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lián)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宇航員設計說明(宇航員設計說明書)

    發(fā)布時間:2023-03-05 06:11:22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224        問大家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宇航員設計說明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宇航員設計說明(宇航員設計說明書)

    一、為航天空間站設計最佳給水方案是什么

    南水北調輸水

    為航天空間站設計最佳給水方案是用南水北調輸水,希望這個回答可以幫助到你。10月1日

    神舟十四號乘組在軌迎來國慶佳節(jié)

    這是中國人首次在太空為祖國慶生

    生活在太空的航天員

    在無水環(huán)境的太空中

    為了確保航天員生命安全

    載人航天器必須向航天員供水

    那么

    航天站的水從何而來

    又是如何提供給航天員使用的呢?

    今天我們將送上答案

    航天站的水從何來?

    01

    地面攜帶和貨運飛船補給

    向航天員供水,其中有門道。根據載人航天器型號和任務的不同,其用水來源也不一樣,最簡單的就是通過地面攜帶和貨運飛船補給而來的水。

    02

    使用燃料電池生成水

    除了自帶,太空中還可以自產水,即使用燃料電池生成水,經過過濾、消毒等程序后,航天員就可飲用了。

    03

    對水資源進行回收利用

    除了以上兩種渠道,航天員還可對水資源進行回收利用。在我國空間站上,航天員呼出的水蒸氣會通過冷凝水方式回收,排泄的尿液也會通過尿處理子系統(tǒng)回收凈化,重新作為飲用水和生活用水使用,實現了空間站水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減輕了貨運飛船的載荷負擔,大大降低了空間站的運營成本。

    水來了,航天員如何飲用?

    在地球上

    喝水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

    但航天員在太空中處于失重狀態(tài)

    要想喝到水

    必須通過特殊的辦法才能實現

    比如

    借助貯水箱或者袋裝水

    中國航天員飲用的袋裝水 圖片源自中國載人航天

    其實

    載人航天器上

    所配備的貯水箱和袋裝水

    就相當于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桶裝水和瓶裝水

    只是航天員喝水不是“喝”

    而是將水擠到嘴里

    用貯水箱飲水的步驟

    則會稍微復雜一些

    首先

    航天員要把貯水箱中的水

    灌到儲水組件“水壺”中

    然后利用增壓裝置給貯水箱加壓

    排空“水壺”內的空氣

    從而實現注水

    航天員需要飲水時

    只需取出個人飲水嘴

    安裝在供水器上

    再將飲水嘴放入口中

    按下開關就可以了

    中國航天員在太空中飲水 圖片源自中國載人航天

    給航天站供水,有哪些要求?

    航天飲用水供給

    通常

    有三項基本要求

    攝取可靠

    攝取可靠

    是說飲水供給系統(tǒng)的硬件設備

    必須適于失重環(huán)境下使用

    水量足夠

    水量足夠

    是指飲用水的供給量

    應滿足航天員的飲水需求

    由于不同的航天飛行任務時長

    和成員人數不同

    飲用水的供給量也不相同

    一般

    在軌飛行時

    每位航天員每天飲用水

    供給量為2.5~3.0L

    水質合格

    水質合格

    也就是確保航天飲用水的衛(wèi)生安全

    隨著科技的進步

    相信我們對航天站的供水技術

    會越來越先進

    未來

    對太空的探索

    也會越來越深入

    期待有更多的好消息

    從航天站傳來

    中國水事綜合央視新聞

    審核丨陳銳

    監(jiān)制丨樊弋滋

    文案丨張玉峰 周念晨 李莉

    如果我問你,喝水怎么喝,你肯定會說:那還不簡單,拿個水壺倒點水,在水杯里直接喝不就行了嗎?實在不行,就買瓶礦泉水,對瓶喝。確實在地球上,我們想要喝水的方法實在是太簡單了,但是在空間站里面,在沒有重力的約束下,我們的宇航員要怎么樣才能喝到水呢?

    之前給學生講宇航員在太空艙里如何洗澡,就讓我們了解到宇航員們在外太空里的生活,并沒有我們在地球上生活那樣便利。下來我們就了解一下宇航員們是如何在太空里喝到水。

    從一則視頻上可以看出,一位宇航員手持一個透明的罐子,罐子兩頭有綠色的液體,中間是透明色的液體,然后宇航員拿著罐子不停的旋轉。再進行搖晃就可以看到原本綠色的液體,劇烈的移動,并且兩頭的綠色液體和中間的透明液體融合在一起。

    但因為這段視頻當中并沒有說明白到底宇航員是如何喝水的,所以我又繼續(xù)查了一下。結果顯示,在太空當中,宇航員想要喝到水,則需要用密封袋裝好水,通過擠壓密封袋,將水射到嘴中?;蛘呤悄囊桓U筆一般粗細的吸管,將嘴和液體容器連起來,通過氣棒加以一定壓力,這樣飲料就可以源源不斷的攝入宇航員口中。不過,再給飲料壓力時還需要小心,不能壓力過大,不然我們的水就會變成細小的霧狀。

