng)歷代修葺增建,寺院布局恢弘,文物古跡豐富,主要建筑有千佛殿、大雄寶殿、御書閣、鐘鼓樓、辟支塔等,還有積翠證明龕、墓塔林、五花殿石柱及唐代李邕書《靈巖寺頌碑》、元代日本僧人邵元撰書《息庵禪師道行碑》等唐宋以來碑碣,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寺周群山環(huán)抱,深奧幽邃。寺內(nèi)外的漢柏、摩頂松、朗公石、可公床、一線天、對松橋以及“五步三泉”“鏡池春曉”“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勝景,都別具情趣。明代學者王世禎有“靈巖是泰山背最幽絕處,游泰山而不靈巖,不成游也”之說。1982年3月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巖勝境坊

    位寺區(qū)西端,為石坊。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靈巖勝境”4字為愛新覺羅.弘歷親筆題寫。靈巖寺頌碑,位靈巖寺魯班洞中。是唐代大書法家李邕于天寶元年(742年)撰文并書寫的。字體為行書共21行,滿行41字。碑最早見于宋趙明誠《金石錄》。清乾隆間,阮元撰《山左金石志》時,此碑已不詳所在。咸豐六年(1856年)書法家何紹基來濟南訪得此碑,已斷為二石,文字也有不少殘缺。

    大靈巖寺碑

    原嵌于廣場戲樓前,今位于靈巖寺山門西南處,成為迎接游客的標志。“大靈巖寺”4字為元至正三年(1343年)山東廉訪副使文書訥書寫。

    大雄寶殿

    位千佛殿點偏東處。宋崇寧大觀年間住持僧仁欽創(chuàng)建,是寺僧誦經(jīng)的地方。明正德年間魯王捐塑佛像于其內(nèi) 后,更名大雄寶殿,面闊5間,進深6間,前為外廊式卷棚頂,后是硬山頂,建造精巧,勾角鈴瓏,上施黑瓦,現(xiàn)存殿是清朝中葉建造。

    千佛殿

    位于寺內(nèi),是靈巖寺中保存完好、規(guī)模最宏大的主體建筑物。為唐高僧慧崇所建,宋代擴修,唐宋時為大雄寶殿。千佛殿一名始見于宋慶歷年間張公亮《齊州景德靈巖禪寺記》:“千佛殿、般舟殿,辟支塔皆為古剎塔”?,F(xiàn)存殿為明嘉靖年間重建,梁間有“時大明萬歷十五年歲次丁亥九月初八日德府重修”的墨記。千佛殿屹立于踏步11級、高約2米的石基上,殿面闊7間,進深4間,單檐廡殿頂,上蓋灰簡瓦和綠琉璃瓦,前檐8根石柱,雕刻精麗華美。經(jīng)歷代重修,有些雖非原物,但仍保留唐宋風格。千佛殿正中,置長方形石座,上有3尊大佛,中為毗盧遮那佛,傳為宋治平年間僧惠在錢塘制造運來,是藤胎髹漆塑造,端坐在蓮花座上。東側(cè)為藥師佛,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西側(cè)為阿彌陀佛,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均為銅鑄。周壁有數(shù)以千計高30厘米銅鑄或木制小佛(明代所置現(xiàn)存不足半數(shù)),千佛殿由此得名。殿東西及后壁臺座上有40尊泥塑羅漢像,這些羅漢像是北宋宣和年間宋齊古施舍的,原列于魯班洞上“十王殿”中,清末移于千佛殿。每尊羅漢泥塑身高1~1.2米,身上的妝鑾用朱砂紅、黃丹、雄黃、石 綠、大青、天藍、茄皮紫等礦物質(zhì)顏料涂飾,永不退色。每個羅漢不同膚色、袈裟、袍袖、手帕、衣帶、纓穗以及花邊圖案等,設色和諧精當,與身份神態(tài)十分協(xié)調(diào)。每尊羅漢的神情狀貌喜怒哀樂俱形于色,無一雷同,擺脫了一般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關于羅漢塑造年代,《山東通志》載:“宋靈巖寺施工五百羅漢記,宣和六年”。1982年維修時,在泥塑腔體及殿壁上,發(fā)現(xiàn)銅幣78枚,其中“五銖”1枚,“開元通寶”16枚。余皆為宋代前三朝的銅幣,共18種61枚。以上實物資料證實,羅漢確系宋代塑造,距今已800余年,是中國泥塑遺存的藝術瑰寶之一。清末學者梁啟超1922年7月來此游覽,親筆寫下“海內(nèi)第一名塑”碑碣,立于千佛殿前。