    頭上面就能看出宇航員們在太空當中的日常生活并不輕松。他們在太空當中不僅要完成祖國交付給他們的任務,同樣,他們還要盡可能的在太空當中生活下去。將自己觀測到或者是生活時的狀況錄下來,以方便后面的人能夠更好的適應太空生活。

    而且像這樣的航天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在我們的航天歷史上,也是出現過事故的。而且這樣的航天員也需要培訓很長時間,從各種人才當中選拔出最優(yōu)秀,最適合的那一個。我們看到的是航天員的榮耀,沒有看到的是整個航天隊伍的付出。感謝每一位航天人的付出,才讓我們能夠更好的探索宇宙,了解宇宙。

    回答于 2021-06-18

    二、神州5號詳細資料!(不要六號的)

    神州六號

    神舟六號飛船仍為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的三艙結構,整船外形和結構與原來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噸左右。飛船入軌后先是在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50公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5圈,然后變軌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圓形軌道,繞地球飛行一圈需要90分鐘,飛行軌跡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斷向東推移的正弦曲線。軌道特性與神舟五號相同。

    由于此次飛行沒有交會對接任務,神舟六號取消了用于這項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飛船上新增加了40余臺設備和6個軟件,使飛船的設備達到600余臺,軟件82個,元器件10萬余件。

    神舟六號的改進大致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 [被屏蔽廣告]

    一、圍繞兩人多天飛行任務的改進。首先,準備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員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食品柜置于軌道艙中,以前處于空置狀態(tài)。按照每人每天一個半暖壺的用水量,通過水箱和單獨的軟包裝兩種方式準備了航天員用水。其次,提高了座艙的環(huán)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號提高了對水汽冷凝的能力,擴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線都貼上了吸水材料,確保飛船濕度控制在80%以下。艙內的氧氣、溫度和濕度都可自動感應并調節(jié)。

    二、軌道艙功能使用方面的改進。放置了很多航天員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熱裝置和餐具等。軌道艙中掛有一個睡袋,供兩名航天員輪流休息用。失重狀態(tài)下人其實可以浮在空中睡覺,但考慮到人在地面養(yǎng)成的習慣,所以通過睡袋人為地制造一種“床”的感覺,否則航天員睡覺時可能會產生墜入萬丈深淵的錯覺。軌道艙中還有一個專門的清潔用品柜,航天員可以用里面的濕巾等物品進行清潔。大小便收集裝置這次也是首次使用。

    三、提高航天員安全性的改進。返回艙中航天員的坐椅設計了著陸緩沖功能,這是為了在反推火箭發(fā)生故障時依然能夠保證航天員安全。神舟五號飛船里只有楊利偉乘坐的那個坐椅有著陸緩沖功能,并且有個小的缺陷,就是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員難以看到舷窗外的情況。神舟六號對緩沖器進行了重新設計,并與整船結合進行了反復試驗,從高塔、飛機上拋下的3次試驗每次均獲得了成功。返回艙與軌道艙之間的艙門,如果在返回時關閉不嚴,將威脅航天員安全。俄羅斯曾經有3名航天員因此而喪生。神舟六號科研人員研制成功了艙門密閉快速自動檢測裝置,并花費了數月時間研制出一種專用抹布,這種布不產生纖維、靜電、異味,專門用來清潔艙門。

    四、持續(xù)性改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啟動,至今已經過去了13年,飛船上最初使用的元器件和原材料有的已經不再生產,個別技術已經稍顯落伍。神舟六號做了一些日常的持續(xù)性改進。比如神舟一號到五號上的“黑匣子”,是1994年研制的,存儲容量只有10兆字節(jié)?,F在的黑匣子不僅存儲量比原來大了100倍,而且數據的寫入和讀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體積卻不到原來的一半。

    神舟六號飛船構成

    軌道艙:“多功能廳”

    “神舟”飛船的軌道艙是一個圓柱體,總長度為2.8米,最大直徑2.25米,一端與返回艙相通,另一端與空間對接機構連接?!吧窳钡能壍琅撝员环Q為“多功能廳”,是因為2名航天員除了升空和返回時要進入返回艙以外,其他時間都在軌道艙里。軌道艙集工作、吃飯、睡覺、盥洗和方便等諸多功能于一體。

    逃逸塔:保飛船萬全

    逃逸救生塔:位于飛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實際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發(fā)動機組成的小型運載火箭。在運載飛船的火箭起飛前900秒到起飛后160秒期間�火箭運行距離在0至100公里,一旦發(fā)生緊急情況,這個救生塔將緊急啟動,拽著“神舟六號”飛船的返回艙和軌道艙與火箭分離,迅速逃離險地,并利用降落傘降落到安全地帶。

    留軌艙:航天員的“家”

    軌道艙:也叫工作艙。其外形為兩端帶有錐角的圓柱體,它是航天員的“太空臥室”兼“工作間”。它還兼有航天員生活艙和留軌實驗艙兩種功能,所以也稱留軌艙。軌道艙里面裝有多種試驗設備和實驗儀器,可進行對地觀測,其兩側裝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陽能電池帆翼、太陽敏感器和各種天線以及各種對接結構,用來把太陽能轉換為飛船的能源、與地面進行通訊等。作為航天員的“太空臥室”,軌道艙的環(huán)境很舒適,艙內溫度一般在17至25攝氏度之間。

    返回艙:航天員的“駕駛室”

    返回艙:又稱座艙,它是航天員的“駕駛室”。是航天員往返太空時乘坐的艙段,為密閉結構,前端有艙門。“神舟六號”完成繞地飛行任務后,兩名航天員也將乘坐返回艙回歸地球。

    推進艙:又叫儀器艙。通常安裝推進系統(tǒng)、電源、軌道制動,并為航天員提供氧氣和水。推進艙的兩側還裝有面積達20多平方米的主太陽能電池帆翼。

    緣何選擇秋季發(fā)射?

    晨報訊綜合新華社電細心的人會注意到,兩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fā)射成功。今年神六的發(fā)射,又逢金秋時節(jié),難道是巧合嗎?不是。這是因為秋季的氣象條件,最適合我國發(fā)射載人飛船。

    飛船發(fā)射季節(jié)的選擇,要考慮到各種可能影響到發(fā)射的因素,其中氣象條件是最直接、最關鍵的決定因素。

    飛船上天后,要由航天測控網對飛船實施測控管理。如果把神舟飛船比作放飛太空的“風箏”,那么,航天測控網就是那根重要的“風箏線”。我國的航天測控網由多個地面測控站和4艘遠望號航天測量船組成。這4艘測量船分別是太平洋上的“遠望”一號和“遠望”二號測量船,印度洋上的“遠望”四號測量船,大西洋上的“遠望”三號測量船。其中,3艘測量船都在緯度相對較高的南半球。

    南半球的季節(jié)正好與我國相反。我國的春夏季節(jié)在南半球是秋冬季節(jié),海況很惡劣,即使正常航行都難保安全,更不用說在海上執(zhí)行測控任務了,因此不宜發(fā)射飛船。我國的秋冬季節(jié)在南半球是春夏季節(jié),海況較好,便于航行和執(zhí)行測量任務。因此,我國神舟一號至五號飛船的發(fā)射時機都選在與南半球相反的秋冬季節(jié)。

    另外,秋季和冬季相比,盡管2002年12月30日發(fā)射的神舟四號曾突破我國低溫發(fā)射的歷史紀錄,但在載人航天飛行中,以人為本、充分保障航天員的安全,成為發(fā)射的最大特點,因而發(fā)射段的氣象條件也是非常重要的。顯然,秋季比冬季更適宜。因此,兩年前的神五和今年的神六載人飛船都選擇了在秋季發(fā)射。

    據中國科學院空間環(huán)境預報中心研究員龔建村介紹,“今年正是接近周期谷底的位置,預計神舟六號飛行期間太陽活動穩(wěn)定,適合人類開展空間活動?!?

    龔建村說,人們已經掌握了太陽的活動周期是11年,2000年是這個周期的最高峰,2006年達到谷底。因此今年太陽異?;顒宇l次較低,大趨勢有利于人類開展空間活動。神六將在“晴好天氣”中飛行

    從神州五號拔地而起、實現中國載人航天零的突破,到神州六號的兩人多天外太空飛行,中國航天員專用奶蒙牛牛奶,陪伴著航天員們從撒滿汗水的訓練場走向了浩瀚的太空,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的艱苦與輝煌。航天員食品的選擇有著怎樣的特殊要求、蒙牛牛奶又是如何成為“中國航天員專用牛奶”的?伴隨著神州六號的成功歸來,籠罩在航天員食譜上的神秘面紗也被營養(yǎng)專家輕輕地揭開。

    在中國,一名空軍飛行員要從1000名軍人中選出,而100名空軍飛行員中,只有一個人有機會成為戰(zhàn)斗機飛行員,航天員則是從這些戰(zhàn)斗機飛行員中千里挑一,經過各方面綜合考察比較后最終選拔出來的。為了確保這些肩負祖國重任的“國寶”們保持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早在神州五號首次載人航天任務之前,一個由各方專家組成的營養(yǎng)小組就開始了苛刻的航天員專用食品遴選工作。為了確保航天食品的安全、綠色和營養(yǎng),航天醫(yī)學工程研究所有關航天員食品的規(guī)定長達8頁之多!對“全營養(yǎng)食品”牛奶的考察和選定工作首當其沖。

    奶源是決定牛奶品質的第一關鍵,因而也成為專家們考核的首要因素。考慮到以內蒙古大草原為核心的中國西部大草原地處國際公認的中溫帶季風氣候優(yōu)質奶牛飼養(yǎng)帶,是整個中國無可匹敵、世界上也具有領先意義的優(yōu)質草原,主要奶源基地全部處于這一地帶的蒙牛乳業(yè)進入了專家們的視野。而在蒙牛的生產基地,他們又看到了全球領先的“樣板工廠”,在這里,每一滴原生奶經過一道道全自動工序成為香濃合格的牛奶產品,全過程都在封閉無菌的狀態(tài)中進行。從市場到工廠、從工廠到牧場,蒙牛牛奶的表現說服了每一位專家。

    國家航天部門經過嚴格檢測后,認為蒙牛牛奶的各項指標均已經達到或超過國內、國際標準。憑借著純天然、高質量、豐富的營養(yǎng)和好的口味,蒙牛牛奶最終成為太空營養(yǎng)學專家唯一指定的“中國航天員專用牛奶”。從此,“每天三杯奶”成為了航天員訓練、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首“白色樂章”。