    辟支塔

    聳立于千佛殿西北百米處,是8角9層12檐樓閣式建筑,底圍48米,通高54米,通體呈灰白色,基座石砌,有陰曹地府酷刑場面浮雕(現(xiàn)埋于地下)。塔身為青磚砌筑,東西南北四面設門,底部3層為重檐,余皆單檐。塔檐由華拱兩跳組成,朵數(shù)逐層變化,塔層高度與塔徑自下而上逐層遞減,收分得體,挺拔雄偉。塔內(nèi)底層有塔心柱,1~4層內(nèi)設有登塔階梯,5層以上為實砌塔體,臺階設于塔身外檐,登塔時須沿塔檐平座繞行,可登塔頂。塔頂是鐵制塔剎,由復缽、相輪、圓光、仰月、寶珠組成。另有8根鐵鏈分別由9層塔檐的8尊金剛拽引加固。倘若登上9層塔頂,可以盡覽靈巖風光。辟支塔創(chuàng)建于宋代。

    墓塔林

    位于千佛殿西南0.5公里,有唐宋至明清各代靈巖寺住持僧墓塔167座。其中唐代1座、北宋6座、金代5座、清代3座,其余為元明遺物。志銘碑81通。這些墓塔和志銘,反映不同時期的雕刻特征,寺宇史實。墓塔的形制多樣,造型古樸、雕工精細。一般墓塔均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塔座多呈方形或圓形,雕刻成蓮瓣式金剛、力士頂托,多至數(shù)層,有的做成須彌座式。塔身一般較高大,有圓形、長方形、鐘形等,每個上面皆刻祖師僧之名和年號。塔頂一般呈長方形,雕刻著蓮華瓣的復缽和圓形相輪,上置寶瓶或相輪式寶尖。

    御書閣

    位于千佛殿東北面,是唐代住持僧慧崇和尚專為存放皇帝賜書建造的?,F(xiàn)存建筑為明代遺物。原藏有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炅、仁宗趙禎等御書。金貞祐年間(1213~1217年),曾遭兵燹。珍藏御書盡毀,唯閣幸存。閣額為宋僧仁欽篆書。閣前有宋人蔡卞所書圓通經(jīng)碑,書體優(yōu)美豪放,成為靈巖名筆。御書閣門楣的墻壁縫隙間長出一棵青檀,古枝縱橫,盤根錯節(jié),狀若云朵,稱“云檀”或“銀檀”,亦稱“千歲檀”,為一大奇勝。

    卓錫泉

    位于漢柏東北,蒼苔之崖。傳靈巖寺創(chuàng)建于前秦永興年間,創(chuàng)始人法定禪師初建寺院時,由白虎馱經(jīng),青蛇引路,來到靈巖,轉(zhuǎn)了多時,發(fā)現(xiàn)無水。正猶豫間,忽有一樵夫用手指 點說,雙鶴嗚處有泉,說完隱身不見。法定禪師順樵夫所指方向看去,果見有兩只白鶴嗚叫著從山中飛出,順起飛方向找去,果見兩處清澈的泉水。法定禪師將錫杖插在地上休息,等他拔出錫杖時,又涌出一泉。法定禪師便將三泉命名為“雙鶴”、“白鶴”“卓錫”泉,卓錫泉又名錫杖泉。崖上鑲乾隆題“卓錫泉”大字額碑及詩刻碑2通。卓錫泉為泉城新72名泉之一。