    每天早晨,在享用精心搭配的其他食品的同時,航天員都要喝一杯蒙牛牛奶來有效保證全天的熱能和營養(yǎng)”。而在午餐之后,訓練基地的營養(yǎng)師又會及時為每一個航天員送上一杯蒙牛酸奶。原來,酸奶中含有的乳酸、醋酸等有機酸,不僅賦予了酸奶清爽的酸味,還能幫助牛奶形成細嫩的凝乳,從而降低腸道PH值,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讓航天員們一個下午都精神抖擻?!懊膳R呀泴⑵渌崮坍a品中的益生菌由兩種變成了四種,這樣不僅營養(yǎng)價值比同類產品有了明顯的提高,其幫助消化、抑制有害菌的作用也得到了更一步的加強,很受航天員們的歡迎?!被氐臓I養(yǎng)師這樣評價道。

    結束了一天緊張的訓練之后,航天員們還將在晚飯時喝上一杯牛奶。營養(yǎng)專家指出,一方面,晚餐飲用的牛奶,其安神作用促進了航天員的深度睡眠,另一方面,人體處于睡眠狀態(tài)下,也更易于吸收牛奶中的蛋白質。

    “一天三杯牛奶,每天500-800毫升。這個科學的食譜既保證了營養(yǎng)補給,又不至于引起脂肪堆積,不僅適用于宇航員,用樣也適用于普通人”!營養(yǎng)專家認為,航天員膳食中牛奶的科學搭配,值得在全社會進行大力推廣。

    成為“中國航天員專用牛奶”,對于蒙牛,既是一項崇高的榮譽,也是一種期待和責任。在中國航天事業(yè)用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鼓舞中國心”的同時,每一個蒙牛人也在致力于“強健中國人”的偉大使命。2003年,當神州五號拔地而起,實現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零的突破時,蒙牛牛奶也迅速成為了中國液體奶市場的領跑者,并于2004年成為了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運動員訓練專用牛奶,為中國健兒揚威世界賽場奉獻了自己的力量。隨后,蒙牛率先建起了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澳亞國際牧場”,在國內第一個引進機器人擠奶設施,種植世界十二國優(yōu)質牧草,養(yǎng)殖全球優(yōu)質奶牛,開啟了中國乳業(yè)奶源升級之路。2005年,當神州六號用完美的姿態(tài)圍繞著我們這顆美麗的星球一圈圈旋轉的時候,蒙牛已經以日銷液體奶7000噸的成績,超越眾多百年歷史的跨國乳業(yè)巨頭,成為了全球液體牛奶領域的領先者。作為首位“中國航天事業(yè)合作伙伴”,蒙牛不僅將“為中國喝彩”,還將用潔白醇厚的牛奶,為每一個航天員、每一個中國人的健康加油,為“強健神州夢想”而不懈追求。

    神舟五號與神舟六號的比較

    神舟五號 神舟六號

    兩者的大小、重量、設備等基本不變;采用“長征2號F”運載火箭作為動力載體

    發(fā)射時間 2003年10月15日 2005年10月中旬

    活動范圍 僅限返回艙 打開返回艙艙門,進入軌道艙進行科學實驗活動

    宇航服 楊利偉的宇航服始終未能離身 有機會脫下重達10公斤的太空服,新的宇航服主要由服裝、頭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組成

    太空時長 21小時 119小時

    航天員人數 1人 2人

    食品 即時食品,不需要加熱、也不需要加水 50種左右:包括四種主食,“鮑魚”、“咸水大蝦”等菜肴以及水果

    如廁問題 尿不濕 專用馬桶

    神舟六號飛船=為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的三艙結構,整船外形和結構與原來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噸左右。飛船入軌后先是在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50公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5圈,然后變軌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圓形軌道,繞地球飛行一圈需要90分鐘,飛行軌跡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斷向東推移的正弦曲線。軌道特性與神舟五號相同。

    由于此次飛行沒有交會對接任務,神舟六號取消了用于這項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飛船上新增加了40余臺設備和6個軟件,使飛船的設備達到600余臺,軟件82個,元器件10萬余件。

    飛船發(fā)射季節(jié)的選擇,要考慮到各種可能影響到發(fā)射的因素,其中氣象條件是最直接、最關鍵的決定因素。

    飛船上天后,要由航天測控網對飛船實施測控管理。如果把神舟飛船比作放飛太空的“風箏”,那么,航天測控網就是那根重要的“風箏線”。我國的航天測控網由多個地面測控站和4艘遠望號航天測量船組成。這4艘測量船分別是太平洋上的“遠望”一號和“遠望”二號測量船,印度洋上的“遠望”四號測量船,大西洋上的“遠望”三號測量船。其中,3艘測量船都在緯度相對較高的南半球。

    南半球的季節(jié)正好與我國相反。我國的春夏季節(jié)在南半球是秋冬季節(jié),海況很惡劣,即使正常航行都難保安全,更不用說在海上執(zhí)行測控任務了,因此不宜發(fā)射飛船。我國的秋冬季節(jié)在南半球是春夏季節(jié),海況較好,便于航行和執(zhí)行測量任務。因此,我國神舟一號至五號飛船的發(fā)射時機都選在與南半球相反的秋冬季節(jié)。

    另外,秋季和冬季相比,盡管2002年12月30日發(fā)射的神舟四號曾突破我國低溫發(fā)射的歷史紀錄,但在載人航天飛行中,以人為本、充分保障航天員的安全,成為發(fā)射的最大特點,因而發(fā)射段的氣象條件也是非常重要的。顯然,秋季比冬季更適宜。因此,兩年前的神五和今年的神六載人飛船都選擇了在秋季發(fā)射。

    據中國科學院空間環(huán)境預報中心研究員龔建村介紹,“今年正是接近周期谷底的位置,預計神舟六號飛行期間太陽活動穩(wěn)定,適合人類開展空間活動?!?

    龔建村說,人們已經掌握了太陽的活動周期是11年,2000年是這個周期的最高峰,2006年達到谷底。因此今年太陽異?;顒宇l次較低,大趨勢有利于人類開展空間活動。神六將在“晴好天氣”中飛行 “神舟”六號發(fā)射火箭總設計師劉竹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承擔“神舟”六號飛船發(fā)射任務的“長征2號F”運載火箭各系統(tǒng)的生產制造工作已經全面展開。截至目前,發(fā)射火箭的各項生產均按計劃穩(wěn)步進行。

    據劉竹生介紹,今年年底火箭系統(tǒng)的各項設備將“齊套”,明年年初將先后進行各系統(tǒng)的綜合實驗與匹配實驗,如果工作進展順利,發(fā)射“神舟”六號的火箭系統(tǒng)將在明年6、7月份出廠。

    “神六”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劉竹生接受本報獨家專訪,細解火箭系統(tǒng)

    繼我國“神舟”五號首次載人飛行成功后,“神舟”六號航天工程已在緊張進行中。為把國人的“飛天夢想”推向又一全新的高度,“神舟”六號發(fā)射前各項準備工作已全面展開。作為飛船的“助力神”,“長征2號F”運載火箭將再擔重任,送“神舟”六號上天入軌?!吧裎濉焙汀吧窳憋w船的動力載體雖是同一型號火箭,但發(fā)射“神舟”六號的火箭系統(tǒng)卻“另有文章”。昨天,火箭系統(tǒng)總設計師劉竹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細解“神舟”六號火箭焦點。

    焦點1 火箭交工時間 年底設備配置齊全

    承擔“神舟”六號發(fā)射的火箭系統(tǒng)總設計師劉竹生向記者透露了發(fā)射“神舟”六號的火箭系統(tǒng)準備工作的時間表。根據劉竹生的介紹,2004年年底,火箭系統(tǒng)的各項設備都要“按期交工”,各套儀器均要求配置齊全,為隨后在明年年初進行的火箭系統(tǒng)綜合實驗做準備。劉竹生講,綜合實驗階段,火箭的每個組成部分都要進各自的實驗室進行檢測,目的是確保火箭整體達標,檢測合格后各系統(tǒng)將“會師”,進行匹配實驗。

    焦點2 火箭應急能力 正在進行極限計算

    運載火箭的“極限分析”是專門針對“神舟”六號飛船內一系列重大變化而進行的。劉竹生說:“首先,由于‘神舟’六號將實現多人多天飛行,人員和天數的增加帶來食物、生存設備等其他質量的增加,這就要求火箭的運載能力必須提高,比如原‘神舟’五號的七八噸質量就有可能要變成8噸多。其次,如果航天員不止一個的話,飛行過程中出現問題就會直接影響到逃逸能力,對火箭在遭遇突發(fā)情況時的應急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眲⒅裆v,針對以上兩點,目前正在與飛船系統(tǒng)方面協(xié)調合作,進行相關的火箭極限計算。據了解,目前,這樣的“極限分析”已經做了幾輪。

    焦點3 火箭動力特性 將隨載荷改變而調整

    火箭配上飛船組成一個“大彈簧”系統(tǒng),劉竹生說:“從動力學分析,飛船與火箭連接后是會相互作用影響的,由于‘神舟’六號軌道艙上的有效載荷將由原來‘神舟’五號上的多個設備變成一兩個設備,飛船質量塊兒的變化必然影響整個火箭的動力學特性,目前的工作就涉及到火箭與飛船動力特性相應的問題。”

    焦點4 發(fā)射安全性 地面發(fā)射系統(tǒng)將“體檢”

    為了確?!吧裰邸绷柊l(fā)射萬無一失,發(fā)射基地地面設備檢修工作將進一步加強。據劉竹生介紹,和以前發(fā)射場承擔發(fā)射任務時進行檢修工作相比,由于兩次發(fā)射間隔加長,這次將是有史以來最全面的一次地面發(fā)射系統(tǒng)的“體檢”。劉竹生強調說,檢修工作將做到任何一個細微處,每個插頭都要求必須檢查,每根線路都要“從頭摸到底”,看是否存在可能斷線的問題。另外,劉竹生講,目前已完成了對“神舟五號”遙測數據的分析工作,對“神五”整個發(fā)射過程中不夠完善的地方,比如某些設備使用不方便等問題都將在“神舟”六號發(fā)射前做改進。