    袈裟泉

    位于靈巖寺“轉(zhuǎn)輪藏”仙人巖東,廟堂遺址處崖下。亦名“印泉”“獨孤泉”,為濟南新72名泉之一。泉水激流,長年不竭。人們以泉邊立有“鐵袈裟”鑄鐵,便習稱為袈裟泉。此泉泉源旺盛,水質(zhì)甘美,昔日靈巖僧眾皆欽用此水。泉源出于涵云洞中,注入半圓形石砌水池中,然后盤桓曲繞,由石雕龍口中噴瀉而出。池周曲廊環(huán)繞,水質(zhì)清流澈,金鯉戲游。池周圍林木疊翠,危崖聳立,清爽宜人。鐵袈裟立于泉邊,兩物相映,愈顯得古樸深重。

    檀抱泉

    位于靈巖風景區(qū)明扎山腳下,泉上方有一千年樹齡的青檀,故名檀抱泉,泉水從樹根下流

    出,入一3米見方的池內(nèi),泉水常年不竭,豐水季節(jié)從方池上口溢出。檀抱泉為濟南新72名泉之一。

    烽火臺遺址

    位于萬德鎮(zhèn)萬德南村南京福公路東側(cè),齊長城北1.5公里處。現(xiàn)有土層高20米,長31米,寬16米,燃火點基高4米、長11米、寬8米,周圍有散存地面的灰陶、黑陶器碎片。此烽火臺屬春秋、戰(zhàn)國時期遺物,為長清縣境內(nèi)僅有的1座。

    黃巢寨遺址

    位于萬德鎮(zhèn)石胡同村南2.5公里,海拔628米的黃山上。現(xiàn)存遺址有寨墻1面,位黃山主峰東北向寨門處,高3.5米、寬2米、長約50米。亂石壘砌的半穴式房基約26間,分別位于寨東面下坡處和有用山南崖下。頂峰有一大旗桿穴,曾發(fā)現(xiàn)有金屬兵器、碎陶瓷。是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袖黃巢率部駐扎過的一個重要山寨。

    姜女祠遺址

    位于萬德鎮(zhèn)長城村北首,原有姜女祠正殿5間,內(nèi)有姜女及其夫塑像,正殿前為天王殿, 還有東西廂房、鐘鼓樓等?,F(xiàn)僅存遺址及明嘉靖四年(1525年)重修觀音堂、姜女祠、玄帝閣圓頭石碑1通,另有殘碑數(shù)塊。

    三皇廟

    位于萬德鎮(zhèn)史莊村西北首,為單檐硬山式建筑。面闊3間、進深1間、全灰布瓦蓋頂,內(nèi)有寬9.4米、長5米、高 4.2米的清代壁畫。另有明朝創(chuàng)建三皇廟題記1方。該廟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建造?,F(xiàn)仍保持原貌, 壁畫尚清晰。

    臥佛城

    世界最長室內(nèi)臥佛臥佛城內(nèi),世界最長室內(nèi)臥佛。長48.5米。高10米。五百羅漢國畫浮雕。全佛殿。護法殿。天龍八部殿。等六大殿。七十二尊,古佛文化。萬尊小佛。

    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理念)

    二、靈巖寺風光好嗎_百度‘’【【哦看嗎

    長清縣萬德鎮(zhèn)境內(nèi),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和佛教圣地,總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以其悠久的宗教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馳名于世,素有“游泰山不游靈巖,不成游也”之說。

    靈巖寺初建于東晉,興于北魏,盛于唐宋,列全國四大古剎之首(當陽玉泉寺、南京棲霞寺和天臺國清寺)。靈巖寺峰巒奇秀,風光旖旎,以風景幽深、泉石秀麗著稱于世。寺周群山環(huán)抱,深奧幽邃。寺內(nèi)外摩頂松、千歲檀、朗公石、“鏡泄春曉”、“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勝景別具情趣。寺內(nèi)古木蒼翠,怪石林立,殿宇崢嶸。靈洞曲澗、青峰翠巒環(huán)繞著古剎精舍,構(gòu)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

    靈巖寺內(nèi)的主體建筑是千佛殿,也是寺內(nèi)保存最好、規(guī)模較大的一座古建筑,因殿宇周壁供置眾多佛像而得名。千佛殿始建于唐代,現(xiàn)在是明代重建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殿內(nèi)最引人入勝的是40尊宋代彩色泥塑,距今已近千年了,仍保存完好。它表現(xiàn)了40位高僧的不同形象和性格,尊尊動人,個個傳神,無一雷同。梁啟超曾有“海內(nèi)第一名塑”的題字;藝術大師劉海粟有“靈巖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xiàn)?!?。