    焦點5 運載安全性 載人可靠性高達97%

    “神舟”六號發(fā)射火箭總設計師劉竹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承擔“神舟”六號飛船發(fā)射任務的“長征2號F”運載火箭各系統(tǒng)的生產制造工作已經全面展開。截至目前,發(fā)射火箭的各項生產均按計劃穩(wěn)步進行。

    據劉竹生介紹,今年年底火箭系統(tǒng)的各項設備將“齊套”,明年年初將先后進行各系統(tǒng)的綜合實驗與匹配實驗,如果工作進展順利,發(fā)射“神舟”六號的火箭系統(tǒng)將在明年6、7月份出廠。

    “神六”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劉竹生接受本報獨家專訪,細解火箭系統(tǒng)

    繼我國“神舟”五號首次載人飛行成功后,“神舟”六號航天工程已在緊張進行中。為把國人的“飛天夢想”推向又一全新的高度,“神舟”六號發(fā)射前各項準備工作已全面展開。作為飛船的“助力神”,“長征2號F”運載火箭將再擔重任,送“神舟”六號上天入軌?!吧裎濉焙汀吧窳憋w船的動力載體雖是同一型號火箭,但發(fā)射“神舟”六號的火箭系統(tǒng)卻“另有文章”。昨天,火箭系統(tǒng)總設計師劉竹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細解“神舟”六號火箭焦點。

    焦點1 火箭交工時間 年底設備配置齊全

    承擔“神舟”六號發(fā)射的火箭系統(tǒng)總設計師劉竹生向記者透露了發(fā)射“神舟”六號的火箭系統(tǒng)準備工作的時間表。根據劉竹生的介紹,2004年年底,火箭系統(tǒng)的各項設備都要“按期交工”,各套儀器均要求配置齊全,為隨后在明年年初進行的火箭系統(tǒng)綜合實驗做準備。劉竹生講,綜合實驗階段,火箭的每個組成部分都要進各自的實驗室進行檢測,目的是確?;鸺w達標,檢測合格后各系統(tǒng)將“會師”,進行匹配實驗。

    焦點2 火箭應急能力 正在進行極限計算

    運載火箭的“極限分析”是專門針對“神舟”六號飛船內一系列重大變化而進行的。劉竹生說:“首先,由于‘神舟’六號將實現多人多天飛行,人員和天數的增加帶來食物、生存設備等其他質量的增加,這就要求火箭的運載能力必須提高,比如原‘神舟’五號的七八噸質量就有可能要變成8噸多。其次,如果航天員不止一個的話,飛行過程中出現問題就會直接影響到逃逸能力,對火箭在遭遇突發(fā)情況時的應急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劉竹生講,針對以上兩點,目前正在與飛船系統(tǒng)方面協(xié)調合作,進行相關的火箭極限計算。據了解,目前,這樣的“極限分析”已經做了幾輪。

    焦點3 火箭動力特性 將隨載荷改變而調整

    火箭配上飛船組成一個“大彈簧”系統(tǒng),劉竹生說:“從動力學分析,飛船與火箭連接后是會相互作用影響的,由于‘神舟’六號軌道艙上的有效載荷將由原來‘神舟’五號上的多個設備變成一兩個設備,飛船質量塊兒的變化必然影響整個火箭的動力學特性,目前的工作就涉及到火箭與飛船動力特性相應的問題。”

    焦點4 發(fā)射安全性 地面發(fā)射系統(tǒng)將“體檢”

    為了確?!吧裰邸绷柊l(fā)射萬無一失,發(fā)射基地地面設備檢修工作將進一步加強。據劉竹生介紹,和以前發(fā)射場承擔發(fā)射任務時進行檢修工作相比,由于兩次發(fā)射間隔加長,這次將是有史以來最全面的一次地面發(fā)射系統(tǒng)的“體檢”。劉竹生強調說,檢修工作將做到任何一個細微處,每個插頭都要求必須檢查,每根線路都要“從頭摸到底”,看是否存在可能斷線的問題。另外,劉竹生講,目前已完成了對“神舟五號”遙測數據的分析工作,對“神五”整個發(fā)射過程中不夠完善的地方,比如某些設備使用不方便等問題都將在“神舟”六號發(fā)射前做改進。

    三、宇航員的工作都有什么?

    載人航天是為了探索宇宙空間,開發(fā)和利用宇宙空間獨有的資源為人類服務。宇航員上天當然也離不開這些目的,宇航員在太空飛行期間要按照預先在地面上編好的工作程序一步步去工作。如果一項工作沒完成,就會影響到下一項工作;所以,宇航員在天上的工作是相當緊張的。

    那么,宇航員在天上到底有哪些工作要做呢?由于宇航員在太空中的任務很多,不可能在一次飛行中完成所有的任務,所以每一次飛行都有自己的側重點。每次飛行的任務量與宇航員在太空中停留的時間有很大關系,飛行時間少的,工作內容就少。下面以航天飛機和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為例,來說明宇航員在太空中的工作。

    航天飛機宇航員在飛行中的主要工作

    其實,研究人員在設計航天飛機時,便已確定它在太空中一次飛行時間不超過兩個半星期。航天飛機宇航員在這時期的主要工作是:

    (1)保證航天飛機的正常運行

    宇航員在太空的首要任務是要保證航天飛機的正常運行,這樣才能執(zhí)行其他的任務。例如,要進行航天器控制的常規(guī)操作,維修航天飛機生活艙或工作艙內的儀器、儀表系統(tǒng),定期向地面通報航天器運行狀況和自身的身體狀況等。

    (2)釋放衛(wèi)星和回收衛(wèi)星

    宇航員在太空可以釋放衛(wèi)星或利用航天器上的機械臂將有故障的衛(wèi)星“抓”回來,并進行維修。也許航天飛機有史以來發(fā)射的最有名的衛(wèi)星要算“哈勃”太空望遠鏡了。航天飛機后來曾經三次回到太空為“哈勃”更換部件。在更換部件前,一名宇航員必須用航天飛機上的機械手將它捕獲,運送到有效載荷艙內。宇航員進入有效載荷艙,爬上“哈勃”太空望遠鏡,安裝新部件。當地面控制人員確信“哈勃”望遠鏡運行狀態(tài)良好后,再由機械臂將它釋放回太空。

    (3)進行科學試驗

    宇航員在太空可以利用空間的特殊環(huán)境進行很多科學實驗,具體地說,包括以下三部分內容:

    ①空間生命科學試驗。觀察宇航員在失重環(huán)境下機體出現的生理、生化變化,探討其機理和驗證防護措施的有效性;研究動物和植物在太空環(huán)境中的生長、發(fā)育和變異等。

    ②空間科學的研究。宇航員在航天器上可以操作各種觀察和測量設備,對地球環(huán)境、太陽、月球面、地球磁場、電離層、大氣層等進行深層次的觀察與研究,通過載人航天器上的天文望遠鏡,進一步揭示天體的真實面貌。

    ③對地球進行觀察。宇航員利用遠離地球的有利條件,可對地球表面進行全面的觀察、攝影和光譜測定。通過這些工作,收集有關地球自然資源、地質地貌、大氣層狀態(tài)、耕地季節(jié)變化、世界海洋變化、水生生物狀態(tài)、沙漠植被作物覆蓋、森林的覆蓋與儲量等信息。

    (4)太空生產

    在太空中還可以利用太空獨特的失重環(huán)境,研究、加工和生產在地球上不能生產的、性能優(yōu)良的新材料和新產品。宇航員在天上操縱“合金”和“結晶”的電加熱爐,便可制取非常純的半導體材料砷化錮和砷化鎵。它們的經濟價值很高,估計每千克價值可達100萬美元??臻g制藥和生物制品可以大大提高藥品的純度和產量。據推測,目前能在天上生產的藥品多達三四十種。在天上生產藥物一個月的產量可相當于地球上同樣設備20年的產量。

    (5)組裝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是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龐大、設施最先進的“人造天宮”。據資料顯示,國際空間站總質量可達400多噸,大致相當于兩個足球場大小。這個龐然大物是不可能在地面組裝好發(fā)射到太空的,它采用的是桁架掛艙式結構,即以桁架為基本結構,增壓艙和其他各種服務設施掛靠在桁架上,形成桁架掛艙式空間站。而組裝國際空間站的任務則落到美國航天飛機和俄羅斯“聯(lián)盟”號宇航員身上。他們必須將組裝的部件送上太空,并進行艙外活動,將它們組裝起來。通過宇航員的工作,國際空間站建成了“曙光”、“星辰”等6個艙以及機械臂和太陽能電池等外部設施。在2000年11月2日,首批三名宇航員進駐空間站,現在在國際空間站的是第九批長期考察組。

    國際空間站宇航員的任務

    國際空間站與航天飛機的最大不同點是,它可以長時間地環(huán)繞著地球運行。按照設計,國際空間站的壽命是15年。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可以長時間地生活在太空,地面將不斷地派遣長期考察組進入國際空間站,并停留較長時間。他們在太空的工作內容基本上類似于航天飛機上的宇航員,不同考察組的工作有其側重面。例如,國際空間站第一長期考察組的任務是:

    (1)安裝和調試空間站上的現有設備和陸續(xù)到達的新設備,將目前對接在一起的“恒星”號服務艙、“曙光”號功能貨艙和“團結”號節(jié)點艙的電腦連成統(tǒng)一的電腦系統(tǒng),并對這些設備和系統(tǒng)進行測試;負責搬運“進步”號貨運飛船和航天飛機運來的儀器等貨物,并將它們安置在相關艙室的相應位置。

    (2)完成涉及醫(yī)學、生物學和工藝技術等方面的23項科研項目。

    (3)進行出艙活動,完成一些組裝工作及國際空間站各部分之間電力和通信線路的連接工作等。

    由于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停留的時間長,他們可以進行更長時間、更深入的科學研究。例如,在進行失重對人體影響的研究時,在航天飛機中,只能觀察短期失重對人體的影響,而在國際空間站上可以觀察長期失重對人體的影響,并且由于空間站上實驗設備齊全,宇航員們可以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到開放空間作業(yè)