    寺內(nèi)的另一勝跡是辟支塔,它挺立于千佛殿西北。此塔始建于宋代,塔高54米,是八角九層的樓閣式磚砌建筑。造型奇特,塔身上下不一。一至三層是重檐,四至九層為單檐。古樸的門窗、富有變化的塔檐和纖巧挺拔的塔身,使人感到莊嚴大方中不失玲瓏奇巧。不少名勝古跡大都流傳著美麗動人的傳說,如辟支塔基裝飾的浮雕“地獄中的蓮花”、“最后的半庵摩勒罘”,反映的是阿育王的政治生活。

    墓塔林簡稱塔林,在大雄寶殿的西側(cè),是由靈巖寺歷代住持高僧的墓塔、墓碑組成的。墓區(qū)里保存著自唐代至清代的各種墓塔167座,墓志銘石碑81座。規(guī)模之大、數(shù)量之多僅次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塔林。

    靈巖寺的旅游旺季一般是4月-10月。到靈巖寺旅游的最佳時間是每年5月-10月。

    靈巖寺的主要旅游路線有三條:從靈巖廣場出發(fā),一條由金剛殿-魯班洞-大雄寶殿-摩頂松-墓塔林-慧寶塔-千佛殿-辟支塔;第二條由金剛殿-大雄寶殿-靈滯橋-乾隆行宮-甘露泉-方山證盟殿-可公床-白云洞-一線天;第三條由大靈巖寺碑-山門-夕照亭-仙人巖-袈裟泉。

    靈巖寺每逢佛教重大活動時,舉行佛事活動。

    另外,虛機團上產(chǎn)品團購,超級便宜

    三、濟南靈巖寺的“鐵袈裟”是怎么回事?背后有什么故事?

    “袈裟”是佛教僧侶普遍穿著的一種特殊衣物,素來有“法衣”之稱,其多為布絹絲綢所制??墒悄犝f過“鐵袈裟”嗎?在山東省濟南市的一座寺廟中,就有一個時逾千年的鐵袈裟,而它的出現(xiàn),卻引來歷代學者的爭議。鐵袈裟究竟從何而來?現(xiàn)代考古學家又會給出怎樣的解釋?

    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理念)

    在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萬德鎮(zhèn)境內(nèi),有一座著名的靈巖寺,靈巖寺的建造歷史可追溯至東晉時期,在北魏孝明帝時期又進行了重建,于唐代達到了鼎盛。該寺歷史悠久且佛教底蘊深厚,自唐代起就與浙江國清寺,南京棲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稱為海內(nèi)“四大名剎”,現(xiàn)今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

    在靈巖寺東南側(cè)的“轉(zhuǎn)輪藏”仙人巖東側(cè)廟堂遺址懸崖下,有一塊高約2.05米,寬約1.94米銹跡斑斑的巨大鐵塊,其整體造型相當不規(guī)則,并且伴有凸起的縱橫紋路,外形酷似僧侶的袈裟,故此也有“鐵袈裟”之稱。

    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理念)

    鐵袈裟是靈巖寺著名的“八景”之一,從古至今,都被歷代文人墨客所瞻仰,因此也留下了不少關于它的詩篇與記載。不過在觀瞻鐵袈裟的同時,所有人不禁產(chǎn)生一個疑問,如此形象逼真的巨大袈裟,究竟是從何而來?

    如果查閱相關史籍資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清康熙年間,由馬大相所編的《靈巖志》一書中就有關于靈巖寺鐵袈裟的“鐵袈裟圖”。在“鐵袈裟圖”一側(cè),還配有文字曰:“世傳定公建寺時,有鐵自地涌出,高可五六尺,重可數(shù)千斤,天然水田紋,與袈裟無異,故名”。意思就是說,鐵袈裟并非人為制作雕鑿而出,反而是自己從地里生長出來的。如此解釋,不免令人感到有些疑惑,如果說草木可以從地下生長而來還算合理,但是一大塊鐵疙瘩由下而上自動長出,想必有些解釋不通。

    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理念)