    宇宙空間的環(huán)境極其惡劣,人到開放空間活動是很危險的。但這是研究和探索空間必不可少的部分。1965年3月18日,前蘇聯(lián)公民阿·列昂諾夫穿著宇宙服第一個出艙來到開放空間時,用繩子和飛船連接在一起,空間自由漂浮結束時,借助這根繩子才回到飛船,否則他可能成為宇宙的俘虜而回不了飛船。

    事實證明,宇航員需要到開放空間去,就像海員必須學會游泳一樣。開始,人離開飛船到開放空間是想弄清楚是否可能在艙外作業(yè)。人進入開放空間的計劃是小心翼翼的,在艙外停留時間也是緩慢增加的。從1965年列昂諾夫第一次來到開放空間起,直到1968年,前蘇聯(lián)宇航員進入開放空間的總計時間不超過8小時,其后在開放空間逗留時間迅速增加。由于在開放空間逗留時間增長以及在工作上積累了經驗,宇航員在開放空間可以檢查飛船、更換有毛病的設備以及試驗各種系統(tǒng)。從1980年開始,宇航員已開始在開放空間進行復雜的裝配工作了。例如宇航員列沃尼特·坎什和弗拉基米爾·索洛伏夫曾在開放空間修復“禮炮7”號空間站的推進系統(tǒng)并安裝附加的太陽能電池帆板。現在這類帆板的安裝已經變成規(guī)范化的操作過程了。類似的工作,其他宇航員在“和平”號空間站也進行過。

    1984到1986年兩次航天飛行期間,前述兩位宇航員進入外層空間的時間也增長了8倍,在航天站外工作共達32小時。1984年7月之前,開放空間的工作只有男人承擔;在這之后情況改變了,婦女也大膽進入開放空間。斯維特拉諾·薩維茨可娃是第一個進入開放空間的女性宇航員。當時她和另一名宇航員在艙外試驗一種新的能切割、錫焊、熔焊金屬板曩及鍍膜的多用途工具,共工作3小時35分鐘。

    2007年11月3日,美國宇航員帕拉金斯基完成歷時7個多小時的外層空間活動,成功修補了一塊太陽能電池板。由于電池板依然帶電,而且破損點距離工作艙足有半個足球場遠,帕拉金斯基要“走”上近一個小時。

    人在開放空間活動對未來航天事業(yè)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它為在宇宙空間裝配所有各類軌道結構物奠定了基礎,為建設空間工廠和開拓人類太空居住地鋪平了道路。

    知識點

    “和平”號空間站

    “和平”號是前蘇聯(lián)/俄羅斯的第三代空間站,亦為世界上第一個長久性空間站。設計成在軌多模塊組裝,站上長期有人工作。世界上第一個非長久性空間站是前蘇聯(lián)于1969年1月用弗拉基米爾·沙塔洛夫駕駛的“聯(lián)盟4”號飛船同“聯(lián)盟5”號飛船實行接近和對接建成的?!奥?lián)盟5”號上的宇航員阿列克謝·葉利謝耶夫和葉夫根尼·赫魯諾夫穿上宇宙服進入了“聯(lián)盟4”號。前蘇聯(lián)人把對接后的組合飛船稱為“世界上第一個宇宙空間站”?!昂推健碧柨臻g站的軌道傾角為51.6度,軌道高度300~400千米。自發(fā)射后除三次短期無人外,站上一直有航天員生活和工作。

    四、太空行走更完美 選文三個加點句子都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

    17.每個步驟都按照既定計劃完成,各項操作中手指相當靈活;比前蘇聯(lián)和美國的太空行走更完美;整個出艙活動中航天服的一切功能都成功實現。

    18.舉例子、列數據、作比較;能夠列舉前蘇聯(lián)和美國的宇航員太空行走時出現的差錯的相關數據與神舟七號作比較,充分說明翟志剛的太空行走更完美。最后一問不設統(tǒng)一答案。示例:前蘇聯(lián)航天員列昂諾夫出艙時險象環(huán)生并違反操作程序,可翟志剛每個步驟都按照既定計劃完成。

    19.前者是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相結合,后者只是間接引用;引用專家的評價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真實性。

    20.(1)神舟七號的太空行走時間完全在計劃之中,而美國人所用的時間過長,因為關艙門就用了整整5分鐘,整個時間必然超出預定時間。

    (2)前者運用比喻形象說明航天員的手指和行動相當靈活,后者同樣運用形象的比喻說明航天服膨脹得厲害而嚴重影響航天員操作,通過前后兩個比喻的對比更說明“飛天”航天服的設計和宇航員太空行走的完美。

    (3)不能,因為這兩個關聯(lián)詞語的運用更能強調所有的動作都相當靈活從而說明出艙過程更完美

    以上就是關于宇航員設計說明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宇航員與兔子的卡通圖片(宇航員和兔子的圖片)

    宇航員設計說明(宇航員設計說明書)

    宇航員與兔子故事(宇航員與兔子故事視頻)

    醫(yī)療室內空間設計(現代化醫(yī)院辦公空間設計方案)

    南鴻裝飾公司口碑怎么樣(南鴻裝飾公司口碑怎么樣知乎)