    大清乾隆皇帝,號稱是“歷史上最喜歡游山玩水的皇帝”,靈巖寺著名的鐵袈裟,自然也逃不過乾隆皇帝的旅游范圍。乾隆一生篤信佛教,尤其對鐵袈裟,更是加以盛贊,居然以物詠詩,專門為鐵袈裟作詩8首,并欽定其為靈巖寺八景之首。

    乾隆皇帝對于鐵袈裟的由來究竟有何看法呢?我們可以從乾隆55年時其本人所作的詩中尋找答案。乾隆詩曰:“一領凈衣那論斤,法身披祗當絲紋。鑄鐘想以不成廢,置此半途徒費勤”。從詩文內(nèi)容來看,乾隆皇帝認為,靈巖寺鐵袈裟并非地下自然生長而來,更不是人工雕琢的產(chǎn)物,應該是鑄造大鐘時所余下的廢料,是一種渾然天成的藝術品。

    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理念)

    如果從古代生產(chǎn)力來看,乾隆皇帝的推理并非毫無根據(jù),在清初年間,清朝“開國儒師”、“清學開山”始祖顧炎武,曾在《山東考古錄》中的“考鐵”一文內(nèi),對鐵袈裟進行了考察描述。在他看來,濟南地區(qū)自古盛產(chǎn)鐵質(zhì),鐵袈裟與孔夫子府學文廟前的鐵牛,可能都是漢代鐵官在冶鐵時所遺留的廢鐵。

    從理性角度來看,古人猜測雖有根有據(jù),但是都難逃臆測之嫌,如果想弄清鐵袈裟之真正來源,必須要根據(jù)現(xiàn)代科技以及考古理論進行分析確定?,F(xiàn)代考古專家對鐵袈裟的由來又會有何高見?

    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理念)

    考古學家們在實地考察研究了鐵袈裟之后,認為其上紋路看似繁復,卻遵從一定的規(guī)律,稱得上是“玄妙異?!?,系人工雕鑿痕跡,并且袈裟披縫處的連接方法,也是鑄鐵工藝中較為普遍的“合縫法”,完全可以排除其是天然形成的論斷。

    除此之外,考古專家們還發(fā)現(xiàn),鐵袈裟的造型與龍門石窟唐代力士像十分接近,尤其是姿勢與衣服紋路,更是如出一轍。在山東青州、博興、長清、歷城等地的盛唐小石塔龕門外,也有類似于鐵袈裟造型的力士像。正是因為如此,考古專家們斷定,鐵袈裟應該是一尊體型巨大的力士造像下半身部分。原造像左腿直立,右腿側(cè)伸,腰束帶,下有戰(zhàn)裙,但是因為其早年間因故損毀,導致腰部以上與膝下全部不翼而飛,這才留下了如今人們看到的“鐵袈裟”??脊艑<覀冞€補充道,如果這尊變成鐵袈裟的力士像完整如初,其高度起碼要超過6-7米左右。至于鐵袈裟力士像的鑄造年代,專家們認為可能是唐代初期,屬于唐高宗與武曌(武則天)舍資在靈巖寺所鑄“六身鐵像”中的一塊殘體。

    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理念)

    談及此處,我們還是要澄清一點,如今考古學家們所得結(jié)論,都是基于歷史記載之上的科學推測。至于鐵袈裟來源真相如何?還需要更多出土文物的佐證,不過我相信,隨著考古專家們的不斷努力,揭開鐵袈裟之謎的日子應該并不遙遠。

    四、靈巖山的介紹

    靈巖山位于南京市六合區(qū)東南,海拔170米,周十九里,因“山無銳峰,巖巒層聳,四面如一,巖際常有靈瑞”而得名,自古便有“六合第一名山”之譽。靈巖山是雨花石的主要產(chǎn)地,山上名勝古跡眾多;靈巖寺、偃月崖、仙人洞、鹿跑泉、白龍池等自然景觀不僅風景奇絕,而且皆有動人傳說流于民間; “靈巖積雪”乃六合八景之一。

    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理念)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wǎng)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推薦閱讀:

    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靈巖寺仙人巖景觀設計理念)

    江蘇花園景觀設計咨詢(江蘇花園景觀設計咨詢招聘)

    公司門頭招牌樣式(公司門頭招牌樣式圓底